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长征印记:一床被单里藏着的军窃听风云 民情


更新日期:2016-08-24 15:04:44来源:网络点击:613730

如今这一床温暖“革命友谊”的被单安静的躺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如果不是讲解员说出它的故事,人们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

如今这一床温暖“革命友谊”的被单安静的躺在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如果不是讲解员说出它的故事,人们很容易忽略它的存在(8月23日摄)。千龙网记者刘阳摄

原标题:

千龙网江西于都8月23日讯(记者 刘阳)白底色,浅灰色的蝴蝶花纹,虽然年代久远,布料已经泛黄,但看起来依然洁净光滑……“这是一床珍贵的绸缎被单,它记录了项英同志和于都百姓的一段‘亲密友谊’。”于都县博物馆讲解员范莹介绍,关于它的由来,要从当年红军留守于都时说起。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从于都出发长征后,以项英、陈毅为领导的中共中央分局转移到了黄麟乡井塘村,项英等中央领导被安排住在村民谢招娣家里。听说红军要在家里落脚,谢招娣全家人一边为项英等人腾房间,打扫卫生,一边忙着帮红军搬东西,安排住所,但她并不知道项英是红军的高级领导。随后的日子里,谢招娣时不时地送一些黄元米馃、花生、鞋垫等食品和生活物品给红军战士,帮助他们洗衣服、洗被褥。项英的妻子张亮和红军战士们也经常帮助谢招娣家犁田、砍柴、劈柴、打扫卫生,长期的相处让彼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都把对方看作是至亲至爱的亲人。转眼到了1935年春节期间,革命形势对留守在中央苏区的红军十分不利,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加紧了“清剿”,红色苏区只剩下于都部分区域,且日益缩小。为了轻装上阵,更为了表达对谢招娣一家人的感激之情,中央分局离开井塘的头一天晚上,张亮把随身携带多年的一床绸缎被单送给了谢招娣。

红军走后,谢招娣一直不舍得用绸缎被单,视之为宝贝倍加保护,她决定等红军回来后再交回给红军。不久后,国民党兵来到井塘村搜查,把全村的老表赶到村中的晒谷场上,威胁老表要把收留的红军伤病员和红军物品统统交出来,否则,一旦查出格杀勿论。老表们一声不吭,守口如瓶,更不用说主动交出红军的伤病员和物品。于是,国民党兵在井塘村挨家挨户地搜查,幸亏老表事先把红军伤员和赠送的东西藏到了深山的岩洞里,敌人在全村翻了个底朝天也一无所获。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谢招娣一直珍藏着这床珍贵的绸缎被单,去世前她把它交给家属钟正予,并叮嘱钟正予一定要好好保管。2004年,于都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物普查工作期间,钟正予主动把它捐献给了县博物馆,珍藏至今,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让大众广为所知。

“说这被单珍贵,说的就是它代表着当时苏区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以及苏区百姓拥红护红的赤诚之心。”范莹说到。

后记:长征,是一个光耀千秋的英雄壮举,是一部惊心动魄的远征史诗,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感人歌曲。长征,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红色记忆。2016年,正值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在长征出发地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千龙网踏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看着那些还保留着的长征岁月中无数英烈用过的遗物:被单、草鞋、箩筐、藤篮、锅碗、渔船……听着感人肺腑的故事,这种体会令人动容。

走近这些文物,仿佛走进了那段历史,走进了那段往事。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里

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8月23日摄)。千龙网记者刘阳摄


相关:

不满“钱多胆小”标签 两千多法国华人走上街头原标题:忍无可忍两千多人上街头 法国华人要撕下“钱多胆小”标签暴力频发行政当局不理会 忍无可忍两千多人上街头法国华人要撕下“钱多胆小”标签  图片说明:21日,巴黎东北部近郊欧市华人集会现场。法国..

中国自信介入叙利亚 英媒:着眼重建,回应“萨德”原标题:中国自信介入叙利亚 英媒:着眼重建 回应“萨德”核心提示:中国可能放弃其在外交政策接触方面过分谨慎的立场。如果事态的确照此发展,中国也许很快就会尝试全球安全提供者这一角色。中东也许是一个可接..

上一篇: 维基解密被指泄露公民隐私 斯诺登:注意运作方式
下一篇: 长征印记:罗坳镇“输血”加“造血”让村民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