天津建站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00:38 点击:849416

  我国正式将“芬太尼类物质”按类纳入毒品管制范畴  本报北京4月1日电(记者金振娅、彭景晖)4月1日,公安部、国家卫健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从5月1日起将芬太尼类物质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正式将“芬太尼类物质”按类纳入毒品管制范畴,这是中国禁毒法制建设历程中的重大创新性举措。  在当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反恐专员刘跃进介绍说,中国已经对芬太尼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监管措施,中国禁毒主管部门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品种达到25种,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管制的21种,有效防范了此类物质在国内发展蔓延。特别是加强对芬太尼类药品合法生产企业的监管,从生产到使用环节采取极为严格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模式,完全杜绝了合法企业生产的芬太尼类药品流弊问题。  至于为何还需要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刘跃进表示,芬太尼类物质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且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迅速发展蔓延的新型合成毒品。由于该类物质毒性强、品种多、变异快、查缉难,已成为当前国际禁毒领域面临的一大难题。我国实行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将彻底堵塞不法分子通过对其中一个或几个原子、官能团或基团做简单修饰即天津建站

  我国积极应对新型毒品管制的国际难题  毒品是全人类的公害,毒品问题治理事关人类前途命运。  当前,全球毒情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不容乐观。特别是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来势凶猛,已在一些国家大规模流行滥用,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4月1日,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公安部反恐专员刘跃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面对这一国际性难题,中国政府将于5月1日起对芬太尼类物质实行整类列管,既是提前防范和应对化解新型毒品问题带来的风险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全球毒品治理、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体现。  完善立法体系和提高监管水平   中国曾饱受毒祸之害,深有切肤之痛。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禁毒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完善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的毒品问题治理之路,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对芬太尼类药品实现整类列管,将会涉及一些法规内容的调整。对此,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介绍说,首先是引入“类物质”的概念,严谨、科学地明确了“芬太尼类物质”的法律定义,既保证该定义涵盖需要列管的所有品种,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天津建站

  教师减负要做到“三回归”  【思想汇】  教师减负是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国家、地方、学校及教师个人等多主体共同努力推进的持续的、系统的过程,尤其是教师赖以发展的学校以及教师自身要认识到教师减负的实质,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到教师教学研究做到三回归。  学校管理本质回归到“人本化”   教师减负的第一个回归是学校管理本质的回归,学校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根据地,学校的管理制度建设对教师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学校除了贯彻和执行国家和地方各项规章制度以外,还要制定学校层面的相关制度规范来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现行的学校管理制度受到规则主义与惯例主义的影响,加大了教师的负担,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忽视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和专业特质,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因此,学校应摆脱行政化的管理制度,在坚守和执行国家层面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同时,在学校层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  具体而言,一方面,建立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层面的非正式制度的积极影响,使学校的行为准则、伦理规范、风天津建站

  绿道点亮羊城新生活  【城市绿道串起美好生活】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东南端的官洲岛,有不少囯内外生物技术研究和生产机构,被称为“广州国际生物岛”。在这个形似水滴的小岛上,一条掩映在花丛绿植间的天蓝色环岛步道,为在岛上工作生活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锻炼放松的好去处。  “这条环岛步道2017年10月改造完成,是广州市内的首条蓝色绿道。”步道材料提供方工作人员张红广介绍,这条步道根据南方多雨的气候特点,选用透水性很强的新型材料,不光颜色亮眼,还能够实现路面雨天不积水。   “6.6公里的绿道中分布着3个驿站,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的使用人群做了特殊布置,进一步升级了使用体验。”广州生物岛绿道运营负责人蒋平说。  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绿道管理负责人吴朝告诉记者,黄埔区目前建成了省内首批智慧型多功能绿道驿站,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建共管共享模式,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集成了绿道管理信息系统、共享单车管理规范系统、运动打卡交互系统和便民公共服务交互系统等信息系统,提升了绿道运营效率和市民使用体验。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绿道建设的城市之一,广州市自2010年起就开始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规划和部署,渐次推进绿道网这一重天津建站

女法医探寻DNA技术“密码”26年 让无声物证“开口说话”  中新网扬州4月2日电 题:江苏扬州女法医探寻DNA技术“密码”26年 让无声物证“开口说话”   记者 崔佳明   “报案人竟是凶手”“从蛆里找出的物证”“棺冢里的骨片确定死者身份”“从一只死蚊子血中检出人类DNA并认定犯罪嫌疑人”……这不是科幻故事,这是扬州一位女法医沈高芳从警26年的传奇经历。   沈高芳,今年49岁,是扬州第一位女法医,现任扬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教导员。从警26年来,她用DNA遗传密码等刑事技术,参与检验案件2万多起,直接破案逾万起,攻克疑难复杂案件210起,其中命案36起。其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江苏省平安卫士”“江苏省十大女杰”“江苏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人民满意警察”“江苏省十佳公安女警官”等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是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中国妇女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DNA技术是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刑事侦查技术手段中精确打击的“杀手锏”。沈高芳就是不断探寻DNA技术中的“密码”,让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案件峰回路转,让一起起疑难复杂案件绝处逢生。“不要放弃,再试一次,或许就能找到案件突破口”,天津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