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导致肺结节?残留环氧乙烷致癌?都是谣传!

2022-12-14 06:51:44 来源:网络

  【答“疫”解惑】

  ◎实习记者 苏菁菁

  按照相关规定,一次性医用口罩经过解析期,出厂时的环氧乙烷残留量不能超过10微克/克,这一浓度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而环氧乙烷本身极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再加上长时间的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戴口罩作为人们新的生活习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日,“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口罩上残余的环氧乙烷致癌”等传闻,让不少人对戴口罩产生了疑虑与担忧。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正确?

  长期佩戴口罩与肺结节发生无直接关系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钱坤介绍,医院体检中心的数据显示,作为长期持续佩戴口罩的典型人群,医务人员的肺结节检出率并未高于医院其他非必要佩戴口罩的群体。“数据表明,长期佩戴口罩和肺结节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钱坤说。

  从口罩的材质来看,按照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执行标准YY0469—2011,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其中内、外层为聚丙烯(PP)无纺布,中间层为聚丙烯熔喷布。

  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钱晓明此前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作口罩用的熔喷布,是由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加工而成的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加工为熔喷布后,在正常的使用时限内,不会产生小分子物质。他指出,聚丙烯在外力的作用下,也可能会变成粉末颗粒。不过,这种粉末颗粒都是以大颗粒形态存在的,很难被吸入肺中。

  对于口罩内层,钱坤表示,口罩内层的原料PP纺粘纤维即使碎裂,结成100微米量级的毛屑进入呼吸道,也会被多重人体屏障阻挡和呼吸道自我清除机制排出,不会产生肺结节。

  “数据显示,只有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通常所说的PM10),才有可能引起尘肺等疾病。100微米量级的毛屑,作为生活中的大颗粒,基本会被我们黏液纤毛系统清除或者被吞噬细胞吞噬,不会形成肺结节。”钱坤说。

  虽然“戴口罩会导致肺结节”这一观点并不正确,但这也提醒我们要注意规范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应当使用符合国标的产品,定期更换口罩。“从医院感染防护的角度来看,要求每4—6小时更换一次口罩。”钱坤说,“当您发现身边的朋友从兜里拿出了一个很软很皱,并且表面毛茸茸的口罩时,应该及时提醒他更换口罩。”

  使用符合国标的口罩可有效保护健康

  “目前绝大多数的口罩消毒采用环氧乙烷,而环氧乙烷确实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钱坤说,“但抛开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按照相关规定,一次性医用口罩经过解析期,出厂时的环氧乙烷残留量不能超过10微克/克,这一浓度不会给人体带来伤害。”

  环氧乙烷属于杂环类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石化产品、也是一种广谱灭菌剂,可以杀灭多种细菌、霉菌及真菌,被广泛地应用于洗染、医药、农药等领域。

  杭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医疗器械检验所所长肖海龙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一个口罩从包装好,到环氧乙烷杀菌,经过7—14天的解析,再经历出厂、仓库、运输、销售等环节,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环氧乙烷本身极易挥发,出厂时已经符合国家标准,再加上长时间的挥发,存在残留并且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钱坤表示,现阶段,环氧乙烷灭菌是医疗器械领域最常见、最普遍、最成熟的灭菌方式,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标的口罩,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

  肺结节产生存在多种诱因

  “近两年新增的肺结节患者,多数是因为升级了体检套餐,由原有的胸片检查改为更清晰的低剂量螺旋CT,或者因其他客观原因进行了胸部CT检查,才偶然发现自己有肺结节。可以说,肺结节患者的突然增加与戴口罩是同一时期内的不相关事件。”钱坤说。

  钱坤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常见的肺结节包括4种,分别是炎症性结节、增生性结节、肺部良性结节和肺部恶性肿瘤。临床数据显示,90%以上的肺结节都是良性。

  “炎症性结节的外在病因是细菌和病毒的侵入,内在原因是机体抵抗力的下降。”钱坤说,“而从事采矿、装修等工作却缺少充分的职业防护,会使自身在短时间内吸入过量粉尘,并超出肺部本身的自清洁能力。这些颗粒物会长期积存在肺泡并形成慢性炎症反应,最终形成增生性结节。”

  钱坤表示,肺部良性结节多在非特定条件下产生,而肺部恶性肿瘤则多由肺部慢性疾病诱发,或由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导致。

  钱坤建议,预防肺结节要注意呼吸道卫生、戒烟,并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佩戴口罩。同时,还要注意居室环境的通风,避免过度装修。平时要多锻炼,增强心肺功能。对于特殊职业群体,要加强职业防护,并定期参加有毒有害工种的职业体检。 【编辑:房家梁】 ,戴口罩导致3d桌面壁纸 肺结节?残留环氧乙烷致癌?都是谣传!

