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正文

“贴名牌”or“真投稿赚钱 名校” 若何分辩家门口的“新名校”?


更新日期:2022-04-08 15:34:48来源:网络点击:1852264

  4月6日,广州黄埔区公布黄埔广附和二中苏元拟转公办,两大名校再添公办成员。这几年,“名校开到家门口”这句话的出现频率很高。现实中,新学校或者薄弱学校被某名校收编之后,冠上大哥的“姓”再加上自己的名,立马就好像“镀了金”,成为家长们抢破头的“香馍馍”。但,“贴名牌”后就必定是“真名校”吗?

  龙生九子还子子不同呢。优质名校究竟给薄弱校注入了什么?有没有派出中高层到薄弱校担任关键的管理者?两校老师、教学有没有交流?有多大程度的交流?薄弱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课程体系、师资水平有没有显著的变化和提高?这都有待观察。

  如何判断家门口的“新名校”究竟是“贴名牌”还是“真名校”?给大家支个招,可以看这个教育集团是紧密型还是松散型。

  有的名校,名字租借出去收取冠名费,除此之外跟薄弱校基本没有关系。当然属于松散型,纯粹“贴名牌”。

  有的名校挺实诚,派出三五个骨干到薄弱校任执行校长、教务主任、学科组长等重要岗位,培训薄弱校老师,教学备课一体化等。实实在在、真刀真枪地帮扶薄弱校,这种算紧密型。薄弱校有“大哥”带着,假以时日稳扎稳打,大概率会是一所不错的学校。

  但是,即便是紧密型的教育集团,帮扶程度也取决于名校的“输血”能力,并受制于薄弱校的吸收能力。

  名校“体质”再好,血抽多了也受不了,面临教育资源稀释的风险。例如,某名校向集团内的其他学校派出了44个优质老师,自己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这44个老师的“坑”怎么填?

  此外,名校没有薄弱校的人权、事权、财权,被帮扶的学校还是独立个体,愿意向名校学什么、学多少,那是人家的自由,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归根结底,究竟能不能成为好学校乃至名校,进入教育集团能有一定帮助,但求人不如求己,最终还是取决于学校本身的教育投入、校长和老师的教学态度。

  某位名校校长,无论各方如何动之以名利游说,都不愿意办分校、扩大办学规模,他的理由是:能力有限。他特别强调,能力有限不是谦虚而是规律。他坚信管理是要情感投入的,灵魂在场、身心相伴才能对团队产生深刻的影响。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校长了解每一位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学校大了,连老师都认不全,何谈关注每个学生。

  基础教育不存在所谓你懂我不懂的核心技术,教育是一个情感事业、精神事业、灵魂事业,每个学校、每个校长、每个老师做好自己,就是当地百姓之福。

  羊城晚报记者 蒋隽 【编辑:于晓】

相关:

十元钱的战争撰文 | 文烨豪编辑 | 吴先之线上线下的两声呐喊,似乎吹响了十元店模式重构的号角。3月23日,淘特上线十元店,3月31日,名创优品向港交所递交IPO。互联网语境热络的讨论氛围,似乎瞬间把人拉回了过去:小镇商..

为什么至今没有空天母舰?在科幻电影中,空天母舰是比较常见的设定,它就像现在的航空母舰一样可以携带各种更小的战斗机,或者作为补给站,只是它是漂浮在空中的。那么,现实生活中空天母舰可以制作并运行起来吗?以现有的技术要把航天器送..

上一篇: 武汉第一家方舱病院原班人马来上海了,艰难必然会曩昔
下一篇: 100万斤蔬菜陆续抵沪 山东多地农产物基地直供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