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 正文

三部委发文扶水火无情 持农村体育!体育下乡拥抱四大创业蓝海


更新日期:2022-06-23 20:24:44来源:网络点击:879908

眼下,我国新一轮人口流动格局正暗潮汹涌,自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中西部人口向东部大城市集中的格局已出现回流趋势。

一方面,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超级大城市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只能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而伴随着非核心功能和相关产业的转移和疏解,大批人口也随之流出;另一方面,国家相继出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希望引导广大异地务工群体回流县城和农村做新时代的新农民,尤其是让多达2.9亿农民工能够就近务工、生活和生育,同时鼓励在外大学生积极回乡建设美丽乡村,进而通过乡村振兴和县城城市化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2021年留在本地务工的农民工为12079万人,比上年增加478万人,增速高于外出的农民工。

在乡村振兴和县城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体育也被视为赋能乡村振兴和县城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自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实施后,国家层面在多个政策中均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体育健身产业,打造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通过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运动休闲特色乡村来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安置新农民就业,而面临就业难题的大学生也被鼓励回乡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建设。根据2021年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乡村居住人口为50979万人,为这5亿农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是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幸福中国等国家战略的基本要求,农村体育无疑是一片广阔的体育产业蓝海。

6月22日,农业农村部、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十四五”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17年农业部与国家体育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2018年体育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之后,又一项专门扶持农业农村农民体育发展的政策。

《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体育健身赛事模式不断创新,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力度持续加大。积极构建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经常性举办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开展健康跑(走)、骑行、球类等健身活动。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打造“一地一品、一村一项”农民文体特色品牌。“十四五”期间,遴选150个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基地,推动打造50项 “最美乡村体育赛事”,重点办好全国性的美丽乡村健康跑、农民体育健身大赛、果蔬采收邀请赛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农民体育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客观而言,农村体育是我国全民健身长期以来遗留的一大欠账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低洼地。发展农村体育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实操困境:农村体育场地资源匮乏、农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农村体育活动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农村体育消费活力不足、农村缺乏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但巨大的短板往往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对5亿农民的体育消费进行重点挖潜在内循环时代对拉动内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拉动农民体育消费方面,《意见》给出了经费来源的解决办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体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地方政府进一步扩大农民体育工作经费在全民健身投入中的份额和比重,在实施乡村建设、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等工程项目中,统筹考虑农村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体育部门要研究提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意见,加大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民体育健身事业的力度。”

《意见》明确指出,体育必须坚持重心下沉,将农民体育工作重点放在乡镇,基础落在村屯。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乡村延伸,赛事从专业体育场馆办进乡村、走进园区,把指导服务送到农家。为节约农村体育发展经费问题,此前,《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也提出:“鼓励体育总会向乡镇(街道)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从这个意义出发,本次《意见》的出台意味着,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后,体育也要下乡。

在体育大生意看来,《意见》为中国体育产业人进军农村市场指明了四个创业方向:

一、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缺口极大。《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让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要知道,《“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6平方米。而根据2020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全国体育场地中属于村委会管理的面积为5.85亿平方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这意味着,目前我国乡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15平方米。从目前的人均1.15平方米要提升至2.6平方米,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农村体育场地建设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有望达到预期目标。

《意见》针对这一短板提出,要将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各地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完善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网络,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加快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完善行政村健身设施并逐步向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二、农村体育培训市场需求极大。《意见》要求,到2025年,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有情怀、敢担当、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高素质农民体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乡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培训力度持续加大。将科学健身技能、体育指导管理、乡村体育治理等方面内容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来,从村干部、合作社负责人、企业从业人员中选拔一批农民体育健身骨干,从热心乡村体育的城镇人员中发展一批农民体育积极分子,培养一批有情怀、有担当、高水平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一支懂体育、爱健身、会组织的农民体育工作队伍。

《意见》还要求在农村重点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健身气功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这些要求也让农村体育面临着巨大的体育人才缺口。这不仅需要引入更多体育人才回乡就业,而且也需要体育企业送体育培训下乡,规模性推进体育健身与农民教育培训深度融合,补足农村体育人才缺口。

三、孵化特色农业体育赛事的需求极大。《意见》要求,经常性举办具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体育赛事活动。打造50项 “最美乡村体育赛事”,重点办好全国性的美丽乡村健康跑、农民体育健身大赛、果蔬采收邀请赛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农民体育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显然,想要真正打造一批具有生命力的农村特色体育赛事,需要专业团队的调研、研发、编创、包装设计,尤其是对列入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科学系统的整理挖掘,深化农体融合,挖掘开发农事农艺农技体育健身项目,加强乡村体育文化创作及平台建设,这才能打造出“一地一品、一村一项”农民文体特色品牌。

四、乡村体育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意见》要求,打造一批乡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农民体育健身与休闲旅游等深度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2020年国办出台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就曾提出“紧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探索发展乡村健身休闲产业和建设运动休闲特色乡村。”

通过发展特色乡村体育旅游,不仅可以彰显乡村色体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经济,而且还能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宜居。乡村体育旅游路线也是文旅部和体育总局在遴选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时的重点考察对象和扶持方向。

毫无疑问,赋能乡村振兴,体育大有可为。伴随着各大城市重新开启城市定位并进行非核心功能疏解,我国人口流动格局也迎来新一轮大洗牌。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口回流农村已是大势所趋。面对5亿消费群体,未来农村体育产业同样前景广阔。和父辈们经历的三线建设、上山下乡不同,新时代的体育下乡注定将是推动内循环、拉动内需的新动能。


相关:

分成两半的严复:被曲解的“天演”,被铭刻的“强大”狂风起于漂萍之末,变革也常常潜伏在日常琐细之中,即使是最敏感的人,也未必能洞察先机。1911年9月28日,中国历史上并非至关重要的一天。对严复来说,也同样如此。在这一天的日记中,他一如往常一样简单写道:“..

罗振宇:争夺对自己人生的界说权在6月9日的文化直播间中,我们邀请了罗振宇来讲述了他和阅读之间的故事,听他分享自己在即将步入50岁的年纪上,对个人、对生活的看法。读书人的身份在罗振宇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在他看来,由短视频、推文构成..

上一篇: 博格巴和尤文谈妥,年薪800万+200万欧
下一篇: 阔别2190天,中国球员又要冲击NB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