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理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5 07:37 点击:786872

  “由于2018年种黄芪的人特别多,我们冬天也有机会出来打工了,只是清理须根、根头的活儿平均每天就能挣100块钱,一个人一个月就能拿到3000块钱,这相当于之前家里种地的全年收入。”虽然是在零下十几二十度的数九寒天,农民樊大姐在正和堂中药材公司的药材基地上仍干劲十足。  五寨县属于亚高寒气候,平均海拔1450米以上,年均气温5.1℃,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20天。五寨县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免遭虫害,是天然的绿色种植基地,在中药材生长方面具有明显的地域和环境优势,县南部山区有2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近些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道地中药材种植及加工成为越来越多五寨农民的脱贫“利器”。  据了解,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对象,五寨县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黄芪、党参、苦参、柴胡等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十几家大型中药企业、医院、药材市场在该县建设了中药材种植基地,建立了原材料供应和产品购销合作关系。  “与之前农民们自发、散乱、无序种植不同,现在五寨县通过合作社搭建起企业与农民的沟通桥梁,企业负责以优惠的价格提供种子种苗,以及规范源头治理

  记者从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这个省近日出台就业创业新政策,今年设立创业专项资金一亿元,对在创业投入、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载体建设、实施创业专项活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市县予以奖补。  据了解,新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自主创业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小微企业当年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25%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一年以上的离校两年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对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扶贫车间”等农民创业主体,每吸纳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00元创业扶贫奖励补贴。  新政策规定,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其中深度贫困县可返还其上年度实源头治理

  “包产到了户,要不要党支部”?改革开放之初,当改革者们面对这样的困惑时,在深入群众后找到了答案。如今,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组织振兴的保障作用正在不断凸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莱西经验”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领航,让老百姓得到了货真价实的获得感。  近年来,山东省莱西市强化走在前列的责任担当,不断继承和发展“莱西经验”精神,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围绕建设大青岛北部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城的总定位和现代化区域性次中心城市、青岛先进制造业基地、半岛交通物流中心、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5个具体目标,大力实施“生态优先、创新驱动、人才支撑、融合发展”四大战略,以强有力的措施打造乡村振兴的莱西样板。调研,一些村干部向我咨询,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基层党的工作。”周明金告诉记者,一方面是联系少了;另一方面,村干部在工作上仍沿用过去行政命令那一套,遇事不同农民商量,办事不公开,党组织发挥组织、凝聚群众功能有所减弱。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莱西市委意识到若不尽快有效解决,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就是一句空话,农村改革的伟大成果就不能源头治理

  在8日开幕的厦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多位厦门市台商政协委员表示,厦门台商要抓住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分享“一带一路”红利。  厦门市台商政协委员陈岱桦认为,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深厚的渊源。厦门台商可以透过“一带一路”建设,携手大陆企业,挖掘东南亚国家在商业、金融、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商机,共享“一带一路”红利。  陈岱桦介绍,公司正在积极布局东南亚市场,计划在2020年在泰国建成东南亚首个发展基地。  厦门市台商政协委员王必禄表示,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以来,吸引了两岸企业家纷纷投入,带来了更多更新的发展契机。  “厦门中欧班列的开通,将我们的产品源源不断运往欧洲。货物运行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还让资金周转更有效率。”王必禄说,“中欧班列的开通,让我们在生产排程、资源调动、战略布局等,都变得更为弹性、便捷、高效。自2017年以来,我们通过厦门中欧班列,向欧洲运送了近三千个货柜。”  厦门市台商政协委员、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在厦门交汇。厦门台资企业正在主动融入“一带源头治理

  24岁的赵庆花吃完早饭后,来到楼下服装加工厂务工。中午时分,她还能回家给全家人做午饭。  家在6楼,工厂在1楼。2017年6月赵庆花作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铁匠苗族乡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进位于集镇上的新家之后就开始了“两点一线”生活,家门口就业让她对生活充满信心。  赫章县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长期以来,外出务工是当地群众摆脱贫困的主要方式。如今,在政府的帮助下,不少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从深石山区举家进城,住进由政府修建的安置房内,交通便利、人居环境良好,还逐渐就地就近解决就业。  “以前还担心搬出来后无事可做。现在一家人住了新房子,下楼就可以打工挣钱,还能把娃娃照顾了。”赵庆花说,在工厂做计件缝纫,月收入约1500元。  铁匠苗族乡乡长李爱明告诉记者,易地扶贫安置点共建设16栋楼房,计划安置312户1464人。政府通过农业产业扶贫、吸引企业入驻等方式,将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为方便搬迁贫困户就近务工,安置点的楼房2至6楼为住房,1楼设为门面房。目前,门面房由返乡农民工开办了服装加工厂,承接沿海企业的服装订单。  这样的产业布局,也成为返乡创业者源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