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念侑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04:39 点击:439645

原标题:刘冬利:擦亮舰艇“千里眼” 人物小传:刘冬利,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信息作战系雷达声呐教研室主任,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次,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立二等功1次。 舰载雷达是舰艇名副其实的“千里眼”。但这些“千里眼”也有“看不清”“看不准”的时候。 几年前,刘冬利在部队调研中发现,有的舰艇雷达还使用过去陈旧的方法,既费时费力,还容易产生精度误差。 雷达精度误差大,将直接影响舰艇作战效能。面对战斗力建设急需,刚刚完成岸基雷达精度标定研究的刘冬利,决心将研究方向瞄准舰载雷达。别看是从岸上移到海上,由于舰载雷达种类数量多、精度要求高,一切研究都要从零开始。 校对雷达,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找到一个比雷达精度更高的参照物来标定。为此,刘冬利带领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海量的资料库中,寻找更加高效、精准的标定手段。 一次,他查阅相关资料,脑海里突然闪现出灵感:雷达杂波主要存在近距离,如果利用数字延时方式,制作出一个在雷达屏幕上显示距离足够远的电子“假目标”,就能摆脱地面物体的影响,达到精准标定的目的。 找知念侑李

原标题:不做“差不多先生” 胡适早年在《差不多先生传》中,曾描绘过一位“差不多先生”。在这位“差不多先生”眼里:白糖和红糖差不多;陕西和山西差不多;八点三十分和八点三十二分差不多。一次,他得了病。本来要请大夫,他却请来了牛医,认为两者都差不多,结果不治而亡。 或许很多人会嘲笑“差不多先生”的粗枝大叶、稀里糊涂,但在现实工作中,这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现象屡见不鲜。由“差不多”引发的事故,也是不胜枚举。上世纪60年代,苏联一名科技人员在工作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导致“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在返航时降落伞出现故障,宇航员因此殒命;1990年阿里安火箭在发射时突然爆炸,事后查明事故原因是由于一块碎布误留在向第一级发动机供水的管道内,堵住了供水阀门而引起的。 一个小数点、一块碎布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悲剧,事故的发生看似意外,实则必然,究其原因是“差不多”的心态在作祟。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质量工作多处强调。报告在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明确提及“质量第一”和“质量强国”,进一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老军工人为知念侑李

原标题:从一艘新型驱逐舰看创新爆发力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过去一年,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歼-20正式列装、“翼龙Ⅱ”首飞成功……这些大国重器的横空出世,壮我军威士气,挺起民族脊梁。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新的一年,随着深化国防工业改革全面推进,我们期待会有更多国之重器、军中利器破壳而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注入澎湃动力。2018年,我们开设《大国重器》栏目,讲述军工领域的精彩故事,呈现军工人铸造大国重器背后的家国情怀。 导读:骄傲!震撼!2017年,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的高光亮相,注定是我国军工领域闪亮的明星之一。顺利下水、实施舾装、按时间节点通电……国产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的一举一动,吸引着世界的关注,牵动了国人的神经。 新型万吨级驱逐舰被誉为海上移动武器库、航母“带刀侍卫”,这款巨舰从总体设计、信息集成到总装建造、技术工艺,高度集合了我国造船业的创新因子,代表了我国舰艇建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从一艘新型驱逐舰建造,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释放出的强大爆发力。 初冬,申城郊外的长兴岛海风瑟瑟。码头上,我国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静静安卧,庞大的身躯插着数十根通风管道,工人们正知念侑李

原标题:军民融合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纵观近年来的局部战争,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特点。着眼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要求,必须加快我军信息化建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军事强国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所需的高新技术绝大多数来自地方企业,许多国家的社会信息化水平甚至远高于军队。无论是计算机、因特网还是物联网,这三次全球信息化革命浪潮无不是先由军事需求牵引、军方首先研发,继而在民间得到广泛运用。军与民、平与战、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界限日益模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国防建设,实现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军民融合,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提升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先后经历了军工信息企业拓展民品生产、军民共建高科技创新计划等阶段,相继创造出较高的社会经济与国防军事效益。但总体来看,依旧存在融合意识不强、统筹不力、政策法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拓展。同时,新质作战力量的兴起,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知念侑李

原标题:采青姑姑 山叫艾山,山下的村子就叫艾山村。在八百里沂蒙山区,像艾山这样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就算是个大村子了。 1939年6月,八路军115师进驻沂蒙山区后,战时托儿所的二十几个孩子,也跟着队伍来到艾山村。18岁的采青和母亲王桂兰,一起帮着队伍上负责托儿所的朱克,照看着这些孩子。 盛夏的沂蒙山区,鲜花遍地。采青和朱克带着孩子们在村头的河边玩耍时,把她编好的一个花冠,戴在了女孩琳琳的头上。琳琳的头发稀稀疏疏的,在阳光下闪着稻谷的光泽,像一朵刚刚绽放的蒲公英。朱克说,这些孩子里,琳琳是最可怜的,她的父母在太行山作战时,都牺牲了。她是两位烈士唯一的遗孤。 琳琳把头上的花冠取下来,戴到采青的头上,悄悄说:“姑姑,朱克姑姑说,你和桃花一样好看哩。她还给一个叔叔这样说呢。” 采青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她能猜出来,琳琳说的那个叔叔,一定是大众报社印刷所里来给首长汇报工作的肖建平。首长的指挥部就设在她的家里。 肖建平家是陕西凤翔的,曾经在北京城里读书。日本人占领北京城后,肖建平就弃学投了队伍。肖建平会做他们家乡的泥塑。孩子们跟着队伍刚来到艾山时,采青听见肖建平在给一些大一点的孩子讲凤翔的泥塑知念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