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星 > 正文

豆瓣9.1,你就给我看了商务手机 个这?


更新日期:2022-05-06 22:00:09来源:网络点击:1865467

作为一名朝阳区群众,我最近居家办公了。

虽说“理论上”可以出门,但几无间隙的视频会议,还是把我牢牢锁在了家里——或准确的说,是荧幕前。

于是我对这阵子热播的一部高分韩剧《我的解放日志》,忽然有了兴趣。

——是物理意义上的解放,还是心理意义上的解放呢?点开这部剧我一气儿看了六集,结果……

喂,豆瓣 9.1 分,你就给我看了个这???

初印象,这也太太太无聊了……

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我是真的想问的:

那1万5千名打出五星好评的朋友们,你们是被PUA了么?

故事很简单,实际上,过于简单了——三姐弟,家住京畿道某村,在首尔市区工作,剧情就是他们每天的絮叨—— 絮叨自己远距离通勤的空虚与疲惫、螺丝钉工作的无聊和繁琐、人际交往的虚伪和无趣,以及生活本身的索然无味。

把上述地点换成燕郊与国贸,这不就是我们,或我们身边朋友的生活吗?

仔细看这三姐弟的生活状态,也的确很像我们自己。

大姐——每天都很疲惫。 周末不想帮家里干农活,不是去烫头就是割眼袋。

肯定是想谈恋爱的,却怎么着都遇不到有感觉的人。公司的海王撩遍了全司的女生,却唯独忽略了自己——

二哥——每天都很疲惫。

和朋友聚餐的中途花一个小时接客户电话,跟女朋友分手也要约到一个方便回家的地点以节省车钱。

想着既然单身了就埋头努力吧,某天在汗流浃背干着体力活时一抬头,果然偶遇了坐上了豪车的前女友——

小妹,三人里唯一能在天还亮着时就回到家吃饭的人,但每天最最最最最为疲惫。 用她自己的内心独白来说,“清醒的每个瞬间,都在劳动”

她讨厌人际关系,于是在公司拒绝了同事的邀请,回到家也不怎么和亲人交流。

很多人会把她归为内向和社恐,但她毫无疑问也并不怎么享受独处。她一独处的时候就会开始独白,叨叨一些诸如“我虽然不至于不幸,但也不快乐”的金句。

一位叫“麻辣躺”的豆友感慨:内向者的困境,是明明握着钥匙来到人间,却打不开世界的任何一扇门。但小妹显然不是一个这样的内向者。

是的,小妹是握着钥匙来的——她长得好看,甚至有点太好看,以至于她的孤僻个性显得很没有说服力;她也有才华,毕竟她能说出一些文艺腔金句,虽然是在心里;她甚至酒量也不错,跟同事喝到半夜都不是问题,不像大姐总是醉醺醺……

但是,她没有去开任何一扇门。她似乎不稀罕任何一扇门。

即便门自己微微打开了一条缝——比方说,某些向她伸出塑料橄榄枝的同事,还有在她面前毫不遮掩自己的脆弱和混乱的亲哥哥姐姐……她也用冷漠的眼神表示:走开。

老实说,如果她不是长得好看,应该会被打吧。

(我也看累了)

有喜欢这部剧的人评论说,我的灵魂背着我出演了这部剧。我觉得,不,恰恰相反,是你的人背着你的灵魂出演了生活本身。

因为这部剧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拍出了失去灵魂的人是什么样子。

看看剧里的人吧——既不享受社交,也不享受独处;明明需要爱,却不敢不愿付出;做事很疲惫,闲着也很疲惫;白天抗拒起床,晚上抵制早睡……哦对不起,最后一句是我,不是剧里人……总之,真的太写实了。

太太太太太写实了。

所以,与其说我想吐槽这部剧,不如说我想吐槽生活本身吧——

因为,我们不也是这样吗?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荧幕里塞满段子,书架上摆满知识,大街上是游泳健身的布道者,森林里有抚慰心灵的出家人——从肤浅的快乐到深入的幸福,似乎都有人为我们划好了明路。

但我们如此“坚决地”不快乐着。就像剧里的妹妹。

(每天下班后在空气清新的郊区吃露天家宴,满脸写着不开心)

如果说姐姐只要谈恋爱就快乐了,哥哥只要挣着钱就快乐了,那这个妹妹,真的是万花丛中过,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丝快乐。

以至于我都怀疑,是不是她一旦向快乐“妥协”了,她的“自我”就会发生什么灾难性的崩塌……

不好意思扯远了,反正,主人公离解放有多远我不知道,我离窒息就只差一个片尾的距离了。

至少一开始是这样。

往后看,我不理解但我大为震撼

就在窒息来临前,转折忽然就这么原地发生了。

小妹美贞,就是那个社交和独处都不快乐的女生,在这一潭死水一般的生活里,有一天就忽然跟他们家的长工具先生 (不是很长的工具,是一个姓具的长工) 说:

“我的心从来没有被填满过”,所以“请你崇拜我吧”

(有的翻译成敬仰,有的翻译成崇拜)

我震惊得就像一根卡住的进度条——妹妹你不是社恐吗,怎么忽然就……?啊?“请你崇拜我”?这种羞耻的话,社牛的人听了都想关门好吗?

