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棉时代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4 18:09 点击:719828

  已实施9年的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是场内市场首次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制度安排。自实施以来,其成效如何?对投资者产生了什么影响?相关制度安排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善?在创业板“开板”9周年之际,上证报记者走访了多家证券营业部,找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多位一线证券营业部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实施9年来运行平稳,在投资者保护和倒逼营业部服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为深化创业板改革夯实了基础。此外,受访的营业部人士和投资者也对相关制度安排的改善提出了建议。   招商证券某营业部负责人告诉上证报。   安信证券深圳前海分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除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规定,就创业板投资者的适当性管理,公司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业务风险自查、稽核审计、合规检查等。   多位具有20年以上A股投资经验的投资者则认为,自己所在营业部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风险提示和设置冷静期等,对开通交易后的风险预警起到了关键作用。“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起初对‘冷静期’可能会有些不屑,但经历过全棉时代

摘要 【“几家抬”拧成一股绳 中小微融资创新贡献深圳样本】开风气之先、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的深圳,近日公布的一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也让人眼前一亮:截至9月末,深圳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3.2%,远高于全国18.1%的增速,也比同期大型、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3.3和5.8个百分点。(上海证券报)   开风气之先、安排数百亿专项资金为上市公司解燃眉之急的深圳,近日公布的一组小微企业贷款数据也让人眼前一亮:截至9月末,深圳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3.2%,远高于全国18.1%的增速,也比同期大型、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13.3和5.8个百分点。  在中小微企业普遍感到融资难、融资贵的当下,深圳的中小微企业之所以感觉没那么强烈,与深圳各方纷纷播洒“及时雨”紧密相关。今年下半年以来,被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形象地称为“几家抬”的信贷资源倾斜、增加再贷款额度、财税政策激励等措施,已在深圳全面落地开花。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下称深圳人行)设立了总额30亿元的专项再贴现额度,为小微企业“降成本”;深圳市政府出资设立3全棉时代

  2018年三季报披露于今日收官,传统周期性行业继续“领跑”前三季度业绩。建材、采掘、钢铁延续上半年以来的高增长势头,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三季报中“挑大梁”。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0月30日晚记者发稿时,沪深两市共有3564家公司披露了三季报,前三季度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10.61%(可比数据口径,下同)。其中,共有320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高达90.04%。在盈利公司中,有57.52%的公司为盈利持续增长,有3.62%的公司为扭亏。  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沪深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2.47%,占同期GDP的48.66%;合计实现净利润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0.61%。剔除金融企业和“两桶油”后,其他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18.8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为传统行业增长提供源动力。从细分行业来看,建筑材料、采掘、钢铁为首的三大传统周期性行业业绩“领跑”三季报,净利润增幅均超过60%,其中建筑材料和采掘分别以82.77%、81.75%的净利润增幅遥遥领先其他行业。  具体来看,A股建筑材料行业共有72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合计419.04亿元,同比增长82.77%。全棉时代

  截至记者发稿,已有21家上市券商披露了三季报。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券商的信用业务明显缩水,21家券商信用业务合计较年初缩水1142亿元,缩水幅度达13.44%。融资类业务规模的减少,使得券商对资金的需求不再强烈,数据显示,券商前三季度债券融资规模也在缩减。  融资融券业务为主的融出资金科目及以股权质押为主的买入返售资产科目规模均出现了一定程度下滑。   具体来看,21家券商融出资金规模相较年初下降了852亿元,降幅19.55%;买入返售资产规模下降了290亿元,降幅7%。   上证报注意到,非独已公布数据的上市券商信用业务规模在下降,整个行业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券商两融中融资业务余额已经从年初的10251亿元下降到了三季度末的8052亿元,降幅接近20%。股权质押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场股权质押规模降幅同样在20%左右。   对于信用业务的缩水,某大型券商分析师向上证报表示:“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需求方面,市场行情不好,投资者融资意愿不足;供给方面,同样因为行情不好,券商出于控制坏账的考虑也会很谨慎,目前的股权质押就是这种情况。”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棉时代

  证监会、全国股转公司26日发布实施一系列规则,新三板启动新一轮改革。其中,对新三板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的认定标准、内幕知情人报备、停复牌等方面作了优化改进。业内认为,新制度解决提高了新三板并购重组的交易效率,规范了并购市场上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全国股转公司此次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业务指引》等三个有关新三板并购重组的文件,完善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认定标准。   其中,挂牌公司购买用于生产经营的土地使用权、房产达到《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的标准,应当按照公司章程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这无疑减轻了新三板公司信息披露的负担,为企业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DF395) 全棉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