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兴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02 01:53 点击:488772

原标题:中国过去5年每天脱贫3.7万人印网友:我们穷人越来越穷...  【环球网报道记者查希】印度媒体十分关注中国的两会,他们看了政府工作报告,更关注到了有关脱贫攻坚的文字内容。《印度斯坦时报》3月6日报道文章的标题写着:5年来,中国的脱贫工作使得每天都有37000人脱离贫困线。有关扶贫工作,在中国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样写道: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简单计算下,6800万除以5年,再除以365天,等于37260.274。抹去零头,就是印度媒体所说的37000。《印度斯坦时报》的报道基本上如是复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不过也做了一些分析和评论。例如,引述了世界银行的说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让8亿多人脱离了贫困,但挑战仍然存在。印度媒体还引用了新闻评论杂志“Executive Intelligence Review news magazine”华盛顿分部负责人的话称,消灭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主要任务,被视作“乌托邦般的梦想”,“但在中国,这个梦想已变为现实。”环球网记者发现,该话题获得印度网友的大量关注,其在《印度斯坦时报》网站首页文章分享量上位列第一位,截王国兴

家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 看看古人如何修谱说起家谱,大家都不陌生,不少人家里还保存着家谱,它是一个家族起源、世系传承、迁徙以及家族人物等情况的历史记录。中国人重视家庭,重视家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家谱是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保存完整的袁家沟家谱(资料图)最早的家谱汉代以前记录王室贵族家谱只是人们最常用的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讲,家谱是人另一种意义上的“身份证”,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根据记载族群的范围与家谱属性的不同,较常见的名称还有宗谱、族谱、家乘、家牒等。广义地来说,记载家族世系的文字都可以叫家谱。司马迁在《史记》中,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的世系。对于这些世系的可靠性,尤其是夏商及以前各朝世系的可靠性,过去学术界是有怀疑的,而殷墟甲骨文的大量出土改变了学术界的怀疑,甲骨文的记载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有关商王世系的记载是基本准确的。资料图然而,司马迁能够准确地记录这些世系,显然必须要有谱牒作为依据,否则的话,生活在汉代的司马迁很难对三代时期的世系做出准确的记载。从《史记》中对夏、商、周世系记载的完整性看,夏、商、周三代当初应该都有记载王室世系的家谱资料。中国现存最王国兴

此花赐号“金腰带” 连白居易也对它情有独钟(图)迎春花是春天第一花。对其“迎春”之名,自宋代以来便有颇多议论,有人认为它浪得虚名,有人称它为“僭客”,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这个美名是实至名归。孙其峰《迎春花》迎春花敢当“东风第一枝”“好一朵迎春花,人人都爱它。好一朵迎春花,迎来大地放光华……”这首名为《迎春花》的粤语歌曲,相信许多广东人都耳熟能详。此外,还有一首国语版的《迎春花》,也传唱甚广。然而,虽然很多人会唱《迎春花》,但若问迎春花长什么样子,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大概是因为迎春花不是都市里常见的花卉,在春节期间各种花市中,也难觅其芳踪。即使偶尔出现,也被淹没在各种名花异卉的海洋中,所以很多人都不认识它。“人人都爱它”的迎春花,是木樨科素馨属丛生落叶灌木,枝条纤细,如柳枝般婀娜多姿,花开六瓣,先叶开放,颜色金黄,香气清淡,虽称不上国色天香,但纤秾娇小,十分可爱。《群芳谱》载:“(迎春花)丛生,高数尺,有一丈者。方茎厚叶,如初生小椒叶而无齿,面青背淡,对节生小枝,一枝三叶,春前有花如瑞香,花黄色,不结实……虽草花,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它的芳名,得自与众不同的花期。在春寒料峭、百花尚在沉睡时,它率先开放,一枝独秀,第一个向人们送来王国兴

李渔的“装修经”:书房里的字画应该怎样挂?(图)有一栋豪宅不如有一间好书房,知识才是人类最好的装潢,这一点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而作为储藏知识的书房,也需要装潢,一来有利于书本的保存;二来也有利于读书人的观感,营造一个好的读书环境。读书一世,既需要内容,也需要形式。我们来看看清朝戏剧家李渔的《闲情偶寄》是怎样营造书房的,应该有所收益。《闲情偶寄》(资料图)疏朗:墙壁不宜贴挂太多书画书房毕竟是一个空间,必须讲究墙壁、柱子、门窗的装饰。李渔开头一句话就是“书房之壁,最宜潇洒”,要怎样才能潇洒呢?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用油漆,“欲其潇洒,切忌油漆”。李渔认为油漆是俗物,房间里用它是不得已而为之。门窗用油漆,是为了遮蔽风雨,厅堂柱子用油漆,是为了防止涂污。而书房之地,外人很少进去,同时又是里间,风雨一般进不去,没有这些顾虑,就用不着油漆了。如果书房里涂了油漆,那么油漆的气味很容易影响读书人的体验。如果不用油漆,改用什么呢?李渔认为,可以用石灰涂墙壁,好好打磨,让墙壁显得很光亮,光洁照人。如果不用石灰的话,就用纸糊,纸糊可以使房屋的柱子和窗户是同一个颜色。其实,从搭配的角度而言,墙壁上用石灰,窗户上用纸糊,颜色比较协调,不会突兀,“纸色与灰,相王国兴

柳永的作品有何魅力 能让他享有历代词人被誉为“词中杜甫”的,宋代有柳永、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姜夔、刘克庄、吴文英、王沂孙、张炎,清代则有陈维崧、蒋春霖、郑文焯等。“词中杜甫”说主要是清人推尊词体观念的体现,是论者对所推崇词人的最高评价。柳永(资料图)北宋末,黄裳明确将柳永比拟杜甫,他是以宋词人比拟杜甫的第一人。《书〈乐章集〉后》曰:“予观柳氏《乐章》,喜其能道嘉祐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风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所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世之黼藻,岂可废耶?”(黄裳:《演山集》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黄氏怀念昔日“盛世”,情感上高度认同柳永词描写的“嘉祐中太平气象”,他是从歌咏“盛世”的“太平气象”方面称赏肯定柳永词并与杜甫诗相比的,认为柳词与杜诗中描写“安史之乱”前盛唐“太平气象”的内容相似,读后可想见当时“风俗”,又认为风格上皆“典雅文华”。黄裳也只在这两方面将柳词与杜诗比拟,就是说,柳词与杜诗只有部分相似性,黄裳并没有认为柳永有杜甫那样的崇高地位。其实,与柳永同时稍后的范王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