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1872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9 17:52 点击:1106748

队员用装有二氧化氯消毒液(食品级)的地面消毒雾化机和空气消毒机对办公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消杀前,队员用一次性防护膜遮挡好电脑、植物、金属等物品。4月24日,广州市高三学生返校前,消毒团队来到中大附中用配好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课室桌椅。4月24日,消毒队员对中大附中初三高三的所有教室、办公室、寝室、厕所等场所都进行了消毒。劳动节前夕,四位消毒队员拿着消杀装备合影。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哇,你们这身防护服,看起来太专业了!”这是某互联网家庭管家家政部邓家豪近日来经常听到的一句赞美。自2月10日复工以来,这支由数百位年轻人组成的消毒团队为企业、学校、家庭总共消毒253次,他们不是医护人员,却也身担重任,为抗疫默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2020年4月28日,看上去有些瘦小的邓家豪正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拿着沉重的雾化器对一处家庭空间进行消毒。疫情发生之前,这并不是他所习惯的作业方式。“我们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氯。”邓家豪说,许多人只知道酒精、84消毒液可以消毒,没听说过二氧化氯,因而向人们科普也成了他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用紫外线灯关门闭室灭杀30分钟的环节会产生一些臭氧,味道比较大。”邓家豪回忆,曾遇到一位老太太ca1872

  - 来论   5月2日,新京报记者从长沙市天心区法院获悉一起父亲逼儿子“头悬梁”读书的案例。男子李某自幼在家暴中长大,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从儿子6岁起,李某就逼他用头撞墙练“铁头功”,效仿古人让儿子“头悬梁”,用长绳高高地束起头发,甚至用铁丝捆住儿子的手,让其在家里不停地跑。4月28日,天心区法院作出人身保护令,禁止李某恐吓、辱骂跟踪、骚扰和接触儿子。李某当场写下保证书。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凸显的是其自主的学习意识,一直是我国传统教育理念里劝人好学上进的经典案例。而这里的父亲则是强迫儿子“头悬梁”,明显突破了法律底线,甚至涉嫌虐待。   自己从小经历父母的“棍棒教育”长大,就认为自己被“教育出来了”,因而要将上辈的“文化”传承下去,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分析,这位“棍棒爸”其实就是一场失败的家庭教育的受害者,甚至是一位牺牲品。   更严重的是,这位爸爸身上显然还带有浓重自私色彩的“孝子”价值取向。“棍棒爸”暴力训儿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孩子成才,不如说是为了训练出一个符合父亲意志和利益的“孝子”。假若儿子还要步其后尘、继续传承下去,那才是最可怕的问题。   而从法律的层面分析,长ca1872

  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2016年推行“两桶两箱”分类法;全镇20个村全部建立村级垃圾分类站,进行二次分拣   “兴寿模式” 全镇一年减少垃圾5000吨   这个“五一”,垃圾分类成为北京市民的“新课题”。昨天,记者探访昌平区兴寿镇辛庄村,这里从2016年起推行垃圾分类,已经形成“兴寿模式”。   实施“撤点设桶”保证垃圾不落地   辛庄村位于昌平区兴寿镇中部,在这样一个流动人口占近一半的村子,记者几乎看不到被丢弃的垃圾,也闻不到垃圾腐坏的气味。   2016年以前并不是这样。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水回忆,当时村里有17个垃圾点,垃圾点周边剩饭、菜汤撒落一地,苍蝇、蚊虫乱飞。2016年4月8日,居住在辛庄村,彼时还是大学教师的唐莹莹找到李志水,想在辛庄村开展垃圾分类。唐莹莹的想法得到李志水的认可。   村干部和志愿者一起“撤点设桶”,村里17个垃圾点全部撤掉,给每户村民发放分类垃圾箱,村两委干部、志愿者和清洁工每天定时定点、挨家挨户收垃圾,村民不再向外倾倒垃圾,保证垃圾不落地。   2017年,辛庄村模式开始在全镇推广。兴寿镇环卫中心主任高帅杰介绍,推广过程中,他们将辛庄村模式演变为“兴寿模式”。现在,全镇已经ca1872

  - 来论   “到华二初中读书,你真的想好了吗?”5月1日,某市一民办初级中学微信公众号的一则推文刷屏网络。涉事校方在文中提醒学生和家长在报名前,应通过家长素质、学业压力、经济承受力等多个维度,先自我“掂量”一下。这被不少网友解读为“劝退穷人”、 “不准名校掐尖他们急了”。目前,涉事学校已经致歉,并删除了该文章。当地区教育局已对该学校提出严肃批评,并将追责。   该校声称有一个“无比强大的家长团队”,甚至明确提醒家长,该校的春秋游一直是迪士尼这类地方,每学期要去大剧院看演出,去国际游学也都是不菲的开支……文中一再提醒,“民办教育是收费教育,你一定要想清楚”、“适合的都是最好的,勉强的都是煎熬的”。   可以说,无论是行文中体现的傲慢情绪、优越感,还是该校招生政策“掐尖”的思想,这则推文的不妥之处显而易见,由此而招致舆论的反感,也在情理之中。在引发舆论关注后,无论是要求其删除文章、严肃批评还是将开展追责,当地教育部门的处理都十分及时。   事实上,针对涉事学校的这篇招生文章,网友争议不断。有网友感慨,这样的推文充满铜臭,和“有教无类”的基本教育价值理念是背离的。然而,也有部分家长ca1872

六名青年工匠的百态人生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新京报联合腾讯新闻、快手推出策划报道《百工四季图鉴》,展现青年工匠的风采。报道展示了一个个最独特、最精彩的职业。在零下30℃的北极拍摄极光、在海拔4700米的雪山上寻虫草、在千米高空进行索道除冰……我们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了这些劳动者最惊叹的瞬间、最动人的故事,这里面有你没听过的职业、没见过的奇观、没品过的人生百态。   “江豚保镖”:   父亲让我见到江豚 我也会让孩子见到   何东顺 中国绿发会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地巡护员 何东顺(右一)和同事在洞庭大桥水域监督船舶污染。   何东顺从小在洞庭湖旁长大,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家乡,成了中国绿发会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地的一名巡护员。“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吧,我父亲就是保护江豚的。”何东顺家中三代原本都以捕鱼为生,直到他父亲这一辈,因为一次邂逅与江豚结下不解之缘,改变了之后的生活轨迹。   “有一天他去捕鱼,发现网缠住了一头小江豚,母江豚就一直在小江豚背下拱啊拱,把它拱上水面,因为江豚是哺乳动物,是需要浮出水面呼吸的。当时我父亲就觉得母爱非常伟大。”也就是从那个时刻起,何东顺的父亲跟江豚便有了某种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后,他开始保护江ca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