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连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5 22:30 点击:188629

摘要 【今年的金融政策不会导致信用扩张失控】日前,有媒体统计,至今已有23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有人将45万亿与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相提并论,但有投资者借机炒作相关概念的股票。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关于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胀的观点在市场上流行。   日前,有媒体统计,至今已有23个省份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有人将45万亿与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相提并论,但有投资者借机炒作相关概念的股票。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关于中国经济将面临通胀的观点在市场上流行。   传播这些信息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就是鼓励投资者做多。有关通胀的观点甚至有些恐吓的味道,制造大通胀预期,引导资金涌入股市,就像去年的楼市一样。这种言论带来的错误预期与行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如果分别查看各省市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就会发现,除了新疆、辽宁外,其他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速目标并没有太大变化,有些甚至生死连

原标题:国际生免考 清华新政触痛了什么杨三喜日前,清华大学公布《2017年清华大学国际学生(本科)招生简章》。新规规定,从今年开始,所有具有申请资格的国际学生,都将施行“申请-审核”制。而以往所有申请清华本科的国际学生,都需要先参加4至5个科目的考试,然后经加试或面试后录取。新规出台后,外界质疑清华大学降低了国际生录取门槛,对国内考生不公平。诸如“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之类的表达,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还有人担心:这一政策将成为权贵阶层的特权,他们可以轻易让子女移民国外,获得外籍身份,“拿着外国护照免试上清华”。面对汹涌的舆情,清华大学回应:施行“申请-审核”制并不意味降低了录取标准。第一,采用“申请-审核”制后,考核维度更丰富、考查面更广,难度不降反升。第二,新政实施后,因为不用来清华参加笔试,预计报名人数将增加,在录取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清华可以优中选优,本科国际生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第三,清华在国内的本科招生规模维持在3300人左右,而国际学生招生名额与往年持平,不挤占国内学生名额。这一幕与去年5月江苏、湖北等12个“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向中西部地区省区生死连

摘要 【降低煤炭去产能目标是合理调整】看来,中国煤炭年产量“三连降”的局面就要逆转了。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6》的数据,2013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9.74亿吨的历史最高峰,2014年、2015年分别为38.74亿吨、37.47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计2016年全国原煤总产量34.5亿吨,同比下降7.9%。   看来,中国煤炭年产量“三连降”的局面就要逆转了。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6》的数据,2013年,中国原煤产量达到39.74亿吨的历史最高峰,2014年、2015年分别为38.74亿吨、37.47亿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计2016年全国原煤总产量34.5亿吨,同比下降7.9%。这意味着,从2013年到2016年原煤产量“三连降”,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1997、1998连续两年原煤产量下降的纪录。但是,在国家能源局新颁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2017年煤炭总产量目标被设定为36.5亿吨左右,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估计的2016年全国原煤总产量高5.8%。《意见》还提出,2017年煤炭退出产能目标为5000万吨。这比2016年的去产能目标大幅下降。   中国煤炭年产量扭转连续下降局面,在煤炭业内普遍预计之中。毕竟,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构生死连

摘要 【赵昌文:当前去杠杆的重点是“稳杠杆”和“调杠杆”】2015年和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去杠杆”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与同事朱鸿鸣合著的《持久战新论》一书中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即中国经济的杠杆率不断攀升,当前,去杠杆的重点不是“降杠杆”,而是“稳杠杆”和“调杠杆”。   2015年和2016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去杠杆”作为年度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在与同事朱鸿鸣合著的《持久战新论》一书中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即中国经济的杠杆率不断攀升,当前,去杠杆的重点不是“降杠杆”,而是“稳杠杆”和“调杠杆”。   就如何认识和落实“去杠杆”,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了赵昌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杠杆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歼灭战之一。   《21世纪》:去杠杆是否等同于“降杠杆”?这是一个短期的行为还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赵昌文:“去杠杆”容易与短期内“降杠杆”混同。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杠杆列为五大歼灭生死连

原标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穷 真正的穷人却已失声杨鑫宇月收入不到多少元就算穷人?富人生活是什么样的?类似话题在舆论场上总能引起热议。恐怕再没有什么话题,能比贫富议题更能拨动普罗大众的神经了。在金钱面前,几乎没人能够免俗——大多数人都盼望着自己能够摆脱贫穷、拥抱财富。因此,只有这类话题能够引起不分人群、不分阶层的“全民大讨论”。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从小县城的打工小妹,到大都会的精英、金领,少有人对自己的财富现状感到满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再富一点,都觉得自己要像某些更有钱的人那样,才算得上真的脱贫了。绝对贫困者觉得实现温饱就够了,温饱者又觉得小康才是富裕,小康者又觉得要有资产积累才算富裕,资产丰硕者又觉得“财务自由”才算富裕……对财富无止境的追求,一方面提供了个人上进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让每一个阶层产生了一种相对受剥夺感,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穷人”。“月薪5000元以下的穷人怎么生活?”“我在北上广,年薪10万元,日子太难过。”打开主流的社交媒体或论坛,这样的言论俯拾皆是。月薪过万似乎是“脱贫”最起码的门槛,网络上弥漫着一股对“贫穷”的怨气,给人一种“穷人正在积极地为自己发声”的感觉。生死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