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晶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02:22 点击:651073

原标题:满都拉哨所的“水”故事 北疆黄昏,落日余晖。巡逻归来,北部战区陆军某边防旅满都拉哨所官兵喝上了清冽的纯净水。 满都拉,蒙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常年干旱少雨,加之一年四季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驻守这里的哨所官兵常常把水比作“金子”。 哨所位于戈壁深处,地下水质稳定性差、水质复杂,官兵们常年饮用的井水又苦又涩。 聊起哨所的“贫水”岁月,驻守哨所10多年的上士郭勇讲了一个故事。 在戈壁大漠,官兵们巡逻一次少则半天,多则要两三天。那次,时任哨长任鑫带着5名战士乘车去阿布达日太音点位巡逻。 途中,车上满满一大桶纯净水,不知什么时候因水桶穿孔,漏光了。 为了完成巡逻任务,任鑫命令大家先分头去找水。周围都是干沟和戈壁,没有一点水的迹象。两三个小时后,战士赵旭满身尘土,兴奋地跑回来说,他在远处的一个山脚下,看到好像有水反射的太阳光。 大家一听,顿时来了精神。赵旭带路,哨长和几位战士一起来到山脚下。找来找去,他们终于发现有一处湿地,用手刨了刨,有点泥浆渗出。 “泥浆水也是水!”大家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掬起泥浆,灌满了几个水壶。 靠着几壶泥浆水,巡逻分队圆满完成任肾结晶

原标题:人类首个“触日”探测器升空 新华社华盛顿8月12日电 (记者周舟)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12日升空,正式开启人类历史上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这也将成为迄今最“热”的太空探测任务。 美国东部时间12日3时31分(北京时间12日15时31分),“德尔塔4”重型运载火箭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腾空而起,搭载着小汽车大小、重约635千克的探测器直入云霄。 美国航天局说,“帕克”将在未来7年内环绕太阳飞行24圈,并在金星引力的帮助下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最终抵达距离太阳表面约610万千米的地方,成为有史以来最靠近太阳的航天器。肾结晶

原标题:孤狼报恩 这是让我终生难忘的事。 去年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独自一人骑马去找连队放养在中蒙边境山中的4匹军马。刚下过一场雪,戈壁滩上的草被积雪覆盖,我径直向山中走去。 进山后,我顺利发现了马群。当我赶着军马往连队方向走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裹挟着鹅毛雪片铺天盖地,地面的积雪也被风卷起,山沟里顿时雪雾弥漫。 入伍9年多,我第一次独自遭遇“白毛风”。这时,我已辨不清方向,只好站在马群中躲避风雪。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雪停了风住了。我环视四周,所有山头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中,来时路过的北塔山一时难以分辨。我赶紧拿出手持北斗机,却发不出信息,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显示:-30℃。 我背上一阵发冷,一时手足无措。深呼吸,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这时,我忽然发现,对面山头上有一只狼似乎在盯着我。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第一个反应便是——推子弹上膛。 没想到的是,那只狼竟慢慢向我走来,并不时停下脚步,四处张望,嘴里发出低沉的嗥叫。 这时,军马也发现了狼,纷纷发出阵阵嘶鸣,我一边安抚军马,一边端起枪准备击发…… 突然,那只狼前腿卧地,向我摇着尾巴。 我定睛观察狼的神态、毛色…肾结晶

原标题:零号界石 祖国北疆,科尔沁草原的东部边缘,草木茂盛,湖沼众多。广袤无垠、人迹罕至的大草原,自然成了部队演训的绝佳场地。这里有座标记军事训练用地的零号界石,平淡无奇的石柱伫立在几百平方公里的场区中,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就是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界石柱,却让负责场地维护的连队指导员康明一回回梦见,一遍遍想起。 一年以前,还是机关干事的康明受命前往刚组建的连队担任指导员。“什么是我们训练基地的‘命根子’?那当然是驻训部队‘打仗’的场区!让你当管理场区连队的指导员,可一定要带出个好样子!”临报到前,老领导拍着康明的肩膀,眼里满是期许。 坐进巡场车,眼前是看不到边缘的草原和没有尽头的公路,康明的心凉了半截。机关到基层的岗位转变,城镇到山沟的环境落差,领导的厚望、能力上的恐慌、连队工作的未知……康明一路上低头不语,望着远方浮想联翩。 第二天早上,康明虽说昨天晚上没有睡好,还是一骨碌爬起来,拉上驾驶员刘红阳,去场区深处查看。 车子拐出营区,顺着门口不足1公里的水泥路,一头扎进了草原。前方是一条荒芜的路,两边的杂草高得能碰到车窗,被吉普轧过之后倒伏一片,只留下两道鲜绿的车辙。路中间没肾结晶

原标题:高原驻训有了“新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从古至今,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演变,“粮草”始终都要盯着“兵马”之需先备先行。时代发展到今天,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后勤保障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 今天,只有紧盯作战任务特点、紧盯作战需求谋划“粮草”,才能为官兵提供及时精准、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在严寒缺氧、环境恶劣的高原无人区执行任务,后勤保障如何攻克道道难题,如何持续为驻守高原的边防官兵送上温暖?请看记者发自雪域高原的报道。 ——编 者 今年3月,记者来到海拔4700多米的某旅一营野外驻训点,装步一连的3名哨兵正在营门口执勤。 雪山上寒风凛冽,身穿高原防寒服的上士屠大彪一脸笑意:“部队整个冬天都在高原驻训,我们住上了新建成的‘移动营房’,一点没觉得冷。” “移动营房”来了 顺着屠大彪手指方向,只见远处山谷中,几排绿色营房整齐排列。 “‘移动营房’比普通集装箱活动板房更结实、耐用,其外层覆盖的伪装网由高科技材料制成,具有隐身特性,适宜野战环境。”聊起驻训“新家”,已在高原守防10多年的屠大彪赞不绝口。 “移动营房”里,火炉、电视、电话、煤气报警器等一应俱全。抗寒保暖、干肾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