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请了万客商城 中国没请俄罗斯,吉达峰会的意义是什么


更新日期:2023-08-09 22:56:06来源:网络点击:1990904
\n

俄乌战争未来的和平方式,

正从“维也纳模式”向“德黑兰模式”演进。

接受读者的点题,简单聊聊吉达峰会的事情。

当地时间8月5日至6日,全球40多个国家代表在沙特吉达开了一次国际峰会,就延迭日久的俄乌战争问题交流意见,探讨和平方案。

此次吉达峰会的前身,是今年6月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当时有包括乌克兰、美国、欧盟各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参会,俄罗斯直接指责这次会议是西方试图组建“反俄同盟”,中国等国的代表则在受邀后拒绝与会。所以那场会议最终成为了一场西方+乌克兰的会盟。

但此次吉达峰会与哥本哈根会议有所不同,有共计42个国家受邀参与此次会议,其中不仅包括乌克兰与美欧等西方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美国在亚太的远东盟友,还有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等之前对俄乌战争态度中立的国家。

最备受外界关注的是,上次受邀参加哥本哈根会议却未派代表参加的中国,此次向吉达派出了代表团。同时,乌克兰与部分西方国家也认为会议的成果与中方的参与颇具“建设性”。

此次会议的规模之大,让俄罗斯方面也不好意思直斥会议就是反俄同盟。外长拉夫罗夫没有表态,只是通过发言人扎哈洛娃和副外长里亚布科夫更为含蓄的表示:这次会议“是个骗局”“是美国试图拉拢中立国家反俄的、注定不会成功的尝试”。

那么这场吉达峰会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试着解析一下。

在近代国际外交史上,有关战争的国际多边会议说到底其实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可以被称为“维也纳会议”模式。

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战争双方都受邀参加会议的,比如1814年的维也纳会议中,法国虽然是反法同盟所针对的对象,但依然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法国代表塔列朗在会上采用了一种非常精明的辩白手段——包括拿破仑在内的整个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叛乱,所以法国的真正合法代表波旁王室也是这场战争的受害国。

拿破仑最恨的人——塔列朗

于是代表波旁复辟王室的法国代表就名正言顺的挤进了维也纳会场。这使得法国在拿破仑战争后受到的处罚非常轻微,很容易就能摘掉战败国帽子。

但另一种模式,对战争劣势一方就不那么友好了,我们可以称之为“德黑兰-开罗-波茨坦模式”或“联合国模式”。

整个二战和二战后对战后国际秩序的讨论,是排除了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战败国的,所以这些峰会最终商讨出的和平方案是要求德日两国无条件投降,战后对其的处罚也相当严厉,甚至时至今日,德日两国依然是在联合国宪章中被打入另册的“二等公民”。

当然,在这两种极端模式之间,也有一些中间形态,比如协调一战后秩序的巴黎和会,德国就受邀参加,但被羞辱性的排除在正式会议讨论之外。只能靠场外斡旋发挥作用。这就是在这个“和会光谱”中更接近“德黑兰模式”的一种中间形态。

总而言之,对于一场大规模战争的参战大国而言,如果无法在战场上谋求速胜以造成既成事实。那么就一定必须避免自己被排除在讨论战后秩序的和平会议之外。而作为中立国,能否进入到这个“圈子”里,也关乎自身的战后影响力。

这一点远比战场上一城一地的得失更重要。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俄乌战争开打之初,中国就一再呼吁要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这场纠纷。

这种呼吁对俄罗斯其实是非常友好的,是帮俄罗斯摆脱困境的最好方式。因为所谓“联合国框架”就是对俄乌战争来说,就是一个“维也纳会议”模式——俄罗斯是会员国,甚至是常任理事国,只要你愿意在这个框架内解决问题,讨论出的最终解决方案无论如何不会对俄过于严厉。

只可惜,给了机会,俄没有抓住。

于是以哥本哈根峰会为标志,今年以来,乌、美、欧等国家开始尝试在不邀请俄罗斯的前提下召开峰会,讨论解决战争问题。这其实是一个由“维也纳会议”向“德黑兰-开罗-波茨坦模式”转变的鲜明信号,是对俄罗斯非常不利的。

吉达峰会有这么多国家愿意在俄罗斯未受邀的情况下参加。说明随着战争的延宕日久、影响越来越大,俄乌战争何时结束、以什么方式结束已经不再是只有当事国关心的问题,想在国际上发挥积极影响力的主要国家都越来越试图参与讨论——说白了,就是大家都等不及了。

