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招网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9 19:21 点击:482880

中国人均GDP距高收入国家水平还有多远?定军北京报道中国人均GDP为什么增长慢?根据国家统计局2月28日发布的《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以上增速扣除了物价,如果从名义增速来看(不扣除物价),则2017年名义GDP增长了11.23%。考虑到2017年人口增长只有0.5%,实际人均GDP应该增长很快,结果却不是。统计显示,2017年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660元,比上年增长6.3%。如果以美元计价,2017年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836美元,名义增长8.7%。目前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水平标准是人均GDP在1.2万美元左右。按此看,中国目前距离高收入国家水平还有40%左右的距离,如果未来几年人均GDP以美元计价每年增长9%左右,大约5、6年后,中国将进入高收入国家水平。(编辑:吴红缨) 中招网

除了一夜爆红的《苔》 袁枚还写了哪些不错的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20字小诗《苔》,出自清代诗人袁枚之手,300年来,它似乎被湮没在了浩瀚的诗海中,直到今年的春节,它却猝不及防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里——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把它唱了出来,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在这一刻被感动着。资料图中南大学向彬教授看后专门撰评论,称苔花有幸,被袁枚发现而以诗相咏;袁枚有幸,沉寂了三百年的苔花和诗心被CCTV唤醒而家喻户晓。“苔”经袁枚诗句而转化为文化经典不是个案,这只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浩浩大海中的一个浪花。那么除了《苔》这首诗,袁枚还有哪些不错的诗呢?资料图《苔·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资料图《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资料图《十二月十五夜》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资料图《偶作五绝句》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资料图《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资料图《消夏诗》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资料图《寒夜》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中招网

天文教育专家告诉你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资料图新华社2月27日报道,3月2日,正月十五,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这个节日为何要吃“元宵”?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灯影里的元宵节(资料图)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赵之珩进一步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中招网

这种花以美人命名 为何只有听到《虞美人曲》才起舞虞美人,是百花中几乎唯一以古代美人为名的花草。自古以来,它一直承载着楚汉争霸的历史和英雄美人的情怀。种种传说中,甚至有人认为这种花草只有听到《虞美人曲》时才会翩翩起舞。清钱维城《花卉册》中的虞美人“蜀地吴都里数千,旧歌新曲夥讹传。碧鸡漫志差称当,弱卉无知总漠然。”(资料图)以古代美人命名的花大概只有“虞美人”中国人给花草取名,极富诗意和想象力。在无数芳名中,“虞美人”可谓别具一格,花以古代美人命名,大概只有这一种了。据《史记》《楚汉春秋》记载,西楚霸王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项羽被困垓下时,夜闻四面楚歌,自知已是英雄末路,乃与虞美人在帐中饮酒作别,慷慨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另据《情史·情贞类》记载,虞美人和歌之后,“姬遂自刎,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虞美人葬于何处,史书并无记载。目前国内有两座虞姬墓,一座在安徽省灵璧县,一座在安徽省定远县。孰真孰假,谁也说不清。而虞姬墓上“生草能舞”,也只是中招网

元宵将至: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看古人过元宵《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之三英战吕布年后正月十五的上元节,或称元宵节,也在“年”的范围之内。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在这一天要赏月、观灯、吃元宵等,极尽欢乐。从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吴自牧《梦粱录》、周密《武林旧事》书中记载可知,早在宋代,对于元宵节的庆贺场面就已经十分盛大。而现存描绘这一佳节最著名的作品便是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此幅作品绢本设色,纵36.6厘米,横达630.6厘米,画面以庭院红墙隔开分为三段,使得画面既得到区分,又具有整体性;这种分隔画面的方式还可在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找到更为早期的表达。从右至左观看,画面第一段描绘的是明宪宗朱见深身着绣金龙袍,头戴黑色便帽,坐在台上的黄色帐篷中观看太监、童子燃放烟花爆竹的场景。画中烟花的种类繁多,有可以如竹竿般举着的,有可以插在地上的,有可以拿在手中挥舞的,还有可以吊着的……在画面的右下方,还有童子从长方形的红木箱子中拿出成串的烟花来。这些奇妙的光晕使得画面中的所有人都沉浸在梦幻的欢愉中,而烟花的燃放也暗示了时间并非白天。《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之放烟花透过一扇敞开宫门的红墙,进入到了画面的第二段,首先映入中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