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29 20:49 点击:45517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项安波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成绩高于预期的答卷。比经济增速数据更有意义的是,始自2011年的经济下行趋势基本得到了遏制。从市场主体来看,企业效益继续延续自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的整体趋稳向好的态势,这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微观基础。企业效益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兴动能不断涌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新动能、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和直接表现是新兴工业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2017年,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30.6%。先行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多年来的艰苦努力,不仅较好地避免了转型升级中可能出现的失速等问题,而且正在逐渐“开花结果”。   ——企业整体效益保持趋稳向好态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战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四库全书总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调研员、研究员 宣晓伟   随着2017年经济数据的公布,在手机上频频刷屏的,除了我国GDP超过了80万亿元,可能就是内蒙古和天津市近期对GDP和财政数据的调整,以及对山东等地地方债务的关注和讨论。人们自然会问:地方数据的注水,会导致各地财政可持续状况的严重问题吗?为此有两点初步的看法。   第一,现有的许多讨论并未正确估计各地的财政状况,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现在不少对地方财政状况的估算,都是用该地的税收收入(国税加地税)与一般预算支出作比较,得出所谓的“财政刚性缺口”,即如果税收收入小于一般预算支出,那么就“入不敷出”,需要中央加大转移支付,否则地方财政就难以持续了,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地方政府的收入既包括税收收入,也包括上年度的结转结余资金,以及本年度从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及其它资金的调入资金,还包括通过超收安排具有储备性质的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例如广东省2015年的上年结余资金、本年调入资金和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项总和,占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以上。可见,在我国现有异常复杂的财政、税收和转移支四库全书总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宋紫峰   基于本国发展成功实践的、具有首创性并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产业发展思想或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特别是制造强国的“标配”和“名片”。   在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发展理念有两个,分别由福特和泰勒所开创。福特首次引入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建立起史无前例的高度垂直整合,并借此在几十年中维持了T型车的强势市场地位。泰勒主要以其在钢铁公司任职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主张“科学而非经验、和谐而非分歧、合作而非孤立、追求产出的最大化而非限制产出”等科学管理理论。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大规模生产中更好地实现了低成本制造与多元化产品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德国,与普遍推崇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观念不同,活跃着很多做法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所差异、具有家族企业特征的“隐形冠军”。   时至今日,这些思想或理念依然对产业界及政府等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在考虑很多产业的发展和布局时,能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仍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无四库全书总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涛   2018年,服务业发展要把握“高质量”的根本要求,以保持服务业较快增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全面开放、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消费满意度为着力点,推动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以此巩固经济“稳”的基础和增强“进”的动力。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增长8%,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1.6%,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高出第二产业22.5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速达到26%,且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反映出“互联网+”催生的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而受到去杠杆、去库存的影响,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增速仅为4.5%和5.6%,明显低于整个服务业。   展望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积极因素较多,特别是以“破”“立”“降”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向好,将会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适应四库全书总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流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漆云兰   2017年,在国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背景下,居民消费信心持续回升,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态势开始显现,最终消费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新兴消费方式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依然强劲。   2017年前11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15.0,其中10月和11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超过120,为有史以来最高和次高水平。2017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实际增长7.8%,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8.1%。   进入2018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态势比较明朗,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向高质量增长迈进,整体保持稳中求进的运行态势四库全书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