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核试验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06 19:18 点击:1076729

  地坛医院已接诊23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本报讯(记者 贾晓宏)筛查近千人,确诊23人,2人已经出院。昨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吴国安介绍了该院近期接诊的境外输入病例情况。  吴国安说,北京地坛医院自2月29日起至3月14日24时,累计接收机场转送医院筛查人员973人。经排查,发现确诊病例23人,平均年龄27.6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14例。所有确诊病例均为轻型或普通型病例,其中2例轻症病例已经痊愈出院,返回其京外目的地。  3月14日零时至24时,地坛医院共接收机场转运筛查人员207人,其中来自意大利32人,来自西班牙46人,来自韩国2人,来自日本4人,来自美国6人;其中阳性4人,其余均为阴性。确诊病例中,3例为西班牙输入病例,1例为意大利输入病例,男性3例,女性1例,均为普通型病例。3月14日确诊的泰国输入病例已由大兴区转至市级定点医院收治,该病例为普通型病例。 【编辑:叶攀】 微核试验

  艾冬:像董存瑞一样战斗到最后一刻  本报记者 孙莹  “好,这事我知道了,我来办……”  这一个月来,艾冬的这句话常常在北京市公安局12345“接诉即办”分中心接线员孙毅的脑子里回响。孙毅不敢想象,艾冬在电话里跟自己交代最后这件派单时,正经历着怎样的痛苦。这通电话,竟成了他和艾哥的诀别……   2月15日,周六,接线员孙毅接到一个12345电话派单比较棘手,当天正是艾冬值班,他便打电话请示如何处理。“艾哥是个大嗓门儿,可那天的声音却有气无力的。”孙毅问艾冬是不是不舒服,艾冬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接着指导孙毅完成派单,并表示自己会联系跟进。后来,孙毅再没听到艾冬的声音。因为艾冬在去单位的路上突发脑出血,经过六天的抢救,2月22日凌晨,艾冬匆匆地走了,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  在身体极度不适的情况下,艾冬硬撑着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次派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和他的舅舅董存瑞一样,仍然在战斗。  战疫情 他天天都在坚守  艾冬是北京市公安局12345“接诉即办”分中心的负责人。原本春节这一个月应该是热线的平稳期,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群众诉求猛然激增,中心全天候安排人员值守,艾冬只在腊月二十九这天陪80多岁的老母亲吃了顿团微核试验

最后一批医疗仪器完成检测 小汤山医院医疗设备就位  小汤山医院医疗设备就位  最后一批医疗仪器昨天完成现场检测  昨天,市计量院的工作人员完成对小汤山医院的最后一批医疗仪器设备的检测。 本报记者 胡铁湘摄   本报讯(记者 张楠)17年前,为了有效控制SARS疫情,北京在7天内建成小汤山医院,创下世界医院修建速度纪录。17年后,小汤山医院修缮工程启动。记者了解到,目前小汤山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已经就位,昨天,北京市计量院的20多名工作人员再赴小汤山医院,完成最后一批医疗仪器设备的现场检测。  CT机、心电图机、除颤仪……每台仪器旁都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测。“拿这个设备间来说吧,一共摆着三台设备。别看就三台设备,其实跨着专业呢,需要三个不同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分别进行检测。”北京市计量院市场与客户关系部主任权威解释说,超纯水机、超净工作台、离心机都需要不同专业技术人员来“搞定”。  “目前,小汤山医院所有的医疗设备都已经就位。这是我们第6次来检测了,这也是小汤山医院最后一批待检的现场医疗设备。”2月10日,市计量院接到承担小汤山医院诊疗设备的计量检测任务。从2月11日起,五个专业的工作人员先后6次到小汤山医院进行现场检测,已检测仪器设备870台件。  “不管多微核试验

  多行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本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近九成  本报记者 曹政  黄色“手臂”敏捷挥舞,耀眼的焊花此起彼伏,一台台机器人接力配合,让偌大的车间只需要几位工人巡查指挥。北京现代顺义工厂,早已恢复了往日的繁忙节奏。  早春时节,北京各大重点企业安全有序复产复工,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昨天,市发改委披露,截至目前,全市各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88.9%。   政策“护航”换来复产提速  不到一分钟就下线一辆车的速度,得益于北京现代生产车间里的自动化水平。仅在车身车间,就有325台机器人。  “我们非常认同一边做好防控、一边复工复产的做法。”北京现代总经理尹梦铉介绍,目前复产率接近100%,各项生产已全面步入正轨,近300家供应商在确保零部件供应。  北京现代在北京、沧州、重庆三地的工厂有1万多名员工。这1万多员工要回到岗位也面临防疫考验。为此,工厂启用了全新的“α生产运营模式”——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两三个工位配置1名员工,降低人员密度、保持安全距离。  威讯联合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看到工厂里在疫情期间可以稳定生微核试验

  车把手等频繁接触部位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消毒规范出台   本报讯(记者 孙奇茹)昨天,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消毒团体标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卫生保障运营规范》发布。规范要求,在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车把手、车篮、车锁等骑行人易接触的部位,需确保每天清洁、消毒不少于1次,其他部位定期清洁,确保干净无污物。该规范是全国首个共享单车消毒团体标准,由美团单车联合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起,经政府部门、企业等各界代表积极参与修订后正式发布。   规范对共享单车行业日常卫生保洁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卫生消毒等事项提供了操作依据,如车辆卫生的具体要求、运营人员要求等,将推动共享单车消毒常态化和标准化。例如,规范提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运营人员需经过检疫登记后方可上岗,需要佩戴一次性手套等。无差别消毒也将纳入规范,建议共享单车运营人员在消毒用品数量允许的情况下,对热点区域所有共享单车实行无差别消毒,并细化消毒流程,要求消毒喷头在消毒区域停留时间不少于5秒钟。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举认为,规范一方面为各地主管部门对共享单车消毒工作的督促提供抓手和工具,另一方面也给市民微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