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你是在“看电影” 不是在“听故事椅组词 ”


更新日期:2018-05-26 15:11:42来源:网络点击:16190

维姆·文德斯有一次跟我说:“大多数的电影都把观众的眼睛给糊上了。”以为他在批评大部分从影人士低俗的图像审美品位。可是他自己的片子让人昏昏欲睡,竟然这样批评别人。所以听过就算,心里并不以为然。

52
《聂隐娘》剧照

现在想来,当然他是对的。谈到电影创作,导演总爱谦虚地说自己无非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观众则笑他连故事都讲不好。“讲”对应的动词是“听”而不是“看”。“看电影”被调包成了“听故事”。这是非常离奇的。

大多数导演以为自己是艺术家或诗人,然而他们其实都是天桥下的说书人。他们创造出了一时洛阳纸贵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只借用了故事本身的力量,然而没有能超越故事本身。

为什么诗人会抨击纯粹讲故事的人?因为说书人坚信向读者提供“流畅阅读”是最高目标。流畅阅读的原罪在于对形式的背叛。纯粹的艺术很少去讨论作品的涵义,因为事物的意义永远是在流变当中。真理存在于形式里。意识形态的批评家往往忽略了这个问题:形式本身就是具有趣味的,即便是在最极端抽象的不可理解的情况下。形状、模式、图案、色彩、声响,都具有吸引全人类的趣味,所以它们具有比我们通常可以理解的意义更深沉的涵义。重要的不是表达什么,而是用美的形式去表达。

关于形式和内涵的讨论,中国早有的最高指标是“文质彬彬”,就是内容和形式如此微妙地调和在一起,以至于不能在它们之间划出一条线来——那就是音乐的形式。儒家认为音乐是圣人教化人民的最佳手段,应该就是这个考虑。然而巴赫作为现代音乐的起始,说明了这个概念还是不完全的。面对学生对他的敬仰,巴赫回答说:“用不着崇拜我。我只是在准确的时间内用准确的速度和力度把手指敲在正确的键上。”形式就是内容。音乐本身就完全渴望达到数学的境界。

作品的力量来自于形式的精准。唱戏的要苦练一辈子,写诗的也要苦吟捻断数根须。这些对形式的认可无需赘言。然而在电影行业,对形式具有深刻见地的大师,依然常常不被人认可或者误读。曲高和寡的法国新浪潮的众多导演是作家出身,身兼二艺,占了先机。小津安二郎是大师中的大师,布列松也是,侯孝贤也是。

说到侯孝贤,他去年上映的作品《聂隐娘》获奖无数,却被人抱怨“看不懂”。其实银幕上的一切都明白无误,这个人在对镜梳妆,怎么让婢女插上发钗,怎么戴上耳环。屋内陈列,衣着相貌,神情动作,凡此种种,尽在眼前,怎么会看不懂。其实他们是想说没听懂,没找到在那画面背后的声音。他们想问:侯导演,你给我看这画面,你想用它说明什么?然而侯孝贤说,只是请你看云,看花,看路边的尘土。于是对这部影片出现了非常两极的评价。有的人自认为这是唐诗的复刻,跳出来批评没听懂的人智商不高;没听懂的人也很无辜,恼羞成怒认为对方在装神弄鬼。

这里已经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看电影究竟看什么——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诚然是叙事的艺术。然而叙事的重点是“叙”,即“怎么说”,而不是“说什么”。“故事”这个概念其实只存在于抽象的层面。虽是同一个故事,但一表达出来就成为了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甚至音乐。它们显然是不同的。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形式。

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伟大之处就是发现了电影这个媒介的本质,挖掘了这个媒介在形式表现上的潜能,并对其中的各个构成元素做出了极为重要的探索,开始了真正的电影叙事。在那之前,电影一直都对戏剧亦步亦趋,直到如今都还陈陈相因,导致影评动辄就谈诸如“三一性”一类的戏剧理论。殊不知电影和戏剧在媒体形式上具有天渊之别。

电影是“时间的艺术”。这个说法让人觉得模糊不清。应该说“电影是基于时间的艺术”。与它相对的概念是“基于空间的艺术”。雕塑、绘画、装置艺术是以空间为重点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当然还有戏剧。虽然戏剧本身也包含了基于时间的表演艺术。但草率地说,戏剧是空间性的,它需要被演出,观众直面舞台。它是在一个空间里处理另外一个空间。演员和观众必须同一时间在同一个地点,才能完成“发出-接受”这一活动。所以它的特性是每次都不一样。而电影是在一段时间里处理另外一段时间。发出者和接受者不在同一时空。它是在现在的时空展现过去的时空。比空间更重要的角色是时间本身。文学、音乐亦复如是。每本书都有第一页和最后一页。每段乐曲都有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时间是真实可以感触的存在,这是长镜头的根本基础。唯有在对时间的明确感知中,我们才能真的去看,去思考,去体会。超越视觉的描绘,超越故事本身,指向无限。另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也是对电影本源的回归。最早先的电影里,时间的维度非常明显,因为一部影片只有一个视角和一段明确的与真实时间相同的时间。随后电影人开始把镜头组合到一起。时间的问题就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每一个镜头从本质上来说都暗示了另外一个时间。两个镜头的组合代表了时间或者空间的变化。这命令了观众必须理解这一变化的目的。于是产生了所谓的“情节”。随着镜头的成倍增加,理解画面的全部涵义就变得几乎不可能,于是电影开始借助文字的力量,一开始是电影院里的解说员,然后是无声字幕,直到有声电影。至此,电影获得了双重叙事的通道。图像和声响在一段具体的时间里互相结合,分离,对立,共振。电影发展到现在具有了极其复杂而迷人的叙事结构。

侯孝贤在这个层面上成为形式的大师,因为他充分动用了构成电影叙事的所有材料——图像、运动、色彩、文字、对白、声响、音乐、时间、节奏等,而不仅仅只依靠故事。让观众意识到他们不是在故事里,而是在“电影院里”。这种回归电影本性的电影并行于“说书人”电影成为一种专门的类型,被称为“作者电影”。在欧洲大陆,它本身就是电影商业院线的组成系统之一。其它地方没有“作者电影”的传统,一些观众把这种门类误认为是低成本制作的地下电影,或者是张冠李戴成为“艺术电影”。所以当他们面对侯孝贤制作精良的、投入商业院线的作者电影时,显得茫然无措。要么觉得挂羊头卖狗肉,要么觉得心里虽然喜欢,却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只好说摄影美极了,考据功夫做得不错,讲故事讲成海明威。如果真只是为了这个,倒也可以不用非去拍电影。


相关:

盛世还是乱世?淑女是个试金石2015年是中国音乐剧的大年,《剧院魅影》《音乐之声》《人鬼情未了》《伊丽莎白》等外国原版音乐剧纷纷登陆,大制作依托大剧场,为国内的音乐剧票房刷出了新数据。据统计,全国音乐剧演出总计超过2000场,观众数量..

杜琪峰这颗老姜 越发辛辣杜琪峰导演新作《三人行》上映以来,评分一路走跌,反映观众由期待到失望的心理转变。但多数人达成的共识往往是以讹传讹的滚动雪球,这部探讨“佛魔一念间”的影片,既能看出杜琪峰现在的创作心态,又与他过往的作..

上一篇: 古典音乐圈也有个“龙泉寺”
下一篇: 从“太子妃”到“余罪”:网剧与电视剧的新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