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水保湿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8 02:44 点击:660273

原标题:“天恩”轮首次进入北极圈 据新华社“天恩”轮8月17日电 (记者刘红霞)中远海运“天恩”轮北京时间17日顺利通过白令海峡,此后,将沿“冰上丝绸之路”西行前往欧洲。北极东北航道至此迎来中国商船新成员。 “北极东北航道是连接东北亚和北欧的最短可行航道,比传统航线缩短大约三分之一航程、节省燃油约300吨。”“天恩”轮船长陈祥武告诉记者,季节所限,船舶只能在夏季海面冰况较好时通航。 陈祥武介绍说,“天恩”轮是去年下水的3.6万吨多用途冰级船,可通过0.8米厚的海冰区。“我们希望可以不借助破冰船,自主通过北极地区。” 目前,北极东北航道破冰船业务由俄罗斯企业经营,沿线共分7个破冰区段,破冰船按区段收费,每段大约16万美元。 就在“天恩”轮进入北极圈时,它的姊妹轮“天佑”号已经同一航线,抵达丹麦海峡,另一艘姊妹轮“天惠”号,则由欧洲东行通过北极东北航道,现已抵达日本北海道。 今年1月,中国首次发布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明确提出,愿依托北极航道的开发利用,与各方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得到俄罗斯、芬兰、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支持。补水保湿

原标题:选准战斗力建设“领头雁” “能够按照习主席提出的军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部队转型建设蹄疾步稳。”日前,上级工作调研组在中部战区陆军机关及其所属多个单位调研后,对其干部队伍建设给予肯定。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启动后,中部战区陆军数十个作战旅被优化重组,涉及大量师团职领导岗位。人员如何选定?标准怎么把握?对此,战区陆军党委一班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强军思想,尤其是习主席关于军队好干部标准的重要论述。他们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部队改革转型的“牛鼻子”来抓,为部队改革转型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就是要让‘想战者留、钻战者用、胜战者上’成为常态!”该战区陆军领导介绍说,他们成立多个工作组,党委常委亲自带队,采取逐个单位走、覆盖全员过的方式,对数百名师团职干部进行深入考察,严格用打仗标尺“量长短”、用岗位需求“过筛子”,真正把军事素质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组织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配充实到各作战旅首任领导班子里。 某炮兵旅旅长岗位空缺后,张炎东成为重点考察对象。他在某机步团团长岗位上一心谋战、研战、练战,团队战斗力稳步提升。尽管与其他考察对象相比,张炎东任职经历、学历层次补水保湿

原标题:勇立潮头启新航 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浙江乌镇;2015年,浙江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2016年,G20峰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几年间,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浙江。 “何处潮偏盛?钱塘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多年来,浙江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济转型升级步入快车道,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浙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15年前“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简称“八八战略”)的提出。 “八八战略”引领发展 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绍兴调研。当时,绍兴有纺织企业上千家,一年印染布匹200多亿米。 习近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明确指出,如果发展层次太低,照老路走下去,估计会碰到“天花板”。 土地不够、劳动力不足、东部富西部穷、城乡发展不均衡,是浙江当时发展面临的问题。习近平围绕这些“短板”一个一个走访调研。时任浙江省委政研室副主任郭占恒介绍,习近平在1年零3个月时间里,走遍了浙江11个市90个县(市、区)。2003年7月,他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八八战略”,即发挥浙江体制机制、区位、块状特色产业、城乡协调补水保湿

原标题:留队!我要把军装穿下去 立秋节气已过,又到了义务兵选择走与留的时候了。近日,陆军第77集团军某旅炮兵营指挥保障连上等兵刘彦宏的一封家信,在该旅强军网上引发官兵点赞和热议。两年前,刘彦宏放弃已经考上的公务员岗位,选择了“等一等、先当兵”,到火热军营中报国成才;入伍两年来,刘彦宏积极投身强军实践,成为全旅闻名的训练标兵。面对父母的召唤,刘彦宏这封家信里有愧对亲情的苦衷,也有报效国家的深情…… 爸爸妈妈: 展信佳。 看新闻中说华北暑热,但身处在这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外训场,我已能切身感受到由夏入秋的季节转换,这也让我更为清醒地认识到,已经是8月了,又到了做选择的时候。 最近几次通电话,你们一反常态。从前都是聊些工作生活之类的家常话,可近来你们所说的事,都是让我颇为头疼的。 妈妈,你前天没完没了地跟我说市里哪几个地方又开发了新楼盘,你已经去看过了,有几套房子位置朝向价格都很合适,还在微信上给我发户型图,问我有没有中意的。 爸爸,你更是,上周刚刚跟我说今年国考马上就要报名了,问我有没有看好的岗位,要不要提前打探一下;这两天又说公务员工作太累压力大,还是跟着叔叔去跑新项目补水保湿

原标题:回望’98,那道洪水冲不垮的堤坝 20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很多国人的记忆里,是黄色的。大江奔涌,浊浪滔天,一场无情的洪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长江告急、松花江告急、珠江告急…… 20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很多国人的记忆里,是绿色的。在摇摇欲坠的大堤旁,那些迷彩身影挽手并肩跳入汹涌的洪水,化作比岩石还坚硬的绿色长城;那群十八九岁的青涩少年,瞬间长成铮铮铁汉,用年轻稚嫩的臂膀,第一次扛起生命中的重任。 20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很多中国军人的记忆里,是暖色的。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被,灾区人民知道他们是谁,也知道他们为了谁,箪食壶浆,扶老携幼,十里相送。 如今,洪水早已退去,堤坝加固重筑,家园得以重建,百姓安居乐业。那些因坚守、抗争、搏斗而生出的精神烙印,已经深深刻在这个民族的集体记忆中,嵌入每一名中国军人的血脉骨髓里。 ——编 者 那年·那水·那情 ■葛羽哲 岁月的流逝中,有些记忆会慢慢淡出脑海、化为无形,有些则历久弥新、念兹在兹。1998年的九江抗洪抢险便是后一种。那一年,我有幸参加了这场被载入历史的抗洪抢险,现在想来依然激情满怀。 大堤上,我看到了旗帜的力量。面对60米宽的长江干堤大豁口,补水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