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空间设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2:36 点击:519927

  2018年依旧是政策收紧的“监管大年”,继资管新规要求分级产品设计不得进行份额分级后,私募场外期权业务也被监管锁定。监管刚刚叫停券商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4月16日,坊间传闻中国证券业协会再度叫停私募基金(主体+产品)作为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该类业务由于易出现随意加杠杆、变相降低投资门槛等违规乱象引发监管关注,随着业务全面搁浅,资管计划套利空间被进一步缩减,尤其对私募基金影响更为显著。基金公司主体和私募基金产品均不可参与。  这一消息也得到业内人士证实,一不愿具名私募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此前也有部分私募场外期权业务,不过随着监管叫停该类业务,公司目前这方面业务已经处于停滞期。记者注意到,监管叫停私募场外期权业务最先“开刀”于券商行业。4月10日晚间,已有多家券商率先表示收到相关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衍生品(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  事实上,针对场外期权业务的监管正日趋严格。今年3月,中国基金业协会暂停了涉及个股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商业空间设计

  用现金分红回馈投资者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共识。据数据统计显示,截至4月16日,有1133家上市公司提出的2017年分红送转方案,目前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其中1125家有不同程度的现金分红。此外,还有190家公司的分红送转方案通过了股东大会的审议,其中188家涉及现金分红。  还有一些“手快”的公司,已经完成了分红。数据显示,有36家公司完成分红,另有36家公司的分红送转方案正在等待实施。在这72家公司中,有11家每股税前分红超过0.5元。  在过去的2017年,各家公司经营状况不同,因此,分红方案也有着明显的差距。1125家公司提出的现金分红预案中,每股税前派息在0.5元以上的共有118家,加上前文提及的11家进入了分红程序的公司,目前共有129家的现金分红相对大方,每股税前派息在0.5元以上。  提出转增股本方案的企业中,有27家提出的转增方案超过或等于每10股转增10股。其中,有26家公司在提出高送转方案的同时,有不同额度的现金分红。  对比过往的数据可知,高送转方案正在逐步减少,而现金分红逐步增多。不少公司分红力度颇大:将当年度净利润的50%以上用来给投资者分红。例如,方大炭素在年报中提及,向全体商业空间设计

  虽然A股IPO排队银行中,徽商银行和哈尔滨银行先后遭“终止审查”,但这一队伍中仍不乏新鲜血液的加入。上月下旬,亳州药都农村商业银行正式在证监会官网预披露了其招股说明书,该行拟在上交所上市,根据该行总股本测算,其拟发行股份数量在1.13亿股-3.39亿股之间,所募资金全部用于充实资本金。《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正在排队IPO的银行数量为15家,药都农商行最新的排队状态为“已受理”。  此次药都农商行冲击A股IPO,对于该行补充资本金乃至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要求可谓至关重要。  该行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药都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1.15%,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同为8.21%。从各项资本充足率指标上看,药都农商行若能顺利实现A股IPO,通过所募集资金补充资本金,将极大缓解该行所面临的资本压力。该行在招股书中表示,除通过发行A股并上市进行资本补充外,还拟在上市后通过发行优先股、可转债等方式补充一级资本,以及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券或其他创新融资方式对资本进行补充。  药都农商行招股书显示,该行成立于2012年。截至2017年9月30日,该行资产规模为450.93亿元,这商业空间设计

  央企薪酬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4月16日,国新办召开一季度央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为推进央企薪酬制度改革,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对央企工资总额进行备案制或核准制的分类管理,将工资总额企业内部分配权真正交给企业。在业内看来,央企薪酬备案制更加宽松,有利于企业动态调整自身薪酬范围,满足市场化用人需求。银行密集签约债转股协议,截至去年上半年,已有12家央企与有关银行签订了市场化债转股框架协议。2014年曾被传濒临破产的中钢集团,当时正是相关部门组织下,与几十家银行谈成在减债、展期、债转股等条款,改善了债务情况,其中债转股的比例大约占到一半。 (责任编辑:DF155) 商业空间设计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1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资委将对央企工资总额进行分类管理,要把工资总额的企业内部分配权真正交给企业。  改革开放40年,国资委正以国企工资决定机制改革为契机,推动新一轮改革啃下硬骨头。收入分配改革讲了多少年,改革针对的对象只能是公营机构,因为民企的薪酬向来是随行就市。如果不降低垄断央企高管的薪酬,无以向社会显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诚意。  国有企业做大仍有不公平竞争的阴影,种种病灶至今依然存在,低效、虚胖却坐享垄断利润,挤压民资扭曲市场。薪酬常常作为最敏感的一部分,成为社会争议的焦点。  改革的一种声音是只改增量、不改存量,尊重既得利益,以减少改革的阻力,才能让改革顺利推进。而更加强烈的另一种声音则是,应该用合理的激励与规则代替不合理的,而游戏规则的改变,总有利益受损者,私企存在裁员减薪,全体国民所有的国企薪酬为何只能增不能减?  两种声音实为一种博弈。实现薪酬能增能减,岗位能上能下,职位能进能出,多年来国企薪酬改革一直在试图从根本上推动三项制度改革,但是依旧没有彻底打破国企员工的“大锅饭”。 商业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