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哈萨克斯坦,顺丰快递电话上门取件 变化中的十年


更新日期:2023-10-19 23:49:37来源:网络点击:1998267
在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一众外国政要中,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与中国情缘颇深。

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留学中国,说的一口流利中文。除了参加高峰论坛,10月17日上午,托卡耶夫专门抽空前往母校北京语言大学,还用毛笔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同学生交流时,他用中文感慨学校附近的变化:“五道口四道口现代化了!”

在同中国国家主席会面时,托卡耶夫提到,哈萨克斯坦是习主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从第一天起,哈方就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他表态称,“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永远信赖的朋友和伙伴。哈方愿同中方一道,继续坚定相互支持,深化务实合作,密切人文交流,共同打造哈中关系新的黄金30年。”

◆托卡耶夫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言。

托卡耶夫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言。

10月18日,他在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有巨大吸引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重要合作平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积极成果。“哈萨克斯坦将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托卡耶夫说,“未来三年,计划新建1300公里铁路,并建设新的无水港,这些都是哈萨克斯坦大型经济建设项目同‘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生动写照。”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十年间,作为首倡之地的哈萨克斯坦起了何种变化?中哈两国又产生了哪些合作空间和机遇?

中哈互联互通提速

今年5月在西安召开的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签署了互免签证协定。哈萨克斯坦由此成为第一个和中国签署互免签证协议的中亚国家。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意。哈萨克斯坦则是欧亚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据统计,欧洲和中国之间80%的陆路运输,都要过境哈萨克斯坦。

◆中欧班列的货运量近年来迅速增长。

中欧班列的货运量近年来迅速增长。

西北大学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等机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年联合发布的《哈萨克斯坦蓝皮书:哈萨克斯坦发展报告 2022》中列举数据指出,自2013年以来,过境哈萨克斯坦的中欧班列数量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77列增至2020年的4800列,足足增长了61倍。另据哈萨克斯坦官方统计,2022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达23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

此前在莫斯科举行的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上,托卡耶夫表示,哈萨克斯坦正在为欧亚大陆建立前所未有的新运输网络,其目标是将中亚变成大型的交通和物流枢纽。

为此,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东西和南北方向的两条跨大陆运输走廊:“东西走廊”连通中国,向西通过里海穿过高加索山脉到达欧洲;“南北走廊”连通俄罗斯,向南通过其他中亚国家到达印度。

◆哈萨克斯坦正在兴建的跨大陆运输走廊。

哈萨克斯坦正在兴建的跨大陆运输走廊。

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广袤土地上的交通线路,先前仍以苏联时代留下的铁路和公路为主。自南向北穿越哈萨克斯坦连接俄罗斯的突厥斯坦-西伯利亚铁路建于上世纪20-30年代,至今仍是该国乃至中亚的铁路命脉之一。

不过,这一线路较为老旧,运营速度较慢,国内其他干线公路的状况也略有不足。2015年,哈萨克斯坦在《至2020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中提出,将修整近3万公里的公路,并将扩建300多个火车站。

在哈萨克斯坦,目前由中企参与的交通项目包括阿斯塔纳的西南环城公路、卡尔巴套-麦卡普沙盖公路、克孜勒奥尔达至杰兹卡兹公路等项目。就在10月17日,中国中车公司刚刚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国有股份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未来为哈萨克斯坦当地完善轨道交通产业链提供助力。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的中哈连接通道,架起了中哈两国经济和友谊的桥梁。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内的中哈连接通道,架起了中哈两国经济和友谊的桥梁。

除了上述项目,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等项目的成功建成,同样极大促进了中哈两国的互联互通。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连云港成为连接中亚的重要物流节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连云港成为连接中亚的重要物流节点。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另一项重要的交通项目是西侧由土耳其牵头的“中间走廊”计划。该项目从哈萨克斯坦西部的里海港口阿克套出发,用船运穿过里海,对接阿塞拜疆,再经铁路抵达格鲁吉亚和土耳其,最终连接欧洲。相比于过境俄罗斯的“南北走廊”,“中间走廊”可节省约2000公里里程和约15日的运输时间,同时还能辐射到中东地区和高加索国家。