这种国际环境,导致了一个国家,即便采取亲俄中立的立场,也无法拒绝这种会议的邀约。因为如果别的主要国家都与会了,唯独你不去,这会降低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未来如果俄乌战争打出某种结果,你不参与事先讨论,会严重损害本国外交利益。

这就是为什么此次吉达峰会中,像巴西、印度等此前似乎较为亲俄的国家都选择受邀参会的原因所在。

而从在此次会议的结果看,能让俄罗斯人感到稍可宽慰的是,这次会议结束后没有发表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这东西的意义何在?它是一种官方的共同态度。没有联合声明,就意味着哪怕是俄乌战争未来的发展中发生了一些触犯会议共识的事情,各方也不必在外交表态时保持一致。

但从各国官方媒体报道都可以看出,共识还是有的。与会各国至少就三个问题达成了共识:一是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要在国际法框架内解决冲突,三是需要保障黑海的粮食贸易安全。

这三个议题其实都非常有可解读的空间。

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相当于给俄乌战争划出了底线,未来哪怕俄罗斯在战场上实现“惊天逆转”,其在战前提出的对乌的那些侵害其主权的条件也不可能再提了,提了就会犯了国际的众怒。

而强调在“国际法框架”内而不再是在“联合国框架”解决冲突,则暗示着俄罗斯正在丧失利用联合国这个自己能参与的平台讨论一个对自己更有利的多边和平协议的机会。

最后,会议特地讨论了黑海粮食贸易安全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信号,因为不久前俄方刚刚因为战局不利宣布中止黑海粮食贸易协议,并警告要中断黑海粮道,试图使用“粮食武器”胁迫国际舆论重新倒向自己。但这个手段现在看来是失效的,黑海粮食贸易的确会影响整个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全球至少80多个国家会直接因此受影响。但正因为这种贸易线路关系巨大,国际社会才更无法允许它被当做一种“盘外招”来要价。这个道理就跟一战中德国宣布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反而导致了美国等更多国家入局一样。

吉达峰会对黑海粮食安全的讨论,也体现了这样一种趋势。

还有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从目前公布的信息看,此次吉达峰会似乎没有对核安全问题进行重点讨论。这意味着俄罗斯方面,尤其是梅德韦杰夫等人通过非官方途径一再叫嚣的“万不得已,我们可以使用核武器!”在目前的国际社会看来压根不存在实现的风险与可能性。

最大的否定,莫过于无视。梅德韦杰夫先生此刻应该很受伤……但我并不想心疼他哪怕一秒钟。

不管怎么说,透过吉达峰会,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新的俄乌战争国际协调机制正在形成。

至少目前,这种协调机制对俄罗斯在战场上肯定约束不是刚性的,但它的确是有效的,以后俄罗斯再继续采用一些“新奇”手段试图改变战局,它需要看的脸色就又多了一层。

而随着这种协调机制在未来的常态化,这个机制下的与会各国也会获得一种机会——各方应该怎样在这场战争后面对必然而来的国际格局变化合理协调大国间的利益,避免在战后形成所谓的“包围网”互相针对,互相猜忌?这是一个破除猜疑链,建立彼此互信的很好的平台。

如果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建立与其他大国间的互信,获得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的充分保证。那么我们对俄乌战争最终结果的可接受区间,就将大幅扩大。

进而,国际共识的达成会加速战局的演化,那么和平的尽早到来,也就都有了希望。

所以吉达峰会的模式,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个难得的机会,需要抓住。

从去年2月至今,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半了,相比洪涝、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战争这种人祸给平民造成的伤亡更加惨烈。

只要和平能最终达成,无论是走“维也纳模式”还是“德黑兰模式”、亦或是产生一个新的“吉达模式”,为了无辜的平民百姓,愿这和平的福音今早降临。

祝福所有向往幸福生活、勇于捍卫自己尊严和自由的人们。

愿善恶终得所报。

全文完


相关:

京津冀等地车险报案超7万件,受损车辆以水淹为主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目前,北京多家保险公司理赔量激增,从保险公司目前接到的报案情况看,受损车辆以“水淹车”为主。   王先生在北京工作,近期的暴雨,让他的车被水淹了。由于他购..

韩国首尔多名公务员收到恐吓邮件 要挟杀害政客  中新网8月9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8日,韩国警方和国会事务处发布消息称,首尔市政府多名公务员于7日收到一封恐吓电子邮件,内容包含杀害政客及引爆炸弹等。   据介绍,发件人在邮件中声称,如果在当地时间8月..

上一篇: 《敦煌英雄》张艺凡角色曝光 化身坚毅巾帼英雄
下一篇: 日本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