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打不开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6 11:19 点击:221266

朗读亭亮相兰州 “献声”方式受青少年追捧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9:15:03“朗读亭”近日亮相兰州,吸引不少民众围观。 史静静 摄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史静静 李亚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3日,兰州的一座“朗读亭”内,小学生祁浩然正用稚嫩的童声朗诵着自己喜爱的诗句。多座“朗读亭”22日亮相兰州。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市民被形状酷似电话亭的红色朗读亭所吸引,自发排起长队等候,翘首以盼地想进入朗读亭内,用朗读这种形式说出自己内心的故事。朗读亭高两米多,可容纳一到两人为家人和朋友朗读,亭内配备了专门的录音设备,以及电脑和耳麦,可以清晰地记录下每一位朗读者的声音片段。兰州团市委宣传部部长苏静介绍,此次朗读不设门槛限制,各个年龄群体可以在私密的空间,尽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字,旨在以朗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分享感动、表达心声,传递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兰州市民在“朗读亭”内朗诵自己喜欢的文字。 史静静 摄苏静还说,团市委作为主办方,他们会从中选取优秀、感人的朗读音频,通过电台进行播送,让“一个声音温暖一座城”,让更多网页打不开

红学家冯其庸家乡启建“红学读书角” 吁民众多读书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8:47:27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对外发布手绘前洲阅读地图。 孙权 摄中新网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孙权)22日,红学家冯其庸的家乡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举行“锦绣读书节”暨“阅读开启美好人生——2017全民阅读日”主题活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为鼓励当地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当地政府依托冯其庸学术馆,正式启动建设“红学读书角”推广国学,并籍此开展红楼梦诗词专题朗读、阅读经典书籍等“文气十足”的活动。无锡前洲是红学家冯其庸的家乡。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无锡前洲街道冯巷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冯其庸在艰苦的环境下借书苦读,其在世时也曾自述儿时自学时光,深深影响了他之后的学术之路。冯其庸的侄子冯有责告诉记者,冯其庸在世时,每回家乡的学校参观,必看图书馆。“冯其庸先生认为学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在图书馆获得。”“阅读决定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品味。一个充盈书香的街道,才是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街道。”惠山区文体局局长符志刚介绍,前洲街道历年来注重文化熏陶,受冯其庸先生的影网页打不开

4.23掌阅读书节火爆 成龙杨澜助阵近亿用户参与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8:24:19中新网4月21日电 近日,成龙、杨澜、郑渊洁、大冰等数十位明星与作家的阅读海报刷屏,“阅读体”文案吸睛无数,等车期间的低头族纷纷变为抬头族。据悉,这是掌阅为助力4.23掌阅读书节而发起的“阅读的百万理由”公益读书活动,掌阅推出的4.23掌阅读书节也在活动过程中强势启动,预计将有过亿用户参与。联合数十位大咖发起“阅读的百万理由”公益读书活动进入4月以来,掌阅牵手成龙、杨澜、大冰、《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逍遥游》作者月关、郑渊洁、马伯庸、蔡崇达、饶雪漫等数十位大咖共同发起#阅读的百万理由#公益读书活动,全面开启4.23掌阅读书节。《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说:“我爱阅读,它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智慧中感知未来”;大冰即使身在北极,也亲自写下了“我爱阅读,它和生活中的很多其他事一样,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这段极具风格的文案;杨澜也是反复推敲文案,前后三易其稿;《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教授,为了精准表达他的“阅读理由”,更是多次邮件网页打不开

纪录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5月首播 拍摄周期11个月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8:38:56 首映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上官云)21日下午,中日合拍4k纪录长片《最后的沙漠守望者》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首映发布会。据悉,该纪录片拍摄周期长达11个月,将于5月14日在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首播。对于这部纪录片,首映发布会主办方介绍,该片为实地取景拍摄并制作,历时约一年,记录了400年以来居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克里雅人的独特民俗文化及部族的历史沿革。该片以平实朴素的镜头语言描述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向观众展现了他们对家园达里雅布依的热爱,也为观众呈现了难得一见的沙漠风光和珍稀物种。首映发布会上,北京电视台副台长王澎先生致欢迎词。主办方供图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由于达里雅布依地处沙漠腹地,从新疆和田出发,沿途路过无数沼泽、沙丘和河滩,需要在沙海中穿梭240公里,历经漫长的 15小时车程,才能抵达克里雅人世代居住的村落,类似的场景在整个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共重复了七次。整部纪录片的拍摄周期长达11个月。在首映发布会上,出品方向国家图网页打不开

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8:27:55中新网南京4月21日电 (记者 钟升)21日,首届全国方志馆馆长论坛在苏州市举行。论坛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指办”)主任冀祥德介绍,自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共编纂出版了省市县三级志书8231部,地方综合年鉴17000多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如何破解方志“深居阁楼,难下厅堂”的困境,还需多方共同努力。方志又称地方志,是全面记载一个时期内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书籍文献。方志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在中国历代古籍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统计,中国现存旧志8000余种,10余卷,占现存古籍总数的十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方志系统取得了巨大成就。截至2016年9月,全国共编纂出版了省市县三级志书8231部,地方综合年鉴17000多部,专业年鉴7000多部。2006年,国务院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令地方志工作走上了依法治志的轨道。冀祥德认为,“方志从一本书变成了一项事业,然后提高到了‘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的层面”。尽管成绩斐然,但在社会上,方志却始终少人问网页打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