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桥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0 03:46 点击:583882

原标题:解难帮困用上“打卡日历” 本报讯 李培培、李世昭报道:“训练后战士洗澡难”“器材场地少,开展活动难”……6月下旬,武警北京总队某支队党委会议室内,来自各基层中队的官兵代表踊跃发言,而支队党委委员和相关机关干部则认真聆听,不时做着记录。 “基层反映的困难都是自己无法解决、亟须解决的,相关业务部门要尽快拉出详细清单,定人定时、挂号销账。”支队政委王剑利介绍说,作为新调整组建单位,支队党委一班人上任后的首项工作就是通过调研、座谈、蹲点等方式,了解基层所需、官兵所盼。 翻看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地罗列了156个待办事项。对这份清单进行认真分析后,他们借助管理学思维模型,精心打造了一份“解难帮困打卡日历”。 在这份日历上,前期梳理的156个问题被填进了每天的工作日程,并标注了负责股室、负责人和完成期限。按时解决问题,日历上会贴一颗红星;提前解决,则有相应积分;逾期未解决,则扣除一定积分。 这份特殊的“打卡日历”在支队局域网一经上线,便发挥出明显的激励效应。保障处助理员周坤的第一个“打卡”任务是在一天之内配齐一个新组建中队的营产营具。为了按时完成,他跑遍了数个仓库,最终高标准配齐了所有丁桥

原标题:纠风除弊,党员骨干当先锋 本报讯 王雨婷、李佳豪报道:查看战备演练方案、检查战备物资携带情况、梳理拉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6月下旬,第77集团军某旅组织战备拉动,某连副连长蒲中原等党员骨干牢记基层风气监督员岗位职责,时刻关注连队训风演风。“让基层党员发挥风气监督作用,是扭住党风抓作风的关键一招。”该集团军领导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依托党员队伍探索建立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有效打通了部队执纪监督的“最后一公里”。 该集团军组建后,各级建立了基层风气监督队伍。由于起步阶段各类矛盾相对突出、新编制体制运行处于摸索阶段,一些单位对基层风气监督工作意义认识不清、措施不力,部分监督员履行职责停留在考核掐表计分、陪同采购物资、列席各类会议等浅层次,弱化了从严执纪的监督作用。 “如何让基层风气监督队伍发挥好摄像头、显微镜作用?”该集团军从选准配强监督员入手,通过层层考评推荐,切实将群众信服、官兵满意的党员骨干选配到基层风气监督岗位;通过组织党纪法规学习、开展民主评议等方式,引导监督员增强履职尽责的行动自觉,确保部队风气建设在末端落实中不打折扣。 从思想问题转起、从官兵身边治起、从突出丁桥

原标题:“天鲲号”有多牛 前不久,首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完成了首次试航。这次试航成功,标志“天鲲号”向着成为一艘真正的疏浚利器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被称为 “造岛神器”的“天鲸号”,到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天鲲号”,中国自航绞吸挖泥船的自主研制实力再一次让世人惊叹。 国之润,自疏浚始。自大禹治水开创最早的水利疏浚工程始,历朝历代疏浚的成败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的疏浚都是靠人力来进行,直至清光绪初年才开始利用挖泥船进行疏浚作业。早期的疏浚船舶主要是以购置为主,装配、建造为辅。直至后来,我国才逐渐地开始由国产化改造到完全可以自主设计建造。 无论是运河开挖还是远海岛礁建设,超大型疏浚及填海造陆工程都离不开钢铁巨轮——重型绞吸船的身影。“天鲲号”自航绞吸挖泥船,全船长140米,宽27.8米,绞刀电机最大功率可达7500千瓦。这些数据决定了它是当之无愧的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在巨大绞刀的作用下,岩石、淤泥等不同土质均不在话下,通渠造岛效率成倍提升。 与以往挖泥船相比,“天鲲号”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它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智丁桥

原标题:哪条大道通“罗马” 作为唯一一支闯进世界杯16强的亚洲球队,日本队虽然没能再进一步,却是虽败犹荣,赢得了球迷的喝彩。日本队的表现在国内球迷中间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向日本队学习的呼声不绝于耳。 对于长期在世界杯决赛圈外远距离徘徊的中国队来说,确实应该向我们的近邻好好学习。想想20多年前,在各个层级的国家队比赛中,中国队怎么踢都能赢日本队。痛定思痛之后,日本队找准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卧薪尝胆,最后成了世界杯决赛圈的常客。自1998年以来,就没有缺席过世界杯决赛圈,而且一届比一届踢得好。 一支弱旅想成为劲旅,离不开向他人学习。中国队也曾发奋向巴西、德国学习过,可学到今日,也没有学出头绪来。相反,中国队越踢离世界杯决赛圈越远。 我们向足球强国学习却效果不佳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该向他们学习什么?有网友贴出了一张日本队最后一役所使用更衣室的照片,说日本球员临走时不仅留下了用俄文写的“谢谢”纸条,还把更衣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言下之意,中国队得向日本队学习这种文明礼貌的修养。后来有知情人透露,“谢谢”纸条是日本队球员留下的,而卫生是日本队工作人员打扫的。 日本人认真细致的做事风格,当然值丁桥

原标题:这一次,柳大哥的“秘密武器”失灵了 柳大哥何许人?第77集团军某旅野外驻训场附近的村民都知道,这个后生当过兵、脑子活,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每逢部队来驻训,他总要开上那辆大篷车,拉上满满当当一车小百货,官兵住在哪、部队走到哪、演习打到哪,他的“大篷车超市”就开到哪。 最让乡亲们佩服的是,其他小商贩都是追着部队跑,而柳大哥却似乎能未卜先知。常常是官兵还没到达,他就早已开着大篷车提前候在了部队的必经之地。也正因如此,不少战士都认识了“卖百货的柳大哥”,还戏称他的大篷车是部队的编外“伴随保障力量”。 这不,6月下旬,柳大哥估摸着又到了部队驻训的时节。于是每天清晨天刚亮,他就赶忙把货装上大篷车,提前来到以往官兵宿营的地方候着。他知道,外训第一天部队安营扎寨,战士们体能消耗大,矿泉水和冰镇饮料都是热销商品。可是,这次接连等了四五天,迟迟不见有人来,他开始在心里犯起了嘀咕:莫不是部队换了驻训场? 这天一大早,柳大哥接到老乡电话,说是官兵已经在几天前的一个深夜悄悄进驻了驻训场。不仅换了宿营地,帐篷也是漫山遍野搭得这一顶、那一顶,要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收到“情报”后,柳大哥赶忙驱车前往。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