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胜华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6-17 16:39 点击:1080716

为方便患者,扩大咨询范围,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19日在医院官方APP和微信公众号现有的“在线问诊”基础上,开通了海外专区——“海外发热门诊”。据介绍,海外华侨华人可以通过下载“掌上同济APP”进入“海外发热门诊”,或关注同济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通过“智慧医疗”进入“海外发热门诊”,就可以向该院抗“疫”一线的专家进行免费的图文咨询。“各位医生好,我今天开始感觉口干舌燥,伴随胸闷和乏力。”“这是典型的焦虑。先做一个心理自测,然后监测体温,随时跟我们联系。相信大家都会渡过最艰难的时刻。”在同济医院医生自发组织的“意大利同济专家咨询团”微信群,像杨女士这样前来咨询的华侨华人不在少数。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需要咨询,同济医院30余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医生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同济抗“疫”经验成为大家共同经验,也为了让他们得到及时诊治,因此在“在线问诊”开通了海外专区。据悉,自1月24日同济医院开通“在线问诊”以来,累计服务近17万人次,其中免费为发热患者提供咨询服务8万余人次。(完)易胜华

世界卫生组织自1月份以来,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不要借新冠病毒污名化,反对给病毒贴任何地理标签。但一些美国政客对此置若罔闻,违反国际公论,将新冠病毒诬称为“中国病毒”。美方如此卑鄙行径,极不负责,损人害己,不但无助本国的疫情控制,而且遭到国际社会唾弃。病毒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或民族,也无关贫富与地位。疾病的命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有一套科学、严谨的规范,还划出了红线。如,不将病毒与特定的国家和地区相联系,不能涉及地理位置,不与特定的人群或个人挂钩,反对搞污名化。但美国的一些政客,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客观事实,公然践踏世卫组织的“红线”,弃正式名字不用,却处心积虑地将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别有用心地诬称为“中国病毒”。在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扩散蔓延、世界各国全力阻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一些美国政客就病毒源头问题攻击抹黑中国,企图让中国背上制造疫情灾害的黑锅。其实质是诋毁中国政府与人民的抗疫努力和成效,是在散布比新冠病毒危害更大的“信息病毒”“政治病毒”,是国际社会坚决反对的。中国权威呼吸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新冠肺炎疫情源头在湖北武汉。易胜华

来源:人民论坛网逆行战“疫”打响以来,湖北和武汉的抗疫斗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人们看到了90后、00后的群像,也深刻体会到了新时代青年的勇气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也深有感触:“过去有人说他们是娇滴滴的一代,但现在看,他们成了抗议一线的主力军,不怕苦、不怕牺牲。抗疫一线比其他地方更能考验人。”新时代中国青年,充满家国情怀,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了更加绚丽的青春光彩。不畏艰难,不惧生死,毅然投身逆行战“疫”,这是青年一代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青年一代正处在花一样的年纪,在父母长辈眼中不过是个孩子,可他们勇于跳出原本的舒适圈,在逆行战“疫”中奉献光和热。病毒不会因为他们的蓬勃朝气和心地纯善就不去侵扰他们,相反,在新型冠状病毒面前,他们感染的几率和他人无异。更让人触目惊心、望而生畏的是前期确诊以及疑似病例的大幅增长,即便拥有专业知识的医务工作者也会被病毒击倒,甚至一些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以身殉职,令人叹惋。抗疫道路危险重重,但病毒并没有吓倒这群青年人,死亡的阴霾也没能让他们止步不前,他们从不曾畏惧,因为他们心怀坚定的必胜信念——在人类与病毒斗争的上千年历史中从来都易胜华

衰老、临终、死亡是生命的必由之路。漫长的历史里,人们多是在家自然死亡。20世纪中期以降,医学对付疾病的能力不断增强,把身体问题交给医院成了人们的自然反应,面临绝症、衰老也要“穷尽一切手段”抢救。在美国,越来越多人在医院死亡。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家死亡的美国人只占17%,其中大多数还是因为突发疾病或者车祸等意外事故来不及去医院。几十年间,医院死亡成了通行的标准死亡方式。医院死亡以延长患者生命(也就是延缓死亡)为中心。在这种模式下,病人失去了医疗自主权,临终演变成工业化医疗过程,死亡变成了医学事件。病人处在陌生而没有生活气息的环境下,也许戴着呼吸机、饲喂管,临终之时还在接受抢救,根本见不到亲友,孤独地死去。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逃离医院死亡模式。2014年,著名医学作家阿图·葛文德出版了享誉世界的《最好的告别》,从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当代医学在终末期病人和衰老、临终病人照顾上的失败,痛陈过度治疗给病人造成的巨大伤害,把对医院死亡模式的质疑和反思推向了高潮。近年来,美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死亡方式的变革,主旨是尊重病人的主体性,恢复人的尊严,从单纯以延长生命为中心,转变为接受死亡易胜华

这么美丽,是男孩纸没错了 | 赏色前两天分享了一组埃兹拉·米勒的全新写真,向来大胆敢穿的“鹅仔”又一次让大家惊艳。然后,就看到了“哈卷”哈里·斯泰尔斯为英国半年刊杂志Beauty Papers拍摄的这组写真。只穿着渔网袜和乐福鞋的“哈卷”随意地坐在扶手椅上,仿佛他并不是在拍写真,只是在发呆。这组写真上线后,Beauty Papers一度因为访问量过高,服务器崩溃。而Beauty Papers这一期的主题就是Revolution。photographed by Casper Sejersen fo Beauty Papers杂志 2020年夏季刊随后也看到了时尚设计师Marc Jacobs给美国版Harper's Bazaar四月刊拍摄的这组内页写真,又被扎扎实实地美到、可爱到。巴黎世家的粉色Hello Kitty手袋拿在他手里,简直不要太搭、但愿,所有的男孩女孩们,都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未来,没人在乎什么“男人样”“女人样”,只有大家自己想要的样子。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易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