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亭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1 14:48 点击:221263

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9:24:13中新社北京4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当共享经济在中国迅速发展之际,关于阅读的共享模式也日益受到关注,这就是以网上签到打卡为基本形式的共读模式。事实上,由于网络时代和智能手机技术对生活的影响,传统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通过电子设备进行阅读,获取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志同道合的书友,组团克服惰性的共读模式也悄然成为新阅读潮流。网友“小青”如此描述她这一个多月来的共读经历,“就算困得睁不开眼,也要看完每天的规定章节,然后到群里签到打卡”,群里会有班长或组长每天督促提醒,早晚各半小时领读,群员会交流读书心得……以一周或10天读一本书为周期,这样的“共读”模式已经有“有书”“十点读书会”等公众号在深耕,微信平台自身也利用社交功能推出了“微信读书”,让好友间看到彼此在读什么书以及书评,电商京东推出的“共读”公号甚至还开通了赏金功能。在“有书”创始人雷文涛看来,都市人无法读完一本书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兴趣和热情不够,四大名亭

有声记录中国乡镇发展史 首部中国名镇影像志编纂启动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8:49:53中国名镇影像志编纂启动现场。 黄莹 摄中新网昆山4月22日电 (黄莹)利用新兴媒体形式留住乡愁,记录历史,抢救保护传统文化,22日,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中国名镇影像志”试点编纂工作,在水乡周庄启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冀祥德表示,地方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历史传统的重要载体,对巩固中华文明探源成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名镇影像志是中国名镇志的延伸,突破文本平面局限,以影像形式再现历史场景,用影像讲述人们鲜活的生产生活故事,全面、翔实记录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抢救保护传统文化,培育民众爱乡、爱国情怀。据介绍,首部中国名镇影像志将围绕江苏周庄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发展”主题,以口述历史、影像记录的形式,把过去近四十年中沉淀的历史智慧和遗存的平面图文资料,通过数字化的影像志“立”起来、“动”起来、“响”起来,汇聚成每一代人的公共记忆。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画家杨明义四大名亭

中国首家残疾人美术馆在北京开馆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9:25:404月23日,以展示中国优秀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的“残疾人美术馆”开馆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出席开馆仪式。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记者 张希敏)以展示中国优秀残疾人书画艺术作品的“残疾人美术馆”开馆仪式23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出席等出席活动。残疾人美术馆是中国国内首家专为残疾人设立的美术馆。该馆从全国各地征集了350多幅残疾人书画爱好者作品,经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遴选出150幅优秀美术作品进行巡回展示。参展残疾作者的残疾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等。参展的绘画、书法美术作品选材广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该馆的成立不仅让残疾人文艺爱好者们有了一个展示特殊才华、凸显自强不息精神的舞台,更为残疾人与健全人文艺家之间分享不同文化风格、交流彼此艺术感悟搭建了互动平台。张海迪在讲话中指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广大残疾人文艺爱好四大名亭

朗读亭亮相兰州 “献声”方式受青少年追捧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9:15:03“朗读亭”近日亮相兰州,吸引不少民众围观。 史静静 摄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史静静 李亚龙)“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3日,兰州的一座“朗读亭”内,小学生祁浩然正用稚嫩的童声朗诵着自己喜爱的诗句。多座“朗读亭”22日亮相兰州。记者在现场看到,众多市民被形状酷似电话亭的红色朗读亭所吸引,自发排起长队等候,翘首以盼地想进入朗读亭内,用朗读这种形式说出自己内心的故事。朗读亭高两米多,可容纳一到两人为家人和朋友朗读,亭内配备了专门的录音设备,以及电脑和耳麦,可以清晰地记录下每一位朗读者的声音片段。兰州团市委宣传部部长苏静介绍,此次朗读不设门槛限制,各个年龄群体可以在私密的空间,尽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字,旨在以朗读这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分享感动、表达心声,传递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兰州市民在“朗读亭”内朗诵自己喜欢的文字。 史静静 摄苏静还说,团市委作为主办方,他们会从中选取优秀、感人的朗读音频,通过电台进行播送,让“一个声音温暖一座城”,让更多四大名亭

红学家冯其庸家乡启建“红学读书角” 吁民众多读书华夏经纬网 2017-04-24 08:47:27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对外发布手绘前洲阅读地图。 孙权 摄中新网南京4月22日电 (记者 孙权)22日,红学家冯其庸的家乡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举行“锦绣读书节”暨“阅读开启美好人生——2017全民阅读日”主题活动。记者从活动中获悉,为鼓励当地民众多读书、读好书,当地政府依托冯其庸学术馆,正式启动建设“红学读书角”推广国学,并籍此开展红楼梦诗词专题朗读、阅读经典书籍等“文气十足”的活动。无锡前洲是红学家冯其庸的家乡。1924年,冯其庸出生在无锡前洲街道冯巷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少年时,冯其庸在艰苦的环境下借书苦读,其在世时也曾自述儿时自学时光,深深影响了他之后的学术之路。冯其庸的侄子冯有责告诉记者,冯其庸在世时,每回家乡的学校参观,必看图书馆。“冯其庸先生认为学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可以在图书馆获得。”“阅读决定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品味。一个充盈书香的街道,才是一个富有文化魅力的街道。”惠山区文体局局长符志刚介绍,前洲街道历年来注重文化熏陶,受冯其庸先生的影四大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