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中国

来源:网络 更新日期:2024-05-21 15:33 点击:1028584

  办直播、搞培训——  礼县来了个“脱贫特派员”   本报记者 李琛奇  进入新的一年,阿里巴巴特派礼县的“脱贫特派员”尹贻盼为期一年的定点脱贫工作,转眼已过了一半时间。  初到礼县的尹贻盼在走访时了解到,这里很多村卫生室条件简陋,老人、儿童就医十分不便。尹贻盼立即联系同事,对接乡村医疗项目,帮助礼县改建乡村卫生室。  除了帮助村里改造硬件设施,尹贻盼还帮助村民学直播,当网红。   赵佩是一位淘宝商家,曾在淘宝开店多年,销售礼县苹果。2019年6月,他试着通过淘宝网店销售礼县特产中药材,但销路难以打开,1个月仅卖出40多单。正犯愁时,尹贻盼找到他,邀请他参加脱贫攻坚公益直播。在尹贻盼的鼓励下,赵佩半信半疑备下了2000份黄芪,没想到,直播不到两个小时2000份黄芪售罄。“我也研究过直播,但没实践过,没想到‘带货’能力这么强。”2019年8月7日,尹贻盼在礼县组织电商直播培训,邀请讲师前来现场指导如何开直播。赵佩当场开了直播账号,还自己上直播体验了一把当“网红”的感觉。  和赵佩一样要上直播当“网红”的,还有礼县丑小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鹏博。他是礼县第一个通过互联网销售苹果的商家。2013年,赵鹏博在上海流浪中国

  微调查  七成大学生正在克服手机依赖  “我总是会不自觉地打开手机,看看微信和QQ有没有红点显示。”对苏州大学的大二学生张麦来说,手机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看到手机上有新消息提示,张麦会迫不及待地打开页面,看看有谁找她,或者又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如果手机长时间处于息屏状态,她心里或多或少会感到失落:“超过3小时没人给我发消息,我就会觉得不自在。”   手机在时间的争夺战中从不示弱。不管人们提出工作、学习还是娱乐需求,这个小方块照单全收。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的2077名大学生发起关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14.05%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时长在3小时及以下,27.88%的受访者日均使用手机3到5小时,33.32%日均使用5到8小时,还有24.75%使用时间在8小时以上。  手机使用时间多不等于过度沉迷  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刘语最近正在准备英语考试,手机是她学习必备的工具之一。“我在手机上查资料,也寻找和考试相关的信息。”刘语还下载了一些专门用于英语学习的软件,手机屏幕上满满的“干货”应接不暇。她每天除了看书,也在手机上看学习视频、人机互动背单词、看网友分享学习方法的帖子。  新潮而多样的学习功能,流浪中国

  职教视野  高职课堂变革要让学生站“C位”  高职课堂在变。  这一点,从近日落幕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能略窥一斑,比如此次791支参赛教学团队呈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型教学场景,有的将企业车间转变为教室,开展现场教学,有的开始尝试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   自2019年年初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20条”)明确提出,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关于“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和课堂质量的改革,便一直是高职教育领域的热点命题。  如今的高职,正在努力破除社会对其存在的偏见,以质量为先,重塑课堂,打造“金课”,严抓“混教”“混学”,由此引发的“化学反应”正在不少学校的教与学中悄然发生。  “课堂革命”势在必行  最近,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有个“幸福的烦恼”——有学生向他反映“图书馆因人多经常找不到座位坐”,还有人认为有的自习室关闭太早,建议学校开放更多能让学生每天学习至晚上11点的场所……  说它是个“烦恼”,那是因为学校肯定要想办法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吴学敏之所以还觉得“幸福”,则是因为这些问流浪中国

  学霸成长营炼成记   这是一个学霸成长营——10余名本科生发表SCI论文30余篇;荣获全国“挑战杯”一、二等奖;10余人次获工信部创新创业特等奖、一等奖;近4年,3人免试北京大学深造……   这是南京理工大学朱绪飞指导的科研训练团队,团队中有30余名在校本科生,他们来自4个不同的年级。近几年,团队获批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授权专利10余项,发表SCI论文近百篇,其中JCR的一区二区论文占70%以上,两篇ESI高被引论文。   朱绪飞教授最初是靠他的成功学“出名”的——他担任的《智慧与成功》公选课很受学生欢迎,但作为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课教师,他的强项是搞科研。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成功学的含金量。   在学生眼里,朱教授既能指导学生搞科研,又能给学生做麻辣虾和美味年糕,还能随时随地帮学生减压。学生喊他教授大叔,因为他有教授的学识和眼界,更有邻家大叔的暖意和胸怀。   在朱教授看来,学生搞科研要解决好三道难题。   解科研难题:要想“锦”上添花,须得先织好“锦”   在加入科研训练团队前,朱教授对他们约法三章:学习成绩要稳步上升、英语六级要达标、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超强的行动力。   朱老师说,流浪中国

  七号线西延段土建完成55%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天研 通讯员陈虎辉、熊忠飞)近日,“宏润22号”盾构机在陈村北站盾构井内破土出洞,标志着七号线西延段广州南站至陈村北站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2019年12月19日,“宏润23号”已经顺利完成右线隧道的施工任务,至此,七号线西延段广州南站至陈村北站区间隧道已实现双线贯通,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55%。  广州南站至陈村北站区间隧道长约2.3公里,含广州南站至韦涌、韦涌至陈村北两个区间,原计划在韦涌站设置盾构始发井,盾构机从韦涌站盾构井始发分别往广州南站、陈村北站方向掘进。  受车站拆迁进度影响,韦涌站无法按照原定计划提供盾构始发场地。地铁建设者们进行了多次方案优化,决定采用“先隧后站”的方式先行推动施工。在克服前期难题后,地铁建设者们还需解决盾构掘进施工中面临的复杂地上、地下难题。   为了躲避地下的复杂条件,两台盾构机从广州南站出发后向西呈“S”形路线掘进,先以800米半径右转弯侧穿景观桥,并在水下距离七号线一期出段线隧道1.95米处下穿,再侧穿新客站观景台桩基等,以800米半径左转弯继续向西掘进到达韦涌站后,直接穿越韦涌站。  由于盾构机掘进区域内约96%均为流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