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正文

商业服务


更新日期:2018-09-24 18:43:14来源:网络点击:187472

(一)

记忆中。儿时的乡村。电影、杂技、魔术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由于文化的落后。没有更多的娱乐项目。当时的乡村。谁家婚丧嫁娶。叫上一场电影。或请来唢呐队。吹吹打打。热闹异常。皮影戏、木偶戏也会随时捧场。好事的乡民自发地组成自乐班。自带乐器。吼一晚上秦腔。这些都市家道殷实人家的做派。惹得四邻五乡的乡亲们不顾先忙。来凑个热闹。烘托出更大的场面。这也是时年人们所追捧的目标和时尚。

乡村有着它独有的文化特色。乡村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由同一宗族的人们数代人聚居。而形成它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化、亲情文化、处世态度。受地域、自然气候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潜移默化出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

乡村人爱热闹。每每谁家过事。他们都会热心地帮忙。甚或有几个爱好秦腔的乡邻。和事主家略加协商、沟通。仅仅几壶茶水。几盒香烟。开辟一个场所。接上电灯。他们就自带乐器。待事情按照常规进行开始之后。他们就开始了自己的营生。尽情地奉献自己粗旷的歌喉。

更有好事者。看到事主家道殷实或拥有一定的权势。未经主人同意。主动地把电影、皮影戏或木偶戏送上门来。主家也不好开销。在中乡亲的劝说下只好就范。在一片赞誉声中。在一双双“敬慕”的眼神下完成了乡村过事的约定成俗的套路。

(二)

“饲养室”这一名词早已推出了历史舞台。年青的一代或几代。几乎没有没人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东西。更谈不到了解。

在曾经的过去。农业生产队的岁月里。“饲养室”是整个生产队的要害部门之一。因为农耕时代男人是力量。牲口就是财富。这里集中饲养着整个生产队的所有牲口。是整个生产队农业生产的动力源。关乎着整个生产队的生产效益。经济命脉。生产队里安排几个人专门饲养所有的牲口。铡草、喂养、垫土、出圈(清理牲口的粪便)。保证牲口有一个干燥、舒适的生活环境等一整套的工序号规则和要求。要求饲养员一起住在饲养室。

我的祖父曾经是我们生产队的一名饲养员。儿时的我。父亲在外教学。母亲跟着生产队干农活。根本无暇照看我。我常年跟随在祖父的身后。出入于饲养室。耳闻目睹了他老人家饲养牲口的全过程。熟悉饲养室里的一切。熟知饲养员的“工作程序”。祖父对我疼爱有加。在那物资匮乏、失误短缺的岁月里。他尽可能地照顾我。不让我挨饿。每次他在为牲口炒料时。利用手中的一点点“权利”。扣留一部分黄豆或红豆、玉米。炒得很熟。(给牲口的饲料。炒的不会是很熟。熟到七八成即好)。让我既解了馋。又能慰籍经常借、饥饿的肚皮。

祖父把饲料夹杂在喂牲口的草里。让牲口养精蓄锐。长出一身好膘。为农业生产有力可出。一头头牛和一匹匹骡、马、驴被祖父养得膘肥体壮。牲口们为生产队的耕种付出了应有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我们生产队农业生产。保证了各项农业生产任务的完成。按照当时的说法。我们生产队人均产值在全公社名列前茅。相比于其他生产队。我们生产队的人均生活标准一直遥遥领先。周围的村庄人们很是羡慕。附近村庄的人都希望能在我们村找到自己的乘龙快婿。祖父因此还多次受到大队、公社的表彰。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每年入冬以后。隔一段时间。队长就会安排一些劳力。清理饲养室里的牲口粪便。把它推到指定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粪场”。整整一个冬季。不在动它。等到来年春天。春耕生产之前。那堆积如山的粪土。经过发酵。一挖开就能看到热气腾腾。还有那发白的东西。牲口的粪便没有了原本的草腥和臭味。用农人的话说“生粪”发成了“熟粪”。粪料的价值和效益就会成倍的增加。所以每年春天。生产队都会安排一些劳力。组织相当一部分人打碎粪块。碾磨很细小。然后再组织人力拉运到田地里。做好春季准备播种。

我们管打磨粪土的活动叫做“打粪”。每年春天。一男男女女围在一起“打粪”。大家一起劳做。有说有笑。劳作之余。喜欢开玩笑的说一些“荤段子”。或者说一说广播里的新闻;有的人即兴唱上几句;年纪大的人喜欢秦腔。忍不住吼几声。村子里有个年老的人。因为耳朵笨。大家称他为“聋子老汉”。一时高兴。经不起大家蹿嗦。登上粪堆顶。把它当做舞台。吼一段《辕门斩子》、《张良卖布》……。引来大家阵阵喝彩。

村里的饲养室、仓库、学校呈一字排开。位于村中央。我们的初小三年就在村子里的小学度过。经常可以看到生产队长打铃催促村民上工、派活。听到他的谩骂声。也可以看到。为了记工分、年终核算、分粮食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可怜的一点口粮相互谩骂、大打出手。

孩提时代。经常盼望生产队分粮食、分食用油等。尽管每次分的都少得可怜。却是全家人的一个念想。孩提时代的记忆里。生产队长权利至高无上。关乎我们的吃饭问题。根本不敢得罪他。否则。就会有吃不完的苦头。大家都在巴结队长。希望能安排一点轻活。而且多挣一点工分。也好年终有个好的结算结果。最终能多分一点粮食。免得一家人受饿。队长家的孩子因此在我们同伴当中很是强势。经常欺负我们。而我们却不敢反抗。因为大人之间会因之发生矛盾。谁也不想为自己寻找不舒服的感觉。

童年的记忆是苦涩的。也不失其快乐。没有过多的玩项。饥饿经常困扰着我们。每年的春季。几乎家家都会闹春荒。长辈们及早把仅有的口粮精打细算。时不时地夹杂一些野味——槐花、苜蓿、苦苦菜、荠菜、灰灰菜等。保证全家人不挨饿。能接上新粮。每每放学或星期天。我们经常成群结队地挖野菜、“偷苜蓿”(当时的苜蓿是每个生产队用来喂牲口的。刚开春。发出的新芽。嫩嫩的蛮好吃的)、到处寻觅挖药材——柴胡、红胡、黄芪、连翘、槐米、益母草等等;或者打野草帮母亲喂猪。到年底能换回一笔钱。帮助家里度过难关;挖药卖得钱可以补贴自己学习用品花销。或解解馋。

闲暇之时。偶尔向女儿提起。女儿颇不以为然。她根本不相信。更不知道饥饿的滋味。只是觉得新鲜。嘴里还念念有词说野菜的味道真的很不错的。


相关:

情花不再嫣红情花不再嫣红 文/含笑 ­ ­再也无法将你挽留 ­牵你手不舍相送 ­请留下最后一个笑容 ­泪笑中我不再孤独 ­不言的愁淌流心中 ­相思一片痛 ­ 曾在风雨里相逢 却不能与你相守 ­爱..

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无情未必是决绝。我只要你记得。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曾经几度想要..

上一篇: 我若盛开 清风自来
下一篇: 我写的调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