稍微介绍一下,这个村里的长工是个来路不明的大帅哥,浑身肌肉,沉默寡言,头发有些自然卷。

一看就有很多神秘往事,一问果然问不出来个啥——你问他全名叫什么,他直接一个沉默,你问他为啥在这个村里,他跟你说“我下错了车”。如果他不是浑身腱子肉……估计也会被打吧?

干活休息的时候他看天,放工回家了之后就喝酒。如此的放浪形骸,又如此的身材姣好。

借用一句豆瓣评论说,具先生的眼睛里“既有灰烬也有火苗”。他狂拽酷炫的形象与妹妹的瘦削话痨二哥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我完全能够理解,妹妹会对他产生好感。

而我不理解的是,好感归好感,这种超现实对话,是怎么突然发生的呀……

首先,“请你崇拜我”这句话,大意不就是“请做我的舔狗”吗?幸好妹妹文艺,不然她真的会挨打吧。

其次,具先生这种人放在剧里很有观赏性,但活在身 边真的很有压迫力。

你就想想,你身边有个帅哥每天不拿正眼看你。你偶尔跟他搭个话,他的表情有如吃了屎一样,这难道不会给一个本来就内向和不自信的人一种“天呐我真的是一坨屎”的糟糕感觉吗?

请问,彭于晏每天垮着个脸在你家做长工,你敢跟他说“请你崇拜我”吗?

(好的当我没问)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够开口跟人索要“敬仰”的人,内心大概率本就是满的。

你想想,她首先得意识得到自己需要什么,并接纳自己的需要。光这一点,就意味着她已经不太迷茫了。

在剧里的这个神奇的转折中,妹妹看上去就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她最终想获得的不是爱,而是自己生命状态的变化。所以她对具先生说,只要你崇拜我,到春天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脱变的。

妹妹,你也太懂了。

你居然知道,当一个人被无条件的爱过、肯定过、支持过,Ta 就能够拥有足以应对世界荒芜的心理资产 (Psychological Asset) 呢——不论这是你看书看来的二手经验,还是真实经历的一手体验,都是一个人内心富足的体现啊。

咳咳,说回来……一个能开口索要崇拜的人,除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啥,还得能够辨识谁能提供这种崇拜,还得有开口为自己争取机会的动力,还得有承受被拒绝的勇气……妈耶,光最后一条,就有太多人做不到了。

咱们一般人索取爱的方式都比较克制。

比方说,先表达“我喜欢你”,不说出口的潜台词就是“希望你也喜欢我”。

如果对方也表达喜欢,那就一拍即合——是为“进可攻”; 如果对方表示没兴趣,我们至少可以安慰彼此“我只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并没有其他祈求”—— 是为“退可守”

即便这样,被拒绝还是很难受。

但你看这个妹妹,我只能用NB来形容。没有一点磨磨唧唧,上来就是一句“请你崇拜我”。

而面对具先生灵魂反问,“所以你又填满过谁的心呢?”也完全不为所动。

最厉害的是身为重度社恐,他们真的一点都不怕社死,讲完了这些令人脚趾抠地的话,第二天居然还没有把彼此拉黑。

所以我看到这里真的很跳戏。我真的很想把编剧拎出来聊聊:朋友,你是把自己做的梦写出来了吧。

但是,不管我是不是接受,转折就是这么发生了。 而所有的改变也就从这里开始,无比丝滑地进行了下去。

在那个电光火石的一瞬之后,两个冷若冰霜的人的生活,就像投入了一颗石头。

而且这石头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装了马达和防水电池。以至于最初的涟漪平息下去,新的涟漪又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

比方说,在每天的擦肩而过里,两人会多瞥对方一眼。

在去便利店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若无其事的为对方买点什么。

某天一起下地干农活时,美贞的帽子被一阵热风吹跑,具先生“不顾一切”地跳过河涌,为她捡回。

漫长的通勤路上,似乎有了一点点微小的期待。

那个每天都会路过的“今天会有好事发生”的教会灯牌,似乎终于应验了点什么。

在这微小的变化中,哥哥和姐姐的生活也出现了“裂缝”。

姐姐忽然就开口问了自己的海王领导:“你知道你送了公司所有女生彩票,却唯独没有送我吗?”

