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开高速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2 04:56 点击:756065

  据报道,日本政府确定了设立专门组织来监视从事个人信息等大数据业务的大型IT企业的方针。将从外部招募熟知IT的专家,检查日本消费者和企业是否受到非法侵害。在此之前,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最早将于2019年1月对大型IT企业的交易习惯进行调查。日本要加强对数据垄断的监视,构建公平竞争的环境。日本政府专家会议敲定的最终报告书中加入了设立新组织等内容。日本政府将针对2019年夏季之前确定组织框架、最早2020年正式成立的方向进行调整。   日本考虑到对美国谷歌和亚马逊等被称为“平台”的大型IT企业进行监视。新组织将调查和分析日本与这些平台之间的交易现状和问题,就所需立法措施等提出建议。 这些平台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提供搜索及电商等广泛类型的服务。虽然有很多消费者和企业从中受惠,但受网购等影响,中小企业被迫降价,这些问题也引发担忧。   公正交易委员会将调查与平台间的交易中是否存在违反反垄断法的交易习惯和签约手法。 如果受害企业以保密义务为由拒绝合作,那么委员会将考虑基于反垄断法第40条进行调查,即对特定的某个行业整体进行强制调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京开高速

  制造业投资成为全年投资的亮点,为“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前10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中,制造业投资表现出强劲增速。近期多地制造业投资数据也表明,投资信心正不断恢复。不仅如此,细看数据还可以发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还存在经济结构变化的“增质”信号。  制造业投资主要动力正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前三季度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9%,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5.2%,新动能领域投资活跃,尤其是代表中高端制造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已经连续9个月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这些都意味着,我国正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向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民间投资信心恢复是另一大看点。理论上,投资由企业预期收益率所决定。现实中的企业利润和需求的波动都对预期收益率的判断产生影响,影响投资意愿,特别是民营企业主的投资意愿。   不过,今年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在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却稳中有升。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将2016年看作是本轮制造业投资回暖的起点,则从2016年8月以来,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甚至已经上涨了3倍左右。   出现这样的背离,一方京开高速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的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达317万件,创历史新高。从受理专利申请的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的申请数达到138万件,占全球整体的四成多,连续7年位居首位。  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领域“三步走战略”,中国科技创新走过了改革发展的40年。  40年来,无论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还是国有民营企业,始终共同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改变。凭借庞大的人口优势,我国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转变,每年毕业的本科生近400万、研究生50万、博士生5万,渐渐积累起来的人才储备为我国科技持续的进步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凭借着人才优势,我国科技人员数量不断上升,据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国家创新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已占到世界总量的25.3%,超过美国研发人员总量及占世界总量的比例(17%),居世界第一。并且,中国研发人员同期年均增长率为13.5%,稳居全球首位。  除了人才储备和供给,国家始终还在加大科技投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4万京开高速

  多数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2019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增速在6%-6.5%之间。   2018年年中,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六稳”的工作方向,“稳”字成为下半年经济工作的重心。   “毫不动摇地支持民企发展”、“研究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政策的预调微调等,都旨在稳定市场预期、稳定市场信心。   但总体来看,今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度经济增长6.7%,就业充分、物价稳定,产业结构在继续优化。   展望2019年,注定不简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大,国内存在政策空间但掣肘也多,多项改革的推进路径和节奏也至关重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联系采访了十三位首席经济学家们和经济学者,通过他们的分析,以此窥探2019年中国经济和宏观政策走向。   多数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2019年经济增速会小幅回落,增速在6%-6.5%之间。宏观政策方面,仍然会延续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2019年经济运行最大的不确定,集中在外需负面冲击,以及国内微观主体的活力和信心。加强政策储备稳内需,深化改革开放提振信心,显得至关重要。   “稳信心不仅仅在于某些京开高速

  日前,有专家撰文称,今天的中国跟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类似,产能出现过剩,经济面临转型,社会增长结构需要调整。中国经济需要转向以服务业为主,以消费带动,让服务和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需要发展消费金融。   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年轻人敢借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消化产能过剩,而且中国居民杠杆率还有10-20%的上涨空间,消费金融还有潜力。与此同时,中国需要推动金融创新适应这种需求。   应当说,消费金融是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也是金融深化的结果。但是,我们认为,绝不能强化消费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工具性,即承担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想在政策上让消费金融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鼓励消费金融的大发展,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一些时候,我们围绕着增长,为了维持增长的持续性与速度,以债务驱动,这也是当前宏观杠杆率过高的原因,包括地方政府债务以及企业债务过多。虽然说家庭部门杠杆率依然在合理范围内,但不能因为要实现消费拉动作用,就鼓励家庭部门借钱消费,从而将整个国家的所有部门都拖入债务的泥潭。   美国次贷危机就源于降低抵押贷款利率刺京开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