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军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2 02:25 点击:466137

原标题:特种兵的“加油站” 贾奥男放下壶铃,擦拭额头的汗水,移步来到绳梯旁,准备进行身体协调性训练。在一旁指导的第80集团军某特战旅特战四连二小队小队长聂枫枫指着满健身房的器材说:“这里可是特种兵的‘加油站’。” 聂枫枫的话没错。自从旅里担负《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试训任务以来,官兵感受到许多新变化:健身设施不断优化、训练方法日益科学、康复水平逐步提升,科学规范让军事体育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大纲》对训练保障标准进行了明确,配套完善训练条件有了法规依据。”旅政委武仲良说,以往认为有块平整场地就能练的思维已经过时,基础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训练水平提升。 贾奥男就是试训的受益者。军队改革期间,驾驶专业的他由外单位调入该旅特战二营,他的驾驶技术数一数二,可体能比起特种兵来就差了一大截。为了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贾奥男准备加练,可无奈缺项太多无从下手。苦恼之际,聂枫枫带贾奥男来到旅健身房。“我以为来到地方健身房了,专业的不像话啊!”看着配套齐全的设施,贾奥男直呼没想到。 从力量训练的壶铃、哑铃,到灵敏性训练的绳梯、网格,再到练核心耐力的攀爬机……6大类、30余种专业健身器材应有尽有。尚军

原标题:“难”题在变,不变的是“解”字 去年的一件小事,让第75集团军某旅道路连指导员黄建军至今“哭笑不得”。 “为什么我干的多还要受批评?”上等兵李奕君委屈极了。原来班里干活,班长分配任务不均,李奕君找班长理论,却被“怼”了回去:“叫你干就干,怎么还斤斤计较?” 李奕君红着眼找黄建军“告状”:“不干了,我要回家!”黄建军吓了一跳:想当初,这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来当兵,就是因为跟家里“赌气”。一番好话安慰后,他把班长和李奕君拉在一起,才化解了矛盾。 时代在变,“难”题也在变。2005年入伍的黄建军越来越感到,如今的战士自尊心强、维权意识强,只要是他们感到不公平或者不服气的事,都有可能演化成基层带兵人需要解决的“难”题。 有着20多年兵龄的三级军士长宋海涛记得自己刚入伍那会,最大的困难是打电话。那时候,宋海涛常常一个月才跟家里人说上一句话,每次打电话都要排好长的队伍,“即便家里有困难,也轻易不找干部”。 上世纪80年代入伍的旅政委曾祥明至今记得,一次半夜饿得实在睡不着,班长顶着被批评的风险,悄悄从炊事班拿了两个馒头。那个味道,成了他军旅生涯最宝贵的回忆。 “难”题在变,不变的是“尚军

原标题:暖心的2456步 1月25日下午,某海防旅支援保障营助理工程师张烈伟满心欢喜地带着老人和妻子、孩子,住进了旅里为他们准备的“暖心房”。 张烈伟打开手机,计步器上显示:从营门到“家”的距离,正好是2456步。 他说:“这看似普通的数字,代表着党委机关对基层的真情关爱,令人格外暖心。” 去年底,张烈伟从驻港部队交流到该旅任职。今年春节前夕,远在四川老家的父母和妻儿,提出了来队探亲的想法。 这让张烈伟既开心又忧心,因为这个海防旅去年刚刚调整组建,营区家属住房短缺。 “实在不行,我们自己来解决住房问题吧……”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张烈伟和妻子反复商议后,做出了这个决定。谁知,上级领导了解到张烈伟的特殊情况后,专门制定出台了一项“惠兵”举措。 随后,旅机关人力资源科、营房科、集中采购办等多个科室联动,统计梳理春节期间官兵来队家属情况、核对营房数量缺口,并与驻地房屋租赁商对接。 同时,依据《关于规范完善军队人员有关福利待遇的若干规定》中,单位在协调租住房的同时,向自行租房的官兵家属发放补助费等内容,旅里专门租用了一批住房,保障临时来队的官兵家属。 这样,和张烈伟情况一样的官兵尚军

原标题:“象箸之忧”的警醒 《韩非子》中有一则“象箸之忧”的故事,讲的是商纣王令人做了一双象牙筷子,太师箕子预感到这将是天下的祸害,为此忧虑万分。他认为,纣王用了象牙筷子,必不会用陶杯,而改用犀牛角杯或玉杯;使用了象筷玉杯,就不会吃粗粮菜蔬,而要吃山珍海味;山珍海味必不能穿着粗布短衣、坐在茅屋中吃,一定要穿着华贵的衣服,坐在宽广的房屋中、高高的亭台上吃。果不其然,过了五年,纣王设置酒池肉林,骄奢淫逸至极,将殷商引向覆灭。 万物之发端必于“一”。一次让步,次次守不住,终致满盘皆输。帝王如此,官员何尝不是呢?明朝御史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讲述他受教于都台王廷相的一则见闻,也反映出这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个穿新鞋的轿夫,开始时小心翼翼,择地而行,随着路上泥泞渐多,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中,从此便“不复顾惜”。可见,破例是通向毁灭的阶梯,先例一旦打破,便会一破再破,其结果可想而知。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不复顾惜”让王廷相有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之感叹,一语道破为官之道。面对笑脸的送礼者、精心的围猎者,一些领导干部口中的“下不为例”,实际尚军

原标题:争做深学真做的“螺丝钉” 弘扬优良传统 英模感召入脑入心 “雷锋老班长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事,把积攒的200多元津贴捐献给困难群众,我觉得这是对党章中‘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好诠释……”2017年底,第79集团军某旅修理连俱乐部内,战士党员赵鸿伟走上讲台,畅谈自己学习党章的心得。 真诚信仰才能真学深悟。该旅党委领导介绍,作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他们充分发挥英模的感召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学用党章的意识。通过“分享英模故事”等形式,把抽象理论化为具体的感人事例,加深官兵对党章的理解领悟。 活动中,该旅将整理出的近百篇英模故事编辑成册,与新修订的党章一起下发到每名党员手中,引导大家用当年雷锋学“毛著”的劲头去学习党章。“雷锋连”士官党员江翔将故事集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翻阅学习,他说,要向老班长雷锋那样,把党章当作思想和行动上的“粮食、武器和方向盘”。 感人故事是培育官兵信仰最生动的教材。该旅道路四连战士董成霖在日记中写道:“通过分享感悟英模事迹,更加坚定了我向党组织靠拢的决心。”他说,自己一定要对照党章向党靠拢,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形成良性互动 层层督导以上率下 党章对党的基层组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