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纶简介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4-30 09:01 点击:1066733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上下决心在关键阶段咬紧牙关、一鼓作气、顽强斗争,坚决夺取全面胜利,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面对大灾大难,蓄积起巨大能量,化危为机、赢取进步。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 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保障。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严格落实、守土尽责;依托制度体系激发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把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切实有效集中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上;下好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对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予以支援……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卢纶简介

当下,方舱医院成为新冠肺炎轻症患者战疫的主战场,在这里,党员积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不少方舱医院成立了患者临时党支部、党小组,为方舱医院战疫添助力。 “我是患者,更是党员!” “危难时刻,党员冲在前面,这个原则不能变。我是患者,更是党员!”指着身上的党徽,张兵说,武昌方舱医院A区的勤杂工作,基本上被临时党支部承包了,所有党员都不计回报。 47岁的张兵,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前是洪山区交通大队的信访民警。2月6日,连续发烧10天后,作为武昌方舱第一批患者,张兵被社区安排到方舱住院,他不仅是病友群的群主,还是武昌方舱医院A区临时党支部书记。 武昌方舱医院是武汉市第一个方舱医院,自从2月6日开始接收社区安排的确诊患者,这儿就陆续住进了900多位轻症新冠肺炎患者。 “刚来的第一天,部分下水管不通,医护人员为了我们,忙得应接不暇,后来很多患者自发加入了‘清理大军’,这其中大部分是党员。”张兵一边说,一边比划着当天的场景。两天后,全部患者都安顿好了,这些党员凑在一起,在病区主管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临时党支部的见证下,成立了武昌方舱A区患者临时党支部。 从那一天起,只要开支部会,党旗都要挂在病床前。 张兵说,最开卢纶简介

雷神山医院的15分钟婚礼 两位新人一起切新婚蛋糕。 新郎为新娘戴上婚戒。 人民网武汉3月1日电 (姜泓冰、张赫、叶佳琪、莫佳瑜)2月28日17时左右,一场特殊的婚礼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办公区举办。在医务人员的见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移植监护室25岁的于景海护士和消化科24岁的周玲亿护士,举办了他们仅用了15分钟的、简单而温馨的婚礼。 这场婚礼本来应该在上海举行,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2月19日,两人同时作为仁济医院第三批、上海市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如今,两人正并肩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抗击疫情。 雷神山医院院方得知这对“95后”新人的情况后,为他们俩举行了这场“战地婚礼”。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 人民日报 》( 2020年03月02日 04 版)卢纶简介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卢纶简介

抗击新冠肺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火神山医院重症二科医生刘野的值班日记里,ICU里生与死的战斗随时都在打响。 “30床的患者突然失去呼吸,眼睛发直,赶快抢救!”半夜11点多,刘野上夜班刚进入病房,对讲机里就传来了急救呼叫。刘野急忙跑过去,查看心率还正常,就立即按压患者胸廓,并呼叫护士给患者紧急推了一组呼吸兴奋剂,经过较长时间的胸肺复苏,患者才逐步恢复自主呼吸,累得汗流浃背的刘野和护士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在重症医学科,像这样的战斗随时都可能打响!”刘野说。 2月18日下午2点,刘野在做好防护后,刚进入污染区没多久,浑身就湿透了,感觉闷得慌。刚接班就发现两名上呼吸机的危重患者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刘野立即调整用药,加强镇静补液后,患者生命体征有了改善。这时,刚转进来两天的24床患者突发状况,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刘野立即把呼吸机工作模式调整到“加强”状态,让患者深呼吸,可患者生命体征只好转了一点,呼吸仍然困难。 “必须进行气管插管。”依据多年重症救治的经验,刘野立即作了决定。气管插管是重症救治中感染风险最高的操作之一,由于患者意识清醒,伴随患者咳嗽咳痰喷出的大量气溶胶,会卢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