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高通滤波器 童永全:唐卡不易雕


更新日期:2016-06-12 00:07:58来源:网络点击:377913
“当你每天都感觉不到进步,你的艺术生命就结束了。”童永全将此定为座右铭,致力于艺术创作,他大胆地将雕刻与唐卡题材结合,开拓了唐卡艺术新领域。
2012年9月中旬,四川工艺美术精品展在成都锦江大礼堂开展。其中一展台上的几幅“唐卡”作品使得众多观者驻足赏评,引来啧啧称赞。此“唐卡”非彼唐卡,内容虽为藏传佛教典故,却是用木材、铜材抑或青玉制成。脱离唐卡的平面展示效果,该作品运用了浮雕技艺,颇具立体感,使得唐卡中的佛像宝相庄严,四周亭台楼阁玲珑剔透。
在场观众问道:“这么一幅精美的作品售价多少呢?”“这些作品只供人参观,不出售。”展位旁,一位神采奕奕的精瘦男子笑着说道。他,便是立体浮雕唐卡的创作者——童永全。
激辩是与非
“我家世代从事藏族金铜佛造像的生产与加工,从小我便跟随父亲学习,继承了古代传统鎏金、鎏银等特种工艺……”童永全说,因为家庭原因,他从小就受到熏陶,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敬仰与虔诚,至今未变。
童永全指着身旁的一件铜刻浮雕唐卡介绍,“我起先制作的是木刻浮雕唐卡,而这件是青铜铸造的浮雕鎏金唐卡——玛吉拉准像。内容选材于为玛吉拉准在野外修行的场景,属藏传佛教唐卡。”该作品为青铜铸造,因多处缕空,花纹复杂,童永全对其多处搭接浇道,设多处内帽口。浇铸成形后,通过精心打磨,施以传统錾花手法精雕细琢,使绘画纹饰精妙绝伦。唐卡边框及背板用巴西花梨木制作而成,让人不禁唏嘘。令人叫绝的是,作品运用了鎏金技艺,华丽倜傥。
童永全介绍,鎏金是按1:7的比例将纯金、水银化制成金泥。将金泥涂在金属表面,经高温烘烤蒸发水银后,用铜丝刷清洗鎏金面,再用玛瑙扎子扎紧扎亮鎏金面,第一次鎏金完成。考虑到鎏金面的丰厚程度,可数次鎏金。
谈到兴起时,童永全话锋突转,“虽然我在作品上下足了功夫,但还是有小部分人说我的作品不能归类于唐卡。”童永全伸出手,轻拂着作品,周围仿佛沉寂下来,将画面拉回到几年前的唐卡学术交流会上。
“从绘画和制作工艺的角度上说,你的作品不能归类于唐卡。”一位西藏唐卡画派的工美大师直白地道出了自己的观点。童永全听后,不加思索地说:“关于归类问题,我们的角度不一样。我沿用的是唐卡题材,为的是能用新的方式展示藏传佛教文化。名称说得很清楚,唐卡前面加了浮雕二字。”经过激烈地争论,那位唐卡大师释然了,并与童永全合影留念。
除了童永全之外,曾经也有一位工美大师,将唐卡内容用浮雕技艺刻制在巨大的桧木墙壁上。这说明当代许多工美大师,正在尝试全新的方式,去展示传统文化。“我看过那位大师的作品,立体感稍有欠缺。因为我在制作浮雕唐卡时,可以考虑材质的厚度。在木壁上创作,则不能考虑。”童永全又开玩笑地说,“壁画能像我的浮雕唐卡一样摆放在家中吗?”
对于童永全的浮雕唐卡,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唐卡研究鉴定专家和靖认为:“唐卡分为绘画唐卡和工艺唐卡。工艺唐卡包含广泛,可以通过不同的材质表达唐卡中藏传佛教的内容。”在拉萨罗布林卡举办的唐卡展会上,浮雕唐卡曾出展半年,得到了许多藏民的喜爱。童永全说过,对于藏传佛教他抱着“敬畏”心理。他潜心研究唐卡多年,在制作浮雕唐卡时,神明表情及姿态都被原封不动地转移到浮雕唐卡上。“我尊重热爱唐卡艺术,所以我才费尽心力构想,用新的方式将唐卡的艺术魅力表达出来。”
曾经的商人,未来的梦
作为工美大师,童永全曾运用鎏金技艺修缮了彭州龙兴舍利宝塔5米高宝顶塔刹,创造了奇迹;很多经寺也留有他的青铜鎏金作品。其他工艺领域,童永全也积极涉足,像木雕、玉雕等。“作为艺术家,思维要敏锐,视野要广阔,艺术需要碰撞。”他说,创作浮雕唐卡的灵感,正源于一次“碰撞”。
忆及十几年前,他在布达拉宫观赏铜雕佛像,无意听到身旁一位游客嘟囔:“这些铜像真美,能把它们摆在家中多好。”童永全暗笑,“体积那么大,怎么可能摆在家里。买几幅唐卡还差不多……”想到这,童永全一怔,觉得铜像和唐卡似乎有着微妙的关系。
“能不能将雕刻技艺与唐卡题材相结合呢?”童永全认为,西方雕塑作品之所以深入人心,正因为艺术家注重用立体直观的方式表达艺术,将“立体”这一概念融于唐卡,必将效果非凡。
2000年,童永全开始招收国内的年轻木雕匠师为弟子,创办了涌泉制艺工作室。初期,童永全尝试用贵重木材制作唐卡。2005年,他又与弟子创造了铜刻浮雕唐卡;时隔两年,玉刻浮雕唐卡诞生。创作一件浮雕唐卡,少则半年,多则3年,需要大师和弟子的配合。当遇到“开脸”时,童永全会亲自操刀。一件浮雕唐卡是否成功,表现内心世界的佛像脸部表情尤为重要。
