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国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18 00:30 点击:1072071

1月中旬,为了密切监测病毒变异情况,作为湖北省疾控中心卫生检测检验研究所流感参比实验室主任,刘琳琳带领技术骨干24小时轮班,争分夺秒开展病毒分离和基因测序工作。终于,1月下旬,团队完成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随后,刘琳琳团队在GISAID基因数据平台向全球公布了他们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对病毒可能的变异情况进行监测比对,为研发新冠病毒的治疗药剂和优化检测试剂提供数据支撑。”刘琳琳说。 2006年,刘琳琳毕业后来到湖北省疾控中心工作,一直从事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检测。2009年,湖北省疾控中心建立了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即P3实验室),她成为第一批进入P3实验室的女性科研工作者。 在P3实验室工作,每日都要面对高浓度病毒,刘琳琳进入实验室前都要全副武装:戴上N95口罩,穿上两到三层的防护服,还要带上十几斤重的正压式呼吸器。由于负压实验室完全封闭,做病毒研究时,刘琳琳每次都要在实验室至少待上3个小时,呼吸不畅,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心慌、耳鸣。 每次走出实验室,刘琳琳都会全身湿透,但她的认真劲儿不减,“实验室里病毒的保存和检测都是小微量的,对技术要求很高。因此,我们必须谨慎再谨慎,不能有丝毫偏差。” 姜国

中国应对疫情措施有力得当,遏制了病毒更广范围、更大规模的扩散蔓延。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彼此联系比以往更加密切,需要加强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 马来西亚与中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很多国际事务上拥有共同利益。两国间人员往来密切,为我们互相支持和帮助打下深厚的基础。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高度认同,并且在联合国等诸多国际多边场合表达了马来西亚政府对这一理念的支持。当下,中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马来西亚责无旁贷应给予支持。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迅速采取了果断、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已取得积极效果。马来西亚对中国的防控工作非常赞赏。马方赞赏中方为应对疫情作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积极进展,认为这是中方作为负责任大国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的贡献。2月初,时任马来西亚外长赛夫丁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时,也强调马方在这一艰难时刻将坚定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正是由于中国应对疫情措施有力得当,遏制了病毒更广范围、更大规模的扩散蔓延。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其中那些在抗疫第一线不顾安危、忘我劳动、无私奉献的人们,让我很感动姜国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也为科技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带来了新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同时防控疫情也为科技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带来了新机遇。 我们可以看到,AI、5G、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正在加速投入疫情防控的关键应用,这也将深刻影响未来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通过高性能计算加速病毒基因分析;基于视觉计算的物流机器人缓解了医护人力的紧张并能减少感染;AI加速肺部影像分析,并辅助精准手术;云计算、5G、内容共享和协作等技术在疫区的远程会诊和查房中得以应用。 同时,面对疫情的冲击,许多关键行业也在寻求变革。一方面,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增值型过渡,柔性制造对于关键物资的产能供给至关重要,发展智能工厂甚至无人生产线更加迫切。智能技术及其应用部署,增强了制造行业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能力,将带动更多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远程办公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关键应用需求。此外,教育界的相关各方也积极行动、协同配合,快速探索大规模、全国性远程教育的新模式。 这些新需求、新应用,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运营商、云服务商提出了考验。在抗疫过程中,衍姜国

这些天,在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仁寿基地,劳作驱赶了初春的寒意。科研人员有的忙着锄草,有的驾驶着旋耕机在试验田翻地,他们正为3月底玉米播种做准备。 仁寿基地不仅种玉米,同一块地里,过一段时间还要种上大豆。能不能把玉米、大豆种在一起,通过优化田间配置,做到增产不增地?2002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 如何在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的同时实现机械化种植,是摆在杨文钰团队面前的难题。 玉米和大豆间套种属于高低位作物配置,按照传统种植方法,大豆由于缺少光资源等原因,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这一问题,杨文钰团队提出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形成以“选品种、扩间距、缩穴距”为核心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体系,实现了间套种高低位作物协调高产。 据了解,田间玉米大豆通过复合种植优化配置后,玉米的种植密度为4100至4600株每亩,与单作玉米密度相当。大豆密度约1万株每亩,是单作大豆密度的七成以上。2003至2018年,这一种植模式在四川、重庆等地累计推广7000多万亩。数据显示,与纯种植玉米相比,同一亩地,玉米基本不减产,还能多收100公斤以上的大豆。 针对玉米、大豆间套种无法实现机械姜国

病房里,医护人员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夜以继日地悉心救治病人;社区内,志愿者忙着搬运、接送,为收到的每一份求助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街上,快递小哥驾驶着装满生活物资的摩托车疾驰而过;家中,无数人开始“宅居”生活,既为保护自己,也为保护别人…… 她们是女儿、妻子、母亲;他们是儿子、丈夫、父亲。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他们成为英勇无畏的战士,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其实,这些最勇敢的人就是最普通的中国老百姓。如今,平民英雄们平凡却闪光的身影,赢得世界的注目与点赞。 “那里的医生很勇敢” 疫情突如其来,“白衣战士”临危受命。抗击疫情的“冲锋号”吹响后,中国各地无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冲上前线。一份份请战书,一个个“逆行”声影,一张张布满勒痕的面孔,让中国人泪流满面,也牵动着世界的目光。 拉美社报道称,随着这场战“疫”在全国范围内愈演愈烈,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冲上一线。他们每天穿着防护服,长时间坚守在岗位上,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中国多家媒体发布的照片显示,许多医护人员都筋疲力尽,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出了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