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6 19:57 点击:764141

第十七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在吉林大学开营  第十七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在吉林大学开营  新华社长春12月20日电(记者张建、高楠)第十七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20日在吉林大学开营。即日起至26日,来自台湾29所高校的217名师生将和吉林大学64名师生一起在东北多地领略不一样的“北国风情”。   据了解,本届冬令营将组织冰雪体验、学术交流、历史文化参访和师生交流互动等四大板块的活动内容。主办方将组织营员体验滑雪、观看冬泳、观赏冰灯雪雕等独具东北特色的冰雪活动,还将举办精彩纷呈的营员联欢、内容丰富的成果发表会、情谊满满的家访等活动,并组织营员品尝东北美食,参观文物古迹,为两岸师生增进了解提供平台。   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是吉林大学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品牌活动,是台湾青年学生体验东北、了解大陆的一扇窗口。16年来,冬令营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播下了友谊的种子,从历届营队走出的营员和志愿者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使者,为两岸高校合作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自2002年起,吉林大学已连续举办了16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冬令营。2015年起,应两岸青年学子要求,在冬令营的基础上,吉林大学先后成功举办了4届台湾学生“北国风情”暑期研习营。上吴小旋

两江核心区“散乱差”码头将拆除  打造“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  两江核心区“散乱差”码头将拆除  武汉晚报讯(记者汪文汉)15日,武汉部署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行动,连日来,全市各界人士纷纷表示,开展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范围内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整合集并公务、旅游码头,拆除影响城市景观的码头,是促进我市岸线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打造“滨江都市画廊”立体景观,美化大武汉。   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区内的码头大多属于央企、国企和中央在汉管理单位,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制约,存在分布散乱、标准不统一、外观较差等问题,光核心区就有103个码头,尤其是多、散、乱,这些码头早就失去了应有功能,也不再运输货物,有的在防洪堤建设办公用房,有的对外出租。货运码头、水上修船、仓库等设施,与后方陆域功能不协调;部分码头、趸船设施陈旧,产能低下,影响市容;部分码头、趸船废弃后擅自改变用途,影响水域安全、消防安全和市容环境,与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极不适应。   武汉长江和汉江核心区港口码头岸线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总指挥部负责人介绍,中心城区的这些老旧码头,对武汉城市形象造成较大影响,此次优化调整吴小旋

80后“网红”牙医:对话孩童的魔法世界  80后“网红”牙医:对话孩童的魔法世界   央视网消息:清晨刚过,12月的北京正刮着瑟瑟的冷风。在朝阳区一处不算繁华的巷口,不时看见有两三个大人带一个小孩匆忙赶来。冷风绕过楼宇猛地吹过来,来客不禁打个哆嗦,小跑着钻进一栋高高的写字楼内。   这里是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第五门诊部。许多80、90后年轻父母通过网络科普熟悉的儿科牙医朱涛,就在这里工作。与平时小区内“一老一少”带娃遛弯的情境不同,凡是来看儿科牙医的,大多是在工作日也要亲自请假的孩子父母。   “来了,小朋友!”在约5米见方的诊室里,朱涛招呼第一位看诊的小患者。   相比于开场画面的其乐融融,女孩很快打破了诊室的平静。她大叫着“我不”,牢牢抓住门把手跺着脚,豆大的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下来……经过近二十分钟的僵持后,女孩放弃对抗,含着泪、张开嘴…… “来,叔叔给你的牙齿吹吹风,看看里面有没有钢铁侠……”   朱涛的故事开头,真正的治疗也刚刚开始。   牙医是一门手艺活,儿科牙医还是个考验耐心活。从小对医学有着浓厚兴趣的朱涛,在大学期间选择了口腔医学专业。2011年,朱涛在获得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硕士学位后成为一名儿童牙科医生。   朱涛的患者全部吴小旋

广州男子被殴打并扔下楼致死?警方辟谣:不实  广州男子被殴打并扔下楼致死?警方辟谣:不实  【警情通报】12月16日,一德路大同坊北座9楼发生一男子黄某(20岁)坠楼警情后,警方高度重视,迅速由市、区两级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成立专案组,全力开展侦查工作。  连日来,微博微信群等自媒体平台传播所谓“死者被殴打并被扔下楼”的质疑,经警方调查,此为死者同事林某在其朋友圈发布的不实信息,林某已承认错误并在朋友圈进行了澄清。有关“死者黄某被女老板殴打”等视频,经其父亲辨认,该视频中的当事人并非其子黄某。此外,针对网络流传“买通派出所让家属签名确认是自杀”的说法,警方郑重声明,此系纯属谣言,警方将依法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目前,许某(女,32岁)等6名涉案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对警方工作的关心、支持,警方正在全力开展侦查工作,结果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吴小旋

守好“家” 直到“守不动为止”——走近三江源生态管护员  记者手记:守好“家” 直到“守不动为止”——走近三江源生态管护员  新华社西宁12月20日电 题:记者手记:守好“家” 直到“守不动为止”——走近三江源生态管护员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李亚光、黄涵  立冬过后,青海三江源地区雪花飘舞,草原、河湖、山林多已覆盖积雪。在一片白茫茫中,一抹抹红色格外醒目,那是三江源生态管护员巡护的旗帜。   从2016年开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设置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主要工作是在管护区域内捡拾垃圾、保护草场、监测动物和防盗猎,目前已设置生态公益岗位17211个。  顶着头晕、气短等高原反应,记者赶到海拔4200米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核心保育区星星海。在岸边,记者跟着生态管护员尕桑,边问边记录,不到10分钟,精疲力竭,连开口的力气都没了。  “慢点走,路还远着呢,急不得。”尕桑拍了拍记者的肩膀,停住脚步。  眼前这位藏族汉子:1.7米左右的个头,面颊黝黑,脸上满是皱纹,双鬓发白,40多岁的人看上去有50岁开外,唯有那双眼睛清澈、明亮。  行至一处,他弯腰捡拾垃圾时一步踩空,滑到近水边,记者赶忙上前搀扶。挣扎着起身后,他笑道“冬天巡护,这事儿很平常”,自己有的是力气,会吴小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