尤当俄乌战事爆发,原先从俄罗斯出海的陆路运输变得困难,“中间走廊”计划也就显得更为紧迫。今年7月,托卡耶夫宣布将加速这条商道的建设,“我们会系统性增加这条航线的货运量,预计到2030年将货运量提高到每年50万个集装箱。”

这一计划也和“一带一路”倡议形成了协作关系。2015年11月,中国和土耳其签署了有关协调“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间走廊”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为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推进各领域合作提供重要政策支持。

助力能源和环境转型

早在2014年11月,时任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公布了名为“光明之路”的新经济政策,旨在通过一系列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银行坏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

托卡耶夫2019年上任后,提倡将引入更多新政策和新产业。今年9月,他在最近的国情咨文中提到,从本质上讲,哈萨克斯坦需要建立高附加值产业集群。“经济多元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托卡耶夫呼吁,应同时发展金属深加工、石油、天然气、煤化工、重型工程、转化和浓缩铀、汽车零部件和化肥等领域。

在新的经济纲领下,这个中亚最大,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正显示出走出后苏联时代的风貌,各方面都在飞速发生变化。

“你看,短短几年,电子支付和电子政务在哈萨克斯坦取得了很大进展。以前办政府文件要跑好多部门,如今在一站式的电子平台上就能做到。”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读书的阿斯卡尔(Askar)告诉《凤凰周刊》,“银行和支付系统也借助疫情很快实现电子化,到处都是二维码支付,这是我们年轻一代能看到的非常大的变化。”

这种效率的提高也给外商投资带来利好。这意味着在基建项目之外,“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还有更多施展空间。

其中,能源和环境方面的转型尤其令人瞩目。作为欧亚中心国家,哈萨克斯坦此前的三十年,经济高度依赖石油气产业,但这一产业既造成了经济结构的单一化,也滋生了腐败和环境问题。2022年年初的抗议和骚乱,也和天然气价格不稳定有关。随着气候变化影响日趋严重,哈萨克斯坦的绿色转型箭在弦上。

2022年,哈萨克斯坦向联合国提交的气候变化行动报告显示,随着全球变暖,哈萨克斯坦也变得越来越热:1991年至2020年,该国气温上升了0.9°C;温度高于30℃-35℃的天数稳步增加。该国南部、西南部和西部地区的升温尤为明显。

这一变化带来了更多干旱、山火和短时间内的大量降雨。今年初夏,哈萨克斯坦东部阿拜州的山火已经导致15人死亡,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受火焰温度高、过火面积大和风力强等因素影响,灭火工作一度面临很大挑战。

世界银行在2021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别摘要中指出,哈萨克斯坦每年小麦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这也是该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极端天气加剧,如果不投入资金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基建和相关设施上,到2050年,哈萨克斯坦的春小麦产量将比现在下降20%-50%,这将给该国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极端天气,哈萨克斯坦制定了《2021-2030年“绿色经济”转型行动计划》《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燃料和能源部门发展构想》等文件,其中包括增加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源的份额,建设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设施等。

在这一能源蓝图中,“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企业投资建设或参与的阿拉木图州卡普恰盖光伏电站、扎纳塔斯风电项目、图尔古松水电站和阿克莫拉州风电项目等,助力了这一绿色转型进程。此外,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的核电技术也有望在未来的哈萨克斯坦核电项目中参与合作。

◆中国的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公交,正在助力哈萨克斯坦的绿色转型。

中国的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公交,正在助力哈萨克斯坦的绿色转型。

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外长穆拉特·努尔特列吾在9月20日投书《日经亚洲》,指出过去五年,可再生能源在该国的能源总产量中已上升至近5%,计划到2027年再增加1.4吉瓦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时,哈萨克斯坦政府还希望将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打造为区域的绿色融资中心。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科创园区。

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科创园区。

应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

十年来,中哈成功实施了几十个重要合作项目。而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内,中哈人文交流合作的步伐也在加大。

如今,中文是哈萨克斯坦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中国也成为最具吸引力的留学目的地之一。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框架内,中哈众多一流高校密切交流合作。例如,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中国高校围绕丝绸之路考古、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等诸多领域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位于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地之一。

位于阿斯塔纳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是“一带一路”的首倡地之一。

未来,中哈还将互设文化中心,哈萨克斯坦将建成传统医学中心和鲁班工坊,两国将进一步深化在教育、科学、艺术、体育、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电影制片等领域的合作。

在哈萨克斯坦青年学者德米尔塔什(Temirtas)看来,未来两国应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尤其是青年人之间的交流。

哈萨克斯坦年轻一代往往认为自己位于“欧亚之间”,既是欧洲人,也是亚洲人。但外界常常将他们视为美国电影《波拉特》里那位可笑且落后的哈萨克斯坦主人公,这让许多人感到懊恼。无论在欧美还是东亚,他们常常会被问到:“哈萨克斯坦在哪里?”“有很多沙漠吗?”