“其实以前我是一个商人,后来才成为工艺大师。”童永全说,早期因为家中衰落,他不得不另谋生路,可对于金铜佛造像技艺,仍念念不忘。他决定,先筹集资金,再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年轻时的童永全,曾涉足各种经营领域,干杂食品、摄影器材、服装百货他都做过。
在生意场风生水起后,童永全积累了资金,他决定干回老本行。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成都创立了金铜佛造像研究所,将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藏族金铜佛造像之中,很快他便成为了西南地区鼎鼎大名的佛像雕刻大师。他的产品十分畅销,每年都有几百万的销售额。
“到目前为止,我将自己的所有积蓄和精力都投到了浮雕唐卡创作上。我的梦想是坚持下去,让‘立体’唐卡这一概念深入人心,形成独特的艺术流派。不过我也不年轻了,5年后还不知身体能不能扛住这副重担。”童永全叹了口气。
童永全的“怪脾气”
浮雕唐卡至今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之前童永全并没有急着将作品展示于众,近几年,他与弟子创作的浮雕唐卡才崭露头角。“我的艺术必须反复试验才能面向大众,如果急于走向市场,那必然为市场所左右,真正的艺术不是这么搞出来的。”对待艺术,童永全并不急于求成。虽然童永全这么想,但是他的弟子却熬不住了。
“童大师,我不干了,真是对不住……”一位跟着童永全干了多年的弟子红着脸说道。“为什么?待遇低了?”童永全着急地问。其实他明白,弟子这样做,全归咎于他的“怪脾气”。从事了十几年浮雕唐卡创作,童永全和弟子创造了100多幅作品,可至今没卖出一幅。有眼光的商人早就看到了浮雕唐卡的价值,他们千方百计想要购买一两件作品,都被他拒绝了。
更夸张的是,童永全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只要刻错了细节,整个作品立即作废。即便是这种已遭废弃的残次品,很多老板仍然愿意出高价购买,但他仍不卖,还将残次品毁掉。
不出售,作品本身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这也导致前后近300名木工数十名匠师相继离去。有些是因为待遇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学到木雕唐卡工艺后,毅然背离艺术走向市场。到现在为止,真正可以称得上入室弟子的只剩下十几个。问及童永全是否担心陆续离去的弟子抢他的浮雕唐卡生意时,他坚决摇了摇头,“我巴不得搞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竞争大了,大家就会在艺术性上下功夫。”
现今,童永全期盼一家有实力的企业把他的这批浮雕唐卡全部买下,为它们建造一座博物馆。他认为从艺术角度,抑或企业宣传角度,都是一件好事。他并不打算单卖作品,“我宁愿自己留下来保存,也不希望这些凝聚我和弟子们心血的作品散落世界各地。我希望它们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能够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行列。因为中国工艺美术要发展,凭我一己之力是不行的。”
下一步,60多岁的童永全把目光对准了布达拉宫的坛城。他希望自己和弟子能分别以铜雕和木雕的形式按原比例把它复制出来,这将是一场“大工程”。不知停歇的童永全继续用行动印证他常说的那句话——当你每天都感觉不到进步,你的艺术生命就结束了。

相关:

煎南瓜花人有很多种情绪,正面的或负面的,好的情绪会让我们感觉喜悦、平和,我想安心应该是一种好情绪。安心当下在做的事,而不是做着这个心却在别处。比如,散步时就享受步履的轻盈,买菜时就享受挑挑捡捡的凡俗,做饭时就享受..

教孩子一秒记住欧洲地图,萌翻了!亲子教育微信号qzjy511314喜欢请推荐给您的微信好友欧洲大陆那些密密麻麻的国家在妙笔下变身卡通形象,让人瞬间记住!此版本被奉为“地图痴的福音”,网友们纷纷表示太萌了!留着教孩子不错!

上一篇: 哪来这么多蜘蛛侠
下一篇: 好年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