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胜丰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30 05:01 点击:516919

原标题:适应时代要求提升管控危机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从军事角度看,危机是冲突即将发生质变的临界点,是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能否有效管控危机,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有效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必须适应时代要求不断提升管控危机能力。 国家的安全稳定发展,需要有效管控危机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安全环境。危机事件是影响国家安全环境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建设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与有效管控各种危机事件,保持稳定的安全环境密不可分。 时代的天空,风云聚散。虽然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但世界正在发生新的复杂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大国战略竞争和权益博弈日趋激烈,地缘安全环境风险充满变数,武装冲突和难民问题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持续泛滥。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进行战略遏制围堵,个别周边国家蓄意挑起陆海争端,使我安全压力增大。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日趋加深,科技迅猛发展,我国国家利益已从领土、领海和领张胜丰

原标题:答好自我重塑的时代考卷 ●一个优秀的人和优秀的团队之所以优秀,不在于没有问题、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刀口向内,不仅有自我重塑的精神,还有自我重塑的行动 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进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追求。马可·奥勒留说:“那不知道世界是什么的人,也不知道他自己在哪里;那不知道世界为什么目的而存在的人,也不知道他自己是谁。”变革和重塑是新时代的鲜明特色,我们身处这样的历史方位,就要紧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的时代步伐,在思想和行动上来一场深刻革命,持续深入地进行自我重塑,主动迎上和融入新时代的发展潮流。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我们所有的变革与重塑,都是奔着问题而去的。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挑战、矛盾、问题和自身不足总是存在的,这些既是推进发展的“绊脚石”,也是砥砺前行的“磨刀石”。我们不怕有问题,怕就怕看不到问题,更怕看到了问题却还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一支优秀的、有战斗力的人才队伍,必定有很强的危机感,能够先人一步捕捉新动向、接受新事物、开创新格局,具备很强的兴利除弊、革故鼎新的能力。 自我重塑是优秀张胜丰

原标题:铁甲勇士风雷突击 初春的一天,天刚泛起鱼肚白,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一场全过程全要素野战综合演练在闽南某山地展开。官兵全副武装,跃上战车,接受战场机动、救护抢修、昼夜实弹射击等10余个课目的轮番考验。 行军路上“敌情”不断、险情频出。“前方发现‘染毒’地带,人员穿戴防毒面具!”“‘敌’炮火拦阻!加大车距,快速通过!”“坦克左侧履带断裂,乘员下车抢修!”……指挥员果断下达指令,官兵们妥善处置,化解险情。 据悉,按照新大纲要求,该旅把人员装备拉到陌生地域,采取“昼夜连续进行、多课目连贯实施、全过程连续评估”的方式组织综合演练,让战备演练与战术训练相结合、战场机动与战场勤务相协同、基础体能与作战技能相统一、实弹射击与实车驾驶相连贯,最大程度检验官兵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 图①:坦克运动中射击。 图②:紧急出动。 图③:反小股“敌人”袭扰。 图④:步坦协同冲击。张胜丰

原标题: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巨眼”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历史新机遇;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力争给人类带来无限的清洁能源;人类基因组计划探寻生命奥秘……近些年,我国在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身影频现,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如今,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许多科学问题的范围、规模、复杂性不断扩大,已远远超出单一国家的承受能力,使国际大科学合作成为一种必然。新时代中国如何为全球重大科技议题作出贡献? 3月2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三步走”发展目标。这意味着我国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迈入“快车道”,将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国家工程,重在提升科技核心能力 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科学浪潮将世界目光推向新高度。国际空间站计划、Cassini卫星探测计划等一批需要巨额投资的“工程式”研究相继问世,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应运而生,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科学家既分工又协作,举多国之力破技术难题成为大趋势。 “大科学多学张胜丰

原标题:以科学家精神激发创新活力 北京中关村,“率先行动 砥砺奋进——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展”近日来参观者依旧络绎不绝。 从“天眼”“墨子”“悟空”探索科学前沿,到煤制油、先进核能、高性能计算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再到“渤海粮仓”、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惠及民生,丰富的展览内容,彰显我国科技创新正在迈上新台阶,为强起来提供有力支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回首我国科技事业,在短短数十年中由弱渐强,直至在世界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离不开一大批科学家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科学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兴国,到科技强国,中国科学家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正是他们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国家强大的历史使命,助力我国科技发展由跟跑为主逐步转向在更多领域中并跑、领跑。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事实上,无论是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还是黄大年、南仁东、钟扬等时代楷模,其科研生涯最为明显的共性特征就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家的精神基础,也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本质特征。 科学的大道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张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