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印象派及资产并购 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成中国藏家宠儿


更新日期:2018-05-25 17:23:02来源:网络点击:1299

“双十一”国内购物狂欢季期间,社交媒体却不期被“海淘”的中国藏家连番刷屏。这两天于纽约举办的佳士得秋拍上,中国藏家频频掷下大手笔,横扫西方艺术品,不能不令世界刮目相看。当地时间11月9日晚,上海藏家刘益谦以约合人民币10.84亿元购得亚美迪欧·莫迪利安尼的《侧卧的裸女》;一天之后,安迪·沃霍尔的《四个梦露》、卢齐欧·封塔纳的《空间概念,上帝的结局》则以相当于人民币2.28亿元和1.85亿元的价格花落中国藏家。几天前纽约苏富比秋拍上,超过7亿美元的交易额中至少有10%由中国藏家贡献,也就是说中国藏家在2天的拍卖中至少掏出了4.45亿元人民币。

收藏视野不断拓宽

“中国藏家盯上西方艺术品,从个案变成普遍现象,折射出一种可喜的变化。某种意义上说明了中国藏家的国际视野正在不断拓宽。”一位艺术市场研究者告诉记者。

中国藏家“海淘”艺术品已久,足迹遍布欧洲、美国、日本。值得一提的是,前几年,他们追逐的热点几乎无一例外是中国艺术品,尤其是那些流失海外的古董珍品。583.15万美元的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纹扁瓶、1240万欧元的乾隆玉玺、2205万欧元的清朝宫廷画《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822.9万美元的苏轼墨迹《功甫帖》等,均是赫赫有名的“战利品”。也就是最近两三年的工夫,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场上只盯着中国艺术品的情形似有改变,开始“向西看”,把目光投向那些中国本土以外的艺术品。其中被界内视为表示性事件的是2013年11月大连万达集团在纽约的拍卖会上以1.72亿元人民币拿下毕加索的《两个小孩》。此后,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场上购买西方艺术品的热情似乎不断上涨,俨然掀起一股潮流。去年5月纽约佳士得一连几场西方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买家的存在感强大到让人难以忽视。弗朗西斯·培根所作的三联画《约翰·爱德华兹肖像三习作》拍得8080万美元,买家来自中国;俏江南餐饮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兰分别以1864.5万美元和1046万美元拿下马丁·基彭伯格的《无题》和安迪·沃霍尔的《小电椅》;一位私人藏家珍藏80多年的莫奈作品《睡莲》,则被一位中国买家以2704.5万美元的价格竞得。

购买过程也是学习过程

有人直言,在中国买家的追捧下,西方艺术品水涨船高得让人有些“看不懂”。中国买家真的是有钱任性吗?他们购买的艺术品究竟价值几何?

时下,进入中国藏家视野的西方艺术品几乎集中在印象派及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如莫奈、德加、高更、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这类作品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西方经典艺术品,也代表着世界顶级艺术品的水准。一位艺术评论家告诉记者,“印象派及现代主义在西方已经走过百余年历程,它在世界美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已经确立,精品几乎都藏在博物馆、美术馆,市场上的选择其实很少,因而它们每回在拍场上现身总能引起轰动。”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品通常存在官方、学术、市场三重评判标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这三重评判标准将趋于统一,艺术价格回归价值是迟早的事。

不过,需要引起关注的是,海外并非遍地宝藏,即便是号称“蓝筹股”的印象派等西方经典艺术流派的作品,也分精品与平庸之作,并且两者有天渊之别。莫奈、雷诺阿、德加、毕加索等大师的顶级作品高达几千万美元,而他们质量一般的作品几十万美元也能买到。在收藏过程中,藏家自身的艺术鉴赏力以及文化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很多藏家初涉收藏难免有从众心理,追逐大多数人认为好的作品,比如朋友说什么好就买什么,图录封面用了什么就买什么。慢慢地,自己内心的声音会越来越强烈。艺术品收藏,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藏家若能不盲目跟风市场热点,也不为虚荣心所牵引,而是敏锐地洞见市场走向,挖掘被低估的藏品类型,以适当的价格将具备独特艺术价值的作品收入囊中,终会显出独到的市场判断力和审美力。”有着多年艺术市场经验的上海龙门雅集董事长李亚俐告诉记者。


相关:

长城汽车股价大跌 SUV竞争“轿车化”10月,全球汽车股中,有两家公司的股票市值在一个月内蒸发超过200亿元,一家是美国电动车业宠儿特斯拉,市值消失41亿美元;另一家是中国汽车界“黑马”长城汽车,10月,该公司在A股和H股总计损失高达500亿元。 如果说特..

奇瑞两年完成产品梳理 主力车型缩至8款今年上半年奇瑞对外表示将逐步形成包括QQ、风云、瑞虎和艾瑞泽在内的四大产品系列。本周一,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奇瑞现已规划对旗下20余款车型进行淘汰、升级换代,计划到2015年完成四大产品系列,与此同时展开对销售..

上一篇: 《战马》是契机 国家话剧院计划建戏剧研究教育中心
下一篇: “名家带我读经典”活动全场诵读《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