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a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19:34 点击:683268

“五星”快递员张川:每天都是新的征程  青鲁班  “五星”快递员张川:每天都是新的征程   张川与客户交流。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魏其濛/摄   拿过价值10万元的金砖,上过新闻,张川虽话不多,却是德邦快递员中“最厉害”的人物。眼下,他已连续29个月获得公司的“五星快递员”称号,是德邦快递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营业部组长,还刚晋升为储备经理。   “我还不算最厉害的。”张川喜欢低着头笑。来自黑龙江鸡西市的他刚满32岁,身材魁梧,皮肤晒得黝黑,仅从外表上来看,是位典型的东北小伙儿。凭着自己这身好气力,张川高中毕业时就帮着家里送货拉煤,挣钱不多。于是,2012年就跟老家大部分年轻人一样跑到大城市打工。他到了北京,最初在朋友的饭店做事,后来听说快递员赚得多,“能月入过万”,2014年9月转行当了快递员。   转眼4年过去,张川已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到岗,先打开电脑浏览一遍办公系统,处理可能发生的“异常”。“异常”是张川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指收发件过程中出现的延迟、串货、地址电话错误等情况。      作为营业部的组长,张川评价自己“很有责任心”,会过问每件事、每位下属的工作和生活。因此,部门现在的“异常”已经很少了。  pga

快递小哥: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快递小哥:最熟悉的陌生人   9月6日,北京街头,一位快递小哥驾驶着满载货物的电动车行驶在路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剑/摄   动动手指就有人送货上门的“懒人经济”时代,快递小哥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不少人“最盼望见到的人”。   与此同时,中国快递业务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并在2017年迈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300余万名快递员成为“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群体?当好快递员应该具备怎样的技能?   为了更好了解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了多名基层快递员,试图呈现他们的生存状况。   踏实负责是从业“标配”   和很多人一样,肖雨(化名)也是偶然听说快递员“月薪过万”才转行的。   今年30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此前做过服务员、收银员、营业员……但没有哪份工作,让她产生“长期坚持”的念头。在成为快递员后,她找到前所未有的“职业认同感”,并打算将“快递员”作为事业持续下去,“多送一件货,就能多一件的收入,也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事实上,快递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早上6点多,肖雨就要起床,趁孩子还没醒迅速梳pga

  前沿·速递  革新心脏猝死“灭火器”  心脏猝死,危险在于其突发性,就像毫无预兆就燃烧起来的大火,恶性心律失常是引起“大火”的“火苗”,除颤器就是心脏猝死病人的“灭火器”。一旦出现心脏猝死必须尽快实施电击除颤,否则随着时间流逝,“火势”将迅速蔓延,抢救成功率迅速下降,甚至可能在抢救成功之后给病人留下严重而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损伤。   前不久,复旦大学宣布,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邬小玫带领的复旦医电团队研发了国内第一款获得医疗器械注册的新型体外自动除颤器,并将亮相2018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体外自动除颤器的研发,复旦医电团队并非“第一个吃螃蟹”。国外多家公司在此前已推出不少自动除颤器产品。   复旦医电团队对体外自动除颤器的研究始于2004年。   “那年,一位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找到我们说,除颤器是临床上非常急需的设备,现在完全依赖进口,希望和复旦联合开发。”邬小玫回忆,“这也是我们复旦生物学工程学科的一个特点,和临床医学结合得很紧密,会从临床的实际需求中去寻找我们的科研方向。”   研发过程多的是困难曲折。要研发新型体外自动除颤器,首先要攻克算法和高压充放电这两大难题。   一开始pga

  藏族教师丹赳:“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你们一起成长”  1986年,13岁的少年丹赳考入第二批内地藏族班,成为重庆藏族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接下来的7年内地中学藏族班经历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15年后,28岁的丹赳再入内地藏族班,这一次他的身份是济南西藏中学的老师,一待便是17年。   1997年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丹赳被分配至西藏大学语文系任教,待遇优厚,深受重用。   2001年,丹赳和妻子作出决定:回内地藏族班做一名普通老师。   其实,决定来得并不突然。妻子的身体难以适应高原气候,而丹赳始终怀揣心结:“内地藏族班孩子们的路我自己走过了一遍,我了解他们的需要,我愿意把当年老师们给我的关爱加倍献给远离亲人的孩子们。”   丹赳再度扛起行李来到内地,目的地是妻子的家乡济南。这位能歌善舞、幽默风趣的年轻班主任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踢足球、歌咏比赛……校园里,常常能看到丹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场景。   丹赳知道节日里孩子们分外想家,逢藏历新年和农历春节,他会主动要求留在学校,穿上藏袍,带领孩子们按照藏族习俗布置教室和宿舍,给全校600多个孩子准备糌粑,做“猫耳朵”和酥油茶,指导食堂工作人员清洗羊头、做藏pga

  宿迁:留守儿童在爱心暑托班蜕变  在第一次远程亲情互动课上,看到许久不见的父亲在手机屏幕里说话时,10岁的小静始终不愿开口。为了慢慢开导她,宿豫区关庙镇文化站爱心暑托班的老师周月婷带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户外拓展。   几次活动下来,内敛的小静像变了一个人,活泼又大方。当第二次开展远程亲情互动课时,她第一个站起来举手,要和父亲视频聊天。   小静的变化让周月婷感到欣慰。作为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实验高中的老师,这个暑假,她担任关庙镇文化站爱心暑托班负责人,陪伴65名留守儿童度过了一次难忘的假期。   为了能有效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今年5月,共青团宿迁市委在全市发起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暑托班项目,积极引入各方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融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在全市22个乡镇设立30个办班点,服务近1100名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课业辅导、亲情互动、安全自护等各具特色的关爱帮扶,探索为广大农村困境青少年提供常态化、精准化、接力式服务。   主动作为 调查摸底扎实推进   早在今年年初,团宿迁市委就针对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做过一次摸排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农村留守p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