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全文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5 11:04 点击:663909

原标题:在实干奋斗中书写强校新篇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军队院校应当如何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办校治学育人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如何在时代大考中把准定位、科学布局、攻克难题、担当作为,是摆在新时代军校人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要把握院校办学核心定位。办学定位决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途径和发展战略。习主席强调指出,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一重要指示为院校建设把握办学核心定位标定了根本指向。为此,院校建设必须始终坚持院校姓军、服务打赢的本质属性,把谁主谁次、谁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搞清楚、把握准、解决好,围绕实战抓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瞄准战场搞科研,立足自身条件、积极主动作为,既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先进经验,又扎根我军特色军事实践;既讲学科学术的可比性指标,又讲对战斗力的贡献指标;既继承和发扬优良办学传统,又面向未来开拓创新,瞄准战场、聚焦中心、突出主业,不断提高院校综合办学实力,走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要统筹教学科研工作布局。教学科研是支撑院校体系建设的“梁”和“柱”,必须坚持两个轮子一起转。院校教学应牢固树立“三个面向”的边城全文

原标题:思想上刻苦努力更为重要 ●思想上的刻苦努力更为重要。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高度决定事业发展的程度 艰苦奋斗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必要条件,艰苦奋斗不仅仅指工作上的艰苦努力,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刻苦努力。 思想上付出刻苦努力,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工作上很努力、生活上很艰苦,还比较受人关注,而思想上刻苦,看不见、摸不着,也难以引人关注。但是,思想上的刻苦努力更为重要。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高度决定事业发展的程度。一项事业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工作艰辛付出多少,还取决于思想探索研究深浅。爱因斯坦经过“十年的思考”建立狭义相对论,思想家黑格尔花6年时间缜密思考,潜心研究,而后才动笔著书,都说明刻苦思考的重要性。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同志重体力轻脑力、重执行轻思维,工作开展看似迅速有力,风风火火,实则是受命后只顾埋头往前跑,不花时间领会意图辨别方向,不下功夫摸实情,不深入思考求真知;有些同志看似在反复摸索中前进,实则是遇到矛盾问题就掉头跑,不静下心来想办法找对策,以致不少工作来回折腾,原地打转,缺乏实质进展;还有的同志看似落实有力,实则是被动应付,工作开展缺乏主观能动边城全文

原标题:信心的力量能克服各种困难 ●我们不要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而要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站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向着仅剩的千余人队伍,用浓重的湖南乡音满怀信心地讲道,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紧牙,挺过这一关,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会打烂那口大水缸!说完,毛泽东带领部队一头扎进深山密林。半年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形成;两年之后,红军武装已达10万余人,红色根据地遍及南方数省;22年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江南北,国民党反动派这口“大水缸”应声破碎。 这是老一辈革命家自信精神和革命气概的体现。当年在白色恐怖下,一些人感到革命前途渺茫,思想产生了动摇,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写下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预见了中国革命终将胜利的美好前景,描绘了一个真切而不是虚幻的革命高潮,将一支挫折彷徨的队伍拉回“满血状态”。这信心来自哪里? 信心来源于坚定的信念。一支军队的脊梁,从来都不是武器,而是理想信念。从嘉兴南湖开启未来的红船,到井冈山上播撒革命种子的燎原星火;从西柏坡“进京赶边城全文

原标题:“战救模式”服务地方伤员救治 本报讯 郝东红、记者孙兴维报道:8月上旬以来,无锡联勤保障中心第105医院5天内救治2起重大交通事故批量伤员,使得20多名危重伤员转危为安,受到驻地群众赞扬。院长陈春林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推进军民融合、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的结果。 8月9日,安徽省内合蚌高速突发客车追尾大货车交通事故,导致20余人受重伤,医院接到指令后,立即对13名重伤员实施有效救治。8月13日,寿县某路段发生交通事故,11名伤员急需救治,该院再次临危受命,火速出击,为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该院担负着安徽省省级医疗救援任务。如何借助这一重要平台加强卫勤演练?他们把医院野战医疗队与省级应急救援队捆在一起建、融在一起练,在军民融合中提升卫勤保障能力。他们把院前急救从急诊科分离出来,形成院内直管的指挥体系,将“战救模式”融入交通伤救治、危重病号急救,在实践中锤炼创伤救治水平;突出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医疗保障需要,常态化开展战救技能、战伤护理骨干集训和卫勤课目精训,让创伤救治成为医护人员的必修课。他们还将优势医疗资源向急诊聚焦,开设适应急救需要、融合多学科创伤救治优势的急诊手术室,精选资深专家和边城全文

原标题:当兵150天:一位女教员的“人生拉练” 这是陆军指挥学院副教授屈莉到东部战区陆军舟桥某部当兵代职150天的一篇体会文章。 150天,一位回归基层“加钢淬火”的军校女教员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和成长变化?一切都在一场20公里的战斗拉练中得到了确认。 20公里,对身边的战友来说,也许只是一次例行训练;于她而言,却好似重走了二十余年从军路——虽然沿途的风景一直在变,时而繁华时而荒凉,但初心并未改变;虽然脚下的道路一直在变,时而平坦时而坎坷,但追寻的梦想并未改变。 150天,有关人生价值的问号被一一拉直,龙腾虎跃的军营给她注入新的活力;20公里,有关前途命运的担忧被悉数化解,携手并肩的战友为她点亮新的征程——坚定走下去,走出一片江天辽阔,走出一段无悔人生。 ——编 者 第一个5公里,天色尚早。远处一轮红日升起,江水像一面巨大的铜镜,泛着粼粼波光。大堤上,我们的队伍沉默疾行,只听到迷彩鞋底摩擦地面的声响。这一刻,我的思绪飞回到了几个月前…… “列兵屈莉!”“到!” 今年3月31日,我奉命来到东部战区陆军舟桥某部二营,开始为期5个月的当兵代职锻炼。 这是一支在应急抢险任务中屡立战功的英雄部队。 报边城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