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14:11 点击:814869

纪检室里的“小年轻”:只要案情需要,啥知识都得学  一个纪检室、四位小年轻,紧盯疑难案、斗智又斗勇   “只要案情需要,什么知识都得学”(新时代·面孔)   监察体制改革后,内设机构调整,执纪与执法贯通,纪委监委办案方式有何变化?对办案效率有何影响?记者走进广州花都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将镜头对准四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纪检监察干部。   “叮铃铃……”一串铃声从老旧手机上传来,成为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原副镇长曾广山涉嫌受贿案件的突破口。   “这个电话有问题”,基于多年办案经验,专案组立即核查。   很快,有了结果。手机号码为徐某所有,与曾广山联系频繁。   徐某,女,30岁出头,无业,名下却有两三栋房产,育有一女。孩子出生前不久徐某与范某结婚,出生后不久即离婚,而范某名下的汽车,正是办案人员此前查到的曾广山经常使用的车辆。   这个关系链让办案人员产生了大胆推测……   审讯室里。   “曾广山,你看我面熟吗?”   曾广山不屑一顾,不发一言。   “我在徐某住的小区里见过你。”   一瞬间,曾广山的心理堡垒崩塌……   一部旧手机,让工作组发现镇干部违纪关键线索   故事要从4年前说起,花都区花东镇鸿鹤村,数位村民先后多次向市纪洒家

  春节消费增速放缓。据媒体报道,商务部发布的数据,2019年的春节黄金周消费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过去的五年,这一数字从未低于11%。微信群里有人戏称,今年的微信红包数量和大小都明显不如往年。有券商指出,今年春节的消费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去年下半年以来零售业的低迷态势。   2004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消费爆发,一方面消费量增加,社会零售品总额快速增长,甚至在近年超过了美国;另一方面,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升级,家庭消费中发展型、品质型消费占比上升,据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的《新租赁经济报告2019》,品质型消费支出占比在2000年以后明显上升,从1985年的13%上升至2016年的37%。但这种势头在2018年开始放缓,2018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仅有9%,是1999年以来最低的表现,也是2004年以来首次跌破两位数。   为什么人们不愿意花钱了?从消费函数来看,消费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收入,二是消费倾向,2015年开始,职工工资的增速就开始放缓,尤其是私营单位和农民工,2016年和2017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同比增速仅有6.6%和6.4%。持续的收入增长停滞,以及不明朗的经济前景,还会影响消洒家

  2019年的春节假期已经过去,但春运尚未结束,还有很多人要奔波在路上。每年春节前后的几十天内,全国都有几亿人要经历节前返乡节后返城的长途旅行。我就是这几亿人中的一分子,在广州工作,而家乡是湘中的一个人口大县,相距约700公里,如果路途顺畅,自驾8个小时可达,但在春运期间,很多人需要消耗10多个小时甚至20几个小时。春节总是美好的期盼,但春运常常是畏途,道阻且长。每到春节,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要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返乡再返城?   十几年前我就被这个问题困扰,那时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火车,而车票极难买到,很多人排队一整夜,也只买到临时客车的站票,还有可能是大年初一才到家。这让我感慨:为什么铁路运力如此不足,为什么基础设施建设如此滞后于经济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现在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不只有火车,还有高铁与自驾,以后还可能有支线飞机。道路状况也大大改善了,以前只有一条京港澳高速连通广东和湖南,国道和省道坑坑洼洼,而现在有四五条高速,国道和省道也平坦顺畅。这十几年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有目共睹,2009年之后发展尤其迅速,洒家

  近日在西安电视台一档问政节目中,交通局局长回应黑车问题,遭主持人连发数问怒怼:“3年了!还需要现在重新调研吗?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坐黑车,难道您不知道吗?”“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有什么畏难情绪?”  电视问政搞了这么多年,尽管总体波澜不惊,但也不乏一些经典片段。此番,主持人N连问怒怼交通局长,让一众吃瓜群众看得心惊肉跳的同时也大开眼界。事实上,火爆的电视问政并非新生事物,尤其是武汉、西安等城市的电视问政,更是常态性火药味十足。一方是媒体人和市民代表的强势逼问,另一方则是主政官员的即时回应,这现场直播的问答交锋情节紧凑、张力极强,自然不缺话题性和收视保障。  西安、武汉等少数城市的电视问政,之所以能办出特色、办出声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其是“真问”而非“假演”。与之相较,许多地方的所谓电视问政,还仅仅只是走剧本、装样子而已……西安电视台主持人怒怼交通局长,措辞严厉、毫不留情、锋芒毕露,这既是作为职业媒体人的业务担当,更是一位普通市民的真情流露。  当然了,电视问政的目的,并不是让被问的官洒家

巴吉村的幸福路 像歌里唱得那样甜  巴吉村的幸福路 巴吉村村口。   本报记者 邓建胜摄   ■西藏巴吉村距林芝城区1公里,依托林芝城市建设,村民跑货运、做建材,发家致富。   ■村里有一片巨柏林,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村民敏锐捕捉到客流带来的商机,“城市建设总有饱和的时候。未来,巴吉村要成为走在前列的旅游村。”   炉火正旺,酥油茶飘香,同格桑旺久炉旁夜话,算起收入账:一辆大车跑货运,收入20多万元,一台大型挖机在外干活,收入30多万元。   “在村里算得上高收入吧?”   “只能排中等!”   51岁的藏族汉子略带几分腼腆,笑脸上现出深深的酒窝。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巴吉村。习近平同志曾于1998年6月和2011年7月两次到访——最近那次,走进了格桑旺久的家。2015年国庆前夕,作为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之一,格桑旺久又在北京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两个毕生难忘的场景,定格为两张珍贵的照片,被格桑旺久摆在家中客厅最显眼处。   “坚持因地制宜,广开致富门路,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时隔多年,习近平同志的殷殷嘱托,格桑旺久始终记在心间。   如今,巴吉村已提前步入全面小康。   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