“在中国参加交流活动的时候,我感到很多中国年轻人依然不够了解哈萨克斯坦。”研究阿斯塔纳城市历史的德米尔塔什向《凤凰周刊》坦言。

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希望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能够促进民间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希望外界看到哈萨克斯坦社会的多元和丰富。“在这里,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和苏联时代迁来的中亚朝鲜族都在互相影响。我是哈萨克族,但我们家也会吃朝鲜泡菜,一些亲戚甚至会自己做。当朝鲜族朋友结婚时,婚礼主菜则是哈萨克的马肉面片。”德米尔塔什说。

◆哈萨克斯坦境内有超过100个民族,包括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德意志族和朝鲜族等。

哈萨克斯坦境内有超过100个民族,包括哈萨克族、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德意志族和朝鲜族等。

经贸合作中,许多哈萨克斯坦人已经同中国人建立了友谊。而在经济往来之外,这些居于欧亚之间、成长于冷战后的年轻一代哈萨克斯坦人是格外自信的。

2020年,哈萨克斯坦旅游部门甚至将以往被视为“有辱国格”的电影《波拉特》中的台词“哈萨克斯坦,特别好(Kazakhstan, very nice!)”用作官方宣传,这既是自我调侃,也是在讽刺外界对中亚的无知。

哈萨克斯坦的政局变化也是未来中哈合作项目能否落地的挑战之一。2019年纳扎尔巴耶夫结束长期执政,由托卡耶夫接班。此后的2022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多地发生骚乱,该国能否顺利实现政治过渡成为外界关切重点。

全面执政后,托卡耶夫提出“公正的哈萨克斯坦”愿景,“我们需要彻底改革个人和公共价值观体系。坚决抵制裙带主义、家长作风、腐败和买办主义。”其力图在政治上进行稳健改革,平衡政府权力、加强公民参与,并给予国会更大空间。

2022年6月,哈萨克斯坦以公民投票方式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新的宪法部分削弱了总统的权力,如禁止其近亲担任国家高级职务、减少其直接任命的议员人数、主要地方长官由任命改为总统提名再经直接选举通过等。托卡耶夫称,这一修正案将调整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二共和国”的开始。

但作为中亚国家,身处复杂的地缘政治位置,能否在政治变革、社会革新和维护稳定之间巧妙维持平衡,推动国家发展,将持续考验托卡耶夫政府的施政能力。

不过,经历了政局动荡,又赶上邻国的战争,哈萨克斯坦仍然展现出了发展韧性。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哈萨克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04万亿坚戈(约2174亿美元),吸引外来直接投资280亿美元;贸易额达到前所未有的136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840亿美元。另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中哈货物贸易总额达3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最近一则好消息是:由中企承建的阿斯塔纳轻轨,一度因为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预算、反腐等问题而停工,如今这一项目已重新得到拨款,预计将完成建设。

/ 李琦


相关:

巴以冲突之下,叙利亚局势何以愈发让俄罗斯头疼近日,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伊朗问题专家尼基塔·萨马金(Nikita Smagin)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刊文指出,近期叙利亚局势不稳,正在进一步牵扯俄罗斯的注意力。我们编译了该文,以飨读者。本文观点仅供参考..

首次!美国进攻型武器用于乌克兰战场虽然巴以冲突转移了世界的焦点,但俄乌冲突的烈度丝毫没有降低,反而因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的秘密抵达而升级。据《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英国《卫报》等西方媒体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7日通过社交媒体发表..

上一篇: 朝鲜外相崔善姬冒雨迎接俄罗斯外长
下一篇: 一名日籍药企员工涉间谍罪在华被逮捕,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