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历史任务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3 00:56 点击:397669

原标题:首位首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本报讯 侯融、记者陈国全报道:11月中旬,海军举行军以上单位党委书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座谈会,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的示范引领作用,把海军部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大家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海军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海军党委认为推动海军部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走深走实,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按照“关键要实”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深入抓好在海军部队的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际成效。他们对强化使命担当、把准正确航向、确立指导遵循、明确重点任务等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从高山海岛到舱室战位,从军港码头到远航编队,连日来,海军各级党委以首位首抓、大事大抓的坚定态度和决心力度,切实把学懂弄通做实的工作抓扎实抓到位,把推进海军转型建设方面解决了多少矛盾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怎么样,作为政治标准、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鲜明地立起来,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习贯彻的过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和建设的过程。 在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批舰载战斗机飞行员三大历史任务

原标题:水下援潜救生“急先锋” 11月15日上午,在南大西洋海域执行任务的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潜艇,发出最后一次通信联络信号后,便销声匿迹。失联多天,很可能折戟海底的潜艇牵动着世人的心:遭遇了进水、起火还是掉深?能否找到又如何救援? 援潜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今,深海援潜救生仍是世界上尚未彻底解决的难题。援潜救生属于人道主义范畴,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将给遇险潜艇的艇员提供更大的生存希望。目前,有多个国家的搜救力量在相关海域对阿根廷失联潜艇进行联合搜救。 深潜救生艇是通过人工操纵可在水下机动航行的潜水装置,可对失事潜艇进行救援,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深海120”。它的出征没有火炮齐鸣、导弹呼啸的快意潇洒,却往往与险情相伴,与生死相依。今天记者就带您一探水下援潜救生“急先锋”的风采。 大深度援潜救生 “深海120”应运而生 遨游深海,无声无息,在关键时刻发动致命一击。自19世纪末问世以来,潜艇作为深海利器备受各国海军青睐。但变化莫测的海底险象环生,一旦潜艇失事跌向黝黑的海底,后果往往是悲剧性的。因此潜艇设计时就预留了救援接口,一旦出事,便于将幸存的艇员转移到海面。 救援设备平时用不上,可三大历史任务

原标题:多些这样的“不太好说话” “八一勋章”获得者韦昌进,打仗时视死如归,以“向我开炮”的呼喊让敌人闻风丧胆。走进和平年代,他像坚守阵地一样坚守党性,坚持原则,一身正气,给周围人留下“不太好说话”的印象。对此,韦昌进表示:“传言倒是不假,我确实‘不太好说话’,一是对敌人,二是对工作,三是对作风。”韦昌进的这种“不太好说话”,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大凡不讲原则的“好说话”,奉行的是好人主义哲学,只点头、不摇头,该把的关不把,什么都是“行行行”“好好好”;只栽花、不栽刺,该抵制的不抵制,只想自己的“票数”和“乌纱帽”;只讲和气、不讲正气,“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坚持原则的“不太好说话”,不是说话态度不好,不是有意设卡拖延,也不是沉默寡言,而是一把尺子量长短,不该放宽的决不逾矩,不该放行的决不乱开口子。 韦昌进的“不太好说话”,主要针对敌人、工作和作风。对敌人敢于斗争,不畏惧不屈服;对工作坚持标准,不迁就不敷衍;对作风崇严尚实,不出格不出圈。这既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观念,也是革命军人必须恪守的本色本真。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政策、规定总是从做好工作的需三大历史任务

原标题:春晖 小雪已过,人间仍是春晖无限,不似春晖胜似春晖。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劲号角,绿色的钢铁营盘,一切生机活力正在竞相迸发。 爱你,不仅爱你光荣的称谓,更爱你足下滚烫的热土。在这个新时代,当一名中国军人多么荣光!刘洪林的《第五发炮弹》够鲜活,妙笔勾画了一个我们鲜见的士兵形象。为当兵时一发炮弹没有打好,退伍后,熬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终有一日,他悟道般觉醒,决定重走一程军旅,让人生变得精彩、无憾! 本期,继续连载“陈赓大将故事”。在《答问》中,一语“瘦吾貌而肥天下”,机锋凛凛,如电光石火,道出共产党人的初心;而《劲旅》中,“是世界上所仅见”的赞叹,也让我们从我军的源头,感触铁血的本质是“战胜”。 以写《县长拾粪》而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农民作家王根柱,亲躬稼穑,一生农耕又笔耕,他不仅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这个历史进程的深情记录者、讴歌者。让我们在《根深叶茂》的专访中,走近“讲故事的人”,从一个老人的生命履痕,分享他的心灵体验。三大历史任务

原标题:“寻找喻平”寻出一座连心桥 “编辑同志,我的儿子喻平是一名列兵,也在空降兵部队服役,好久没联系上他了,真希望能在公众号上看到他的照片……”去年8月3日,空降兵部队“我们的天空”微信公众号后台收到一条署名“喻平妈妈”的留言。 情真意切的留言打动了负责公众号运营的张祥锋。看着留言区不少的类似留言,他决定尝试着先帮这位“喻平妈妈”圆梦。 一场“寻找列兵喻平”的寻人活动在公众号、微信群和朋友圈里展开了。层层接力下,喻平很快被找到了。当时,喻平所在部队正在野外驻训。这些年由于实战化训练不断深入,官兵驻训时间较长,与家人“失联”渐成普遍现象。 “让一个喻平上镜,让千千万万军属看到亲人在部队的成长!”张祥锋等人开始跟踪拍摄喻平的训练生活情况,并为他录制了一段视频。第二天,一篇题为《喻平妈妈,您的儿子留言了》的文章通过公众号推送出去。 “喻平妈妈”的感动是可想而知的。让人未曾料到的是这样一场活动在军营内外产生了另外两重效应—— “还有这种操作!”不少军属开始效仿“喻平妈妈”,到公众号发布“寻子”“寻亲”的留言。与此同时,他们对部队建设发展的关注也随之增多,网络成了军营与家庭的连三大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