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即时 > 正文

多学科联手让罕见病患者重拾生活信易轶 心


更新日期:2023-03-03 20:41:31来源:网络点击:1973482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12年前的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罕见’的人。”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简称“中山三院”),患者小钟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故事。小钟因患“多发性硬化”,无法控制暴躁易怒、行走困难、肢体麻木,不仅在中考中失利,还永远告别了舞台。后来,在中山三院胡学强及邱伟教授团队的救治下,加之治疗药物的引进和政策的帮助,她重新找了生活的信心。

义诊现场。甄晓洲/摄

  近日,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举办“关注罕见病,点亮生命之光”多学科联合大型义诊活动。现场,来自神经内科、感染科、儿科、脊柱外科、内分泌科、药剂科、风湿科、康复科、产科、呼吸科、皮肤科、肾内科等专家组团解答罕见病患者的诊疗问题。

  根据《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的定义,新生儿发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率小于万分之一、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划为罕见病。目前,全球确认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我国有超过2000万名罕见病患者。95%的罕见病无有效治疗药物,约有80%的罕见病是遗传缺陷所致,50%以上的罕见病会在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长期以来,罕见病群体面临着诊断难、治疗难、药物研发难、社会关注度低等问题,使得很多患者在生活交际中“被边缘化”、在治疗中“被耽搁”。


义诊现场。甄晓洲/摄

  中山三院院长助理、罕见病中心主任邱伟教授介绍,2018年,首个针对多发性硬化的口服治疗药物在中国获得上市批准,让小钟等罕见病患者从中获益。就在2022年,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覆盖26种罕见病,对罕见病患者们而言这是极大的好消息。

  经过治疗,小钟重新“学会了走路、生活也可以自理了”。以前她膝盖僵硬无法屈膝,现在恢复了正常。随着身体状况的好转,她开始学习舞蹈,练习瑜伽,对生活变得乐观积极。

  “对于罕见病患者而言,多学科的联合诊治(MDT)对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中山三院罕见病中心副主任、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黄紫房教授说,以前没有很有效的诊断或者治疗手段,加上市民对罕见病的认识不足,很多疾病往往拖到后期才进行治疗,希望大家及早了解罕见病是可干预、可治疗的。


相关:

在新加坡,有一群相声爱好者  中国相声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幽默的内容、平实的语言不仅得到华侨华人的喜爱,也受到众多外国民众的关注。在新加坡,一群相声爱好者创办了闲愉茶馆,为华侨华人和新加坡民众带去欢乐。  创办茶馆 源..

看我们的日子:当众揭露他人秘密,是否构成侵权?  近日,年代生活剧《我们的日子》开播,该剧以三个家庭的故事为缩影,向观众呈现了年代感真实、氛围温暖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画卷,唤起不少观众跨越年代的情感共鸣。剧情中也有许多细节反映出了一些法律问题。..

上一篇: 香港竹韵小集与哈尔滨音乐学院举行交流活动
下一篇: 公益助力山区女性防癌 居家实时监测乳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