相关:

专家解读:孕产妇、老人、儿童如何度过感染高峰期  ◎本报记者 张佳星  “孕妇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几乎是不传染给胎儿的,因为母体有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屏障——胎盘。”12月1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表示,孕妇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发病率、症状、病程等情况都和普通人群比较接近,重症非常少,所以不必恐慌。  孕产妇如何做好防护避免感染?儿童发热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老年人感染后居家治疗该注意什么?……在抵抗..

货车司机“被个体户”,还是企业“甩锅”的套路  【现场·我在我思】   货车司机“被个体户”,还是企业“甩锅”的套路   一场交通事故让货车司机何某在送货途中不幸离世,也让其家属陷入找不到雇主担责的困境——快递公司称与何某不存在劳动关系,他与第三方外包公司签订的是承揽合同。   这是我前段时间在采访中了解到的事。有货车司机跟我说,在快递运输行业,货车司机与第三方公司签订承揽协议、自己再作为“雇主”另雇一名司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一旦发生事故,..

注意拧紧这些燃气“安全阀”  冬春季是燃气使用高峰期,也是燃气安全事故多发易发期。13日,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公布了17个燃气事故案例,以此提醒市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切勿忽视燃气潜在的危险。  【案例1】  2022年2月10日22时49分,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迎新路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幸福小区南区7号楼一单元疑似发生燃气泄漏。23时30分,通过燃气公司工作人员排查检测,找到发生泄漏的住家,但多次敲门无人应答。联系后得知,户主春节前去海南旅游..

快递员贩卖千余条单号信息被抓  本报讯 记者赵红旗 通讯员步丰雷 快递员冯某非法截留快递单号信息并通过社交软件进行贩卖,近日被河南省淇县人民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2000元。  淇县检察院指控,今年6月,被告人冯某通过某社交软件与一网友结识后,按其要求将获得的1000多条快递单号信息整理好进行发送,非法获利1万余元。8月10日,冯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淇县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认为,应以侵犯公民个..

网购“食品添加剂”制造毒品咖啡因被判刑  □ 本报记者   史万森  □ 本报通讯员 武  慧 张  凯  盯上贩卖毒品的暴利,一团伙大量网购制毒原料,合成制造毒品咖啡因。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警方破获一起制造毒品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缴获原料合成毒品咖啡因近1.6吨,制毒原料1.4吨。近日,该案一审公开宣判,法院分别判决刘某等4人有期徒刑12年至7年。  今年1月初,杭锦后旗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名有贩毒史人员刘某从网..

修满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大学开展美育价值何在  近期,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两个学分方能毕业。此举引发广泛关注。  美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一环。以制度手段大力推广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公共艺术课程,契合推进高等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方向——大学要培养的不仅是某一领域的专门人员,而..

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成立市民诉求排忧解难专班,开通暖心服务电话,打造“一号通一站式便民服务”;急救中心扩容120调度指挥系统,调整接听调派模式,优化调派流程,调整人员班次,全力应对电话呼入高峰;通过面对面问需、零距离服务,为企业解读最新政策,集中力量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复工中的问题与困难……近期,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有力举措,及时回应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新十条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3年来,我们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每一..

麋鹿保护完成“三步走” 从零到万的保护样板  从种群复壮到迁地保护,再到野化放归形成自然种群,麋鹿保护完成“三步走”,30多年来,南海子麋鹿苑“输出”590多只麋鹿,在全国建立45处麋鹿迁地保护地   麋鹿归来 从零到万的保护样板   温顺的雌麋鹿好奇地盯着摄像头,健硕的雄麋鹿顶着王冠一般的漂亮鹿角,角逐鹿王,“湿地精灵”穿过溪流,在辽阔的湿地中奔跑……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在进行。在被网友称为“每..

泡氡温泉对身体有害还是有益?专家建议  专家建议:不宜常泡、特殊人群别泡  泡氡温泉对身体有害还是有益?  ◎本报记者 陈 曦  与其他惰性气体相比,氡易溶于水、油和脂肪,更易溶于空气,因此在温泉开采的过程中,当温泉水经过含氡比较多的地下土壤和岩层时,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氡便溶解于温泉水中,就形成了所谓的氡温泉。   近日,我国北方地区又迎来一轮降温。寒意渐浓,许多人喜欢在这时候去泡温泉。近几年来,一种名为“氡温泉”的温泉品类忽..

我怎么看养老这件事?60后-00后的养老观  60后-00后的养老观   我怎么看养老这件事?   个人养老金制度来了。1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宣布,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先行城市或地区正式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国养老体系第三支柱历经构想、筹备阶段到正式落地执行。   《如何老去》一书作者、医学博士常青写道:“今天,医学必须面对这一新事实:大多数人将活得很长,他们在很高的年龄才会死去。”在此背景下,如何养老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