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路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07:26 点击:1031976

核心期刊登“赞导师及师娘论文” 官方:接受主编请辞近日,一篇7年前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引发社会关注。文章作者徐中民在写作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过程中,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据《冰川冻土》官网介绍,该刊主编系论文作者徐中民的导师。1月12日23时许,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发表关于《冰川冻土》发文不当问题处理情况的说明。说明称,近日网上出现质疑《冰川冻土》期刊2013年第5期刊发文章《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性不足的信息。“我院作为该刊主办单位,获知这一情况后高度重视,经认真调查,认为该文确实存在与期刊学术定位不符问题,该刊编辑部存在学术把关不严问题。我院已接受该刊主编请辞申请,暂停该刊专职副主编职务,并着手尽快启动该刊编委会、编辑部整改工作。”声明还称,“衷心感谢网友的关心和监督!我院将抓紧对该文刊发相关问题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理,尽快公布相关进展和结果。”南都此前报道,据发表于2013年7月12日的《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和《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II):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介绍,文章作者徐中民出生于1973年,湖南华容人,研究员,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玲珑路

用“研究”包装“谀师”之词,是学术堕落▲文章部分截图。(点击可看放大版)我国个别高校及科研院所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绝,抄袭造假之类自不待言,还有师生矛盾尖锐化以至于酿成悲剧的,也不时见诸报端。但这还并不是学界怪现状的全部,当下,还一些闹剧在台前幕后时时上演,也值得我们关注。马屁文章,“拍”进权威期刊这两天,有网友挖出一篇几年前在权威学术期刊《冰川冻土》杂志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集成思想领悟之道》,这篇论文,分上下两篇,貌似高大上的标题之下,我们发现文章核心内容是论述作者自己“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在论证导师“山不矜高自及天”之后,开始赞“师娘美,其风姿绰约,雅致宜人,模样端庄,神情秀越……尽管年龄已大,但风韵依然高绝……”,后还绘制了一幅图,示意“导师和师娘和谐统一的天人之际”。▲文章部分截图。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他所讴歌的导师是一名院士,其还有一个头衔,就是发表这篇大作的期刊《冰川冻土》杂志的主编。这篇文章受到网友的广泛质疑后,《冰川冻土》1月12日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该文撤稿。同时,该院士接受采访也表示,文章发表前“一无所知”,但作为主编事后没做任何处理,应负重要玲珑路

  广州PM2.5年均浓度 降至每立方米30微克  新华社讯 (记者周颖)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近日对外公布了2019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其中,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三年稳定达标。   2019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93天,占比80.3%,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天数为93天,“二级良”天数为200天;连续两年消除重度污染及严重污染。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外通报,为了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广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整治举措。广州市燃煤锅炉由“十二五”初期的约1400台下降至仅剩30台;广州规模以上工业的煤炭消费总量逐年递减,从2013年的1850万吨下降至2019年11月的1167万吨。广州还推动移动污染源治理,“十二五”以来淘汰黄标车21.6万辆,2018年底实现公交车电动化,累计推广应用纯电动公交车11394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广州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但广州2019年的二氧化氮、臭氧未达标,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分析,尚未建立起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的有效机制与移动源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成为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面临的重要挑战。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州将从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深化移动源污玲珑路

  科学家发现新解毒机制 你用的杀虫剂或许对昆虫无效   新知   米团花,是喜马拉雅特有的一种唇形科植物。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活性天然产物发现与生物合成团队的研究人员发现,一般虫子避之唯恐不及的米团花,却是绿孔雀夜蛾幼虫的美食。通过层层解析,研究人员由此破解了昆虫的一种新解毒机制。   该团队黎胜红研究组的郭凯博士介绍,他们近期发现,米团花中含有丰富的细胞毒活性芳香松香烷二萜,这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的天然物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显著的生态学功能。芳香松香烷二萜是松香烷二萜中最大的亚类,结构中含有特征的芳香性C环,稳定性较高,毒性难于被其他生物代谢和降解,对植食性昆虫具有较强防御功能。   正因如此,米团花很少被植食性昆虫取食。然而,研究组经过多年观察发现,绿孔雀夜蛾幼虫能够适应米团花植物,并取食这种看似有毒的植物叶片。通过仅用米团花叶片饲喂绿孔雀夜蛾幼虫,并对其排泄物进行收集分析以及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后,他们从中发现了两个具有断裂松香烷新颖骨架的二萜多烯化合物Nacnabietanins A(1)和B(2)。   他们还发现,这两种化合物极不稳定,结构测定后,在冰箱贮存过程中会很快玲珑路

  为避免步长江白鲟后尘 东海大黄鱼正在接受野化训练   最近,长江白鲟灭绝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渔业资源、水域生态修复这些以往听起来晦涩、专业的词汇也进入人们日常讨论中。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野生大黄鱼这种许多人家庭偏爱的鱼类,也同样面临生态资源修复的问题。   大黄鱼曾经是东海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但是由于过度捕捞,盲目捕捞以及种群结构退化等问题,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到上世纪80年代,这个曾经在我国最受欢迎的鱼类在数量上已经岌岌可危。   东海野生大黄鱼还能不能吃到?成为了许多民众追问的话题。   “大黄鱼位列中国四大海产之首,是中国最著名的海洋经济鱼类,产量曾长期处在万吨以上,是以前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和义务将它修复起来。”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严小军说。   从难处着手,恢复野生大黄鱼资源   为了加快东海野生大黄鱼生态资源重建,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2019年,浙江省科技厅农村处推出了两个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其中一个项目的目标订得很明确,三年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恢复到1000吨。严小军和他的同事们接过了这一重担。   大黄鱼是一种多年生鱼玲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