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驰援武汉男护士张超超 的“战疫日记”:病房每一分钟都是战斗


更新日期:2020-02-07 22:16:35来源:网络点击:1547440

  中新网西安2月7日电 (记者 边峰 通讯员 刘婷婷)“测体温、量血压、换液体……43床血氧饱和度不高,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50床体温38.6,需要降温;20床的老人需要上厕所……在病房里每一分钟都是战斗。”这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男护士赵春光发回的“战疫日记”。

  1月24日夜,身着迷彩服的空军军医大学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登上飞机奔赴武汉,其中包括来自唐都医院的五名男护士,近日他们发回了自己的“战疫日记”。

  赵春光记录了病房里的紧张“战斗”:“处理完一名患者,有时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下一个床头铃就响起来了。等处理完所有病人,已经累得混身是汗,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憋得头发晕,只是在救治患者时我们像打了鸡血一样,忙起来没有感觉到而已。”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宿舍,总会发现队友送来的物资。 供图 摄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宿舍,总会发现队友送来的物资。 供图

  为了方便穿脱防护服,在到达武汉的当晚,高波波就让战友帮自己剪了个“圆寸”。他在日记中记下了和一位阿婆结下的情谊:“小伙子,你是解放军吧?”“是的,我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文职人员,也属于解放军的一员。”“你们来了,我们就有希望了,明天你还会来看我吗?”“放心吧,我每天都会来上班,我还要等你出院呢。”

  后来,这位阿婆治疗痊愈后出院了。“那天我太高兴了。”高波波在日记中写到。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五名男护士奔赴武汉。 边峰 摄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五名男护士奔赴武汉。 边峰 摄

  被同事们称为“留置针小王子”的徐飞业务精湛,他的静脉穿刺成功率高,可谓“针针见血”,同事们遇到“有难度”的血管时,都会第一时间找他帮忙。在“病房”这个特殊战场,患者的信任、队员们的关怀,令他颇为感动。

  “巡视病房的过程中,得知我们是来自古城西安的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患者们都竖起拇指,我们一起加油打气,互相鼓励。每天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宿舍,在门口总会发现队友已经热好了饭菜,备齐了第二天的物资。”徐飞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内心无比感动,因为这支队伍里从来没有孤军奋战。”

  在武汉“疫线”奋战十多天来,熊定严总结出了与患者沟通的经验:“要让患者相信你,相信你有能力去救治他,这样他才会配合你的工作。”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比如告诉他我是空军军医大学的,我的工作年资及能力,在病情方面你所说的症状能和他自身的症状对得上,这样就初步建立了一个信任。其次,在操作的时候轻柔、熟练地完成操作,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与不适,这样他就会觉得你说的和做的是一致的。最后,在生活上关心他,打个热水,帮忙打开食物包装等,一些细微的动作都会让患者感受到温暖,这样更配合我们的工作,也提高了救治效率。

  “在武汉的这段时间,我常看到各种新闻报道医护人员的辛苦,有的人延期了婚礼,有的人瞒着父母,有的人夫妻双双奔赴疫区,有的人剪去了及腰长发,大家的脸上都被口罩、护目镜勒出了伤痕。”杨小林在日记中表达了对战友们的感动,“但我们无人退缩,我为身在这样的队伍而深感自豪。疫情凶猛,惟愿这一切快点结束,依旧国泰民安。”(完)

【编辑:孙静波】

相关:

疫情一线医生手记:不喝水和憋尿是常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生手记:不喝水和憋尿是常态   中新网宜昌2月7日电 题:疫情一线医生手记:不喝水和憋尿是常态   作者 王冬梅   不知不觉,2020年的脚步走到了2月。距离我从湖北省宜昌市..

河北邢台首例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今日出院  中新网邢台2月7日电 (张鹏翔 李铁锤)7日下午,河北邢台首例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正式出院,这是疫情发生以来,邢台首个治愈出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截至2月6日24时,河北省累计报告确诊新..

上一篇: 全面调查李文亮事件,让正义抵达人心
下一篇: 重庆奉节果农自发捐赠5万斤脐橙驰援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