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票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04:03 点击:1099007

环评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密切相关,质量是环评报告的生命线 我国1979年正式确立环评制度,自2003年9月起施行环境影响评价法以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评制度体系,在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进一步提升环评的质量,切实发挥环评的效用,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近,两个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事件备受瞩目。一个是,深圳市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涉嫌抄袭,把抄袭对象的名字都照抄了上去。这份环评征求意见稿中,竟然出现30多处“湛江”字眼。生态环境部迅即责成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并要求将处理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另一个是,环评未科学评估对珍稀濒危物种绿孔雀等造成影响的云南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经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建设单位被判立即停止基于现有环境影响评价的水电站建设项目。 环评是生态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关口”。但这道重要关口并非无懈可击,现实中仍存在一些环评文件不负责任、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等现象。生态环境部最近通报的信息显示,自2019年11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全国共有25家环评编制单位和30名编制人员因环评文件质量通票

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加强对话交流、加强全球产业链条上关键环节的协调沟通、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找到战胜疫情的“最优解”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唯有凝聚合力,才能共克时艰、战胜疫情。 疫情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一道“考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在这场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面前,任何自我例外、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行为都是短视的。推动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正确方式。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倡导国际社会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各方就团结抗击疫情、稳定世界经济达成重要共识,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道路上,中国一以贯之、步履坚定。中国以实际行动,毫无保留地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治疗经验,为同国际社会一道战胜这场疫情而矢志努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在疫情面前通票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是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个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宣传思想战线主动作为、恪尽职守,必能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贡献更多正能量。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理论宣传工作具有强烈的实践属性,让理论到群众中开花结果,是理论宣传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作为一档在党的十九大闭幕后开播的理论节目,山东广播电视台《理响中国》栏目紧跟理论和时政热点,通过演播室访谈、故事短片、历史影像、专家解读、主题宣讲、融媒互动、群众参与等形式,深入诠释党的创新理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疫情防控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理响中国》主动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和党建引领,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努力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解读和舆论支持。 理论宣传产生良好传播效果,既需要抓好内容创新,讲明理论的深刻内涵,也需要创新传播手段、传播方式,让好理论深入到群众之中。在实际工作中,我通票

4月11日,77岁的杜大爷出院整2个月。他亲自下厨做了武汉风味十足的四道菜:粉丝鸡汤、鱼头千页豆腐、清炒小白菜、五花肉炒辣椒。谁能想象,这位家住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社区的居民,曾是一位生活不能自理,呼吸靠喘、吃饭靠喂、上洗手间靠搀的重症患者。杜大爷治愈出院,得益于中医药抗疫的“武昌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昌区率先在社区发放中药,探索并形成了以“中药通治方+社区+互联网”为重点的“武昌模式”,即中医药从预防、治疗到康复全链条干预,筑起阻断疫情蔓延的“防火墙”。数据显示:1月28日,武昌区隔离点疑似病例确诊比例高达90%以上。2月2日实行隔离点中医药干预,2月6日确诊率下降到30%左右,3月5日下降到3%左右。 通治方—— “大水漫灌”加“精准滴灌”,同病同治加辨证施治 1月24日晚6时,仝小林从北京到达武汉,一下火车就感觉到明显的湿冷;入住宾馆后,他没开空调,而是打开窗户,出门在小雨中走了一个多小时……出于职业习惯,他要体验当地的气温环境;同时他特意查看了武汉的天气,1月份过去的20多天里,有16天下雨。 仝小林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担任新冠肺炎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1月25日,通票

居家时间充裕,本就不该虚度。合理规划目标,坚持完成任务,日子久了,一定会有效果 最近,一则“农村体育生在家训练82天”的视频火了。刘传贺今年18岁,是安徽宿州市一名高三体育生。疫情期间不能返校的他,就地取材,坚持训练了80多天。家在农村,没有跑道,泥土地上照样健步如飞;没有器械,缺少工具,轮胎、砖头轮番上阵;无人指导,拍摄视频让教练纠正动作;缺少陪练,家人助阵充当临时“计时员”“发令员”。 6点起床,7点上网课,9点开始体能训练……2个多月来,刘传贺的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文化课和体能训练一天都没落下。没人约束,也无人督促,但他认真训练,非常辛苦。 这份自律令人感动。对体育生来说,在校系统训练很关键。但疫情影响了开学,为了不耽搁,刘传贺在家毫不懈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保持训练的强度和效果。自我坚持的毅力,让他离“上一所大学”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为了目标全力以赴,刘传贺的态度值得点赞。疫情发生后,不少人在家“云办公”、生活“无接触”。有人总结,不方便出门,划分出两种生活状态,一种明确目标任务,保持自我约束。另一种则是开启“度假模式”,未免松劲懈怠。毫无疑问,刘传贺是前者。跟他一样,很多人也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