海王莫名就跟姐姐成了朋友,还做起了她的情感顾问……

哥哥也是,在日复一日的抱怨和沉沦中……不好意思,整个剧十六集现在就放到第八集,而我才看到了六,所以我并不知道哥哥的生活会发生什么。但我有种感觉,快了。

哥哥的改变,也快要来了。

我不理解,但我能够想象

其实大部分的改变都没什么缘由,而且这是一件好事。非常非常好的事。

我们应该都体会过剧中人身上那种极致的疲惫感——什么都不想做。

不仅是工作,哪怕是游乐、阅读、社交、健身……或者只是出门散个步,也都不想做。我们明知稍微做一点点什么,就能让自己状态好起来,但就是不想做——就像手机的剩余电量很低很低,低到不足以为自己去扫一个充电宝。

所以我一直弄不明白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怎样才能获得那个改变的初始推力呢?这看上去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呀?

在我反复纠结妹妹美贞作为一个内向孤僻疲倦社恐的人,怎么就能跨出那一步时,我发现,其实我默默错过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人的自由意志。

小时候读哲学,一知半解。

书里说“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一系列外在因素的结果,比如说,一个人如果开朗,那是因为Ta在过往生命中获得过无条件的爱,或者说“崇拜”,所以Ta有足够的心理资产支持着Ta保持开朗。而一个人阴郁,那也一定是因为Ta经历了过什么糟糕的事情,留下过伤疤,所以Ta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防御。

所以“决定论”认为,没有自由意志,人所有的选择都是历史经验沉淀的必然结果。

就像高考语文你第一道题选错选了C,即便时光倒流让你再考一次,过往18年所有的生命线索在那一刻再次汇聚,你鬼使神差还是会选C。

对这样的说法,我一直是很困惑的——照这么说,什么才算是有自由意志?

难道要我明明获得过无条件的爱,但非得阴郁,即便曾经受过很多伤害,但偏要开朗——没有理由,没有动因,没有逻辑——这才算是有自由意志?这跟疯了有什么区别?

点开《我的解放日志》,骂骂咧咧的连看六集,我终于接受——是的,这就是自由意志。

就是没有理由,没有动因,没有逻辑。就是明明获得过无条件的爱,但非得阴郁。就是即便受过很多伤害,但偏要开朗。就是手机明明没电,但忽然就来电了。

就是明明内向孤僻疲倦社恐,但在那个夏天的夜晚,我就是社牛附体,文豪上身,我就是疯了一样要无比自信的对一个人说:“来崇拜我吧,春天来到的时候,我们都会蜕变的。”

实际上,那一刻,我们已经蜕变了。

许久之前我看过E.B. 怀特写于1940年代的一篇文章,叫做《论自由》。文章中写道:

——自由诞生于萦绕于心头的神秘暗示,那暗示告诉我,大自然通过“我”来彰显自身。比如说,在夏夜里,一个男孩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心里没有什么特别的念头,突然,他仿佛全身沐浴在新的知觉中,第一次听见了蟋蟀有节奏的鸣叫,在混沌中感觉到一个声音在回答着那困扰众生的问题──“‘我’是什么?”……这种知觉是一种内心的爆发。这便是人与自由的初恋。

这段有点文绉绉的话,今天读起来有新的启示。

人与自由的初次交汇,如果不是这么莫名其妙,可能就不是真的自由了。

我不知道剧集的结尾,美贞和她的哥哥姐姐们会不会幸福,如果会,我相信美贞自己也会了解,填满她内心的不是具先生,不是任何人,而是那个有着自由意志的自己。

是她自己,点燃了一场内心的爆发。

每晚9:30,等你一起用观点撕开世界!


相关:

碾压密屋逃走、剧本杀 “顶流”露营的轻奢时代5月4日,游客在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搭帐篷享受五一假期美好时光。图/IC今年五一假期,露营成了户外“顶流”。一顶帐篷、一把折叠椅、一块天幕、一块空地,有了这些,基本就可以张罗起一场说走就走的“露营”。在各类..

验钞不用紫外线灯!OPPO新专利可用相机识别假币近日,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公布了一项与货币识别有关的专利。该专利名为“货币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申请公布号为CN111275879B。根据摘要信息,这项专利适用于货币识别技术领域,提供了包括货币识别方..

上一篇: 2000价位档普及80w快充,iQOO Neo6 SE发布 | 钛快讯
下一篇: 北京新增66例本土传染者 首要来自三起聚积性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