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械人完成核酸检测

2022-05-09 05:15:34 来源:网络

  跟新冠病毒“赛跑” 他要让机器人完成核酸检测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别怕失败、摔跟头,你要首先承认不行,才有可能行。

  赵志军 宁夏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分子诊断组组长

  接受采访的两个小时,宁夏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分子诊断组组长赵志军,总要不时看看微信。

  “不好意思,现在是非常时期,我得随时了解标本分派情况,并快速组织安排检测。”赵志军又总结式地补充一句,“现在要论严格管理,我觉得除了部队就数医疗机构了,只要有情况,随时准备出发。”

  自2020年1月24日凌晨宁夏发出第一份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以来,截至2022年4月28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分子诊断组已检测核酸样本106万管。赵志军便是这个团队的“主心骨”。

  “殚精竭虑”是44岁的赵志军对过去两年的总结,他两鬓的白发记下了每个艰难的检测日夜。

  近日,赵志军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荣誉,他神情依旧凝重:“新冠病毒太‘狡猾’了,现在还不是能喘口气的时候。”

  “每天都面临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

  赵志军走路很快。这也难怪,坐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急筛查的“前哨岗”,严峻的形势容不得他慢条斯理。

  2020年初建立快速检测体系和应急处置预案的情景,赵志军至今记忆犹新。

  “为啥叫新冠病毒?就是因为它是新的冠状病毒,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到底会不会传染、怎么传染,最开始没人清楚。”赵志军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由于防护物资匮乏,连检测人员的防护服和N95口罩有一部分都是社会捐赠的,但这其中有一些物资并不一定符合医疗卫生防护标准,还需要靠专业理论和以往的防护经验来发现其中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那段时间,实验室出现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必须要考虑优化核酸检测流程并规范操作技术要领。”赵志军回忆道。

  然而,彼时大家所理解的防范,仅仅是如何正确穿脱防护服。

  参照诊疗指南、依靠自身经验,赵志军带领分子诊断组在标本接收、病毒灭活、自动化核酸提取、扩增检验及报告发放等方面进行反复研究,探索建立起了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规范。此外,他们还与时俱进,根据国家政策和疫情发展形势不断提高检测能力。

  “自第一份核酸检测报告发出后,我们每天都面临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赵志军感慨道,“在初期,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两眼一抹黑、深一脚浅一脚。”

  在指导小组成员前,赵志军要先自学,自己摸索出操作要领,然后再传授给他人。为了保证实验室不停工,他琢磨出许多独到经验,诸如针对实验室核酸污染问题,将实验室划分为14个监测区域,同时建立通风系统以快速消除核酸污染。他还把实操“妙招儿”贴在办公室玻璃上,很快就铺满了整面墙。

  同时,作为分子诊断组组长,赵志军还要协助科室主任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急筛查方案、技术流程和质量体系文件的撰写,处置各种应急突发状况。

  疫情之初,由于送检标本量极大,分子诊断组成员每天早晨7点半交接班,次日凌晨三四点回家,取下口罩,他们脸上都是深深的勒痕。

  后来,实验室升级为国家第八片区公共检测实验室之一,实行24小时工作制,这种高强度工作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

  想起最初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赵志军最想感谢的,是他的团队。“接下任务后,12名组员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没有一句怨言。”他感慨道。

  “把所有经验都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

  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快速、准确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2020年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分子实验室改造升级项目获得自治区卫健委批准。截至目前,实验室已符合全送新风系统的P2+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具有两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拥有二代测序、一代测序和荧光定量PCR仪等设备,能够完成日检万例、分型鉴定和快速检测等任务要求。

  科学防疫,核酸检测打了“头阵”,赵志军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鉴于疫情时有发生,必须要储备充足的检验人才,自2021年以来,他带领技术骨干在医学实验中心展开技术培训。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已有65人具备新冠核酸检测证,两人能够和他一样完全具备独立分析判断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我把所有经验都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只希望他们能在协助新冠疫情筛查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赵志军说。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量大并需要值夜班,赵志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如何解放劳动力,他萌生了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代替人工的想法。

  2020年,赵志军承担了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2019-nCoV快速诊断技术与互联网+AI预防控制体系的研究》项目,取得了多项科技应用成果,如“智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技术标准”的草案、“疫情筛查+预检分诊系统的开发与应用”“PCR扩增空间的理论化和实践”等。

  特别是在“智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技术标准”项目中,赵志军利用机器人自动化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受到全国实验室仪器及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6)相关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肯定,并建议其进一步修订为“智能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技术标准”,于是他带领团队成员再次展开攻坚。

  自从接下这项工作,赵志军周末便很少休息,“只要有时间,头脑也清醒,就在琢磨到底怎么弄”。“制定国家标准,是要给全国带头,一丝一毫的闪失都不能有。”他说。

  “生命有限但学习一定是无限的”

  一场疫情,让久居幕后的检测工作站到了“C位”,也让赵志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自疫情暴发以来,他和团队就因抗疫突出表现获得了单位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

  其实早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赵志军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就已开始。

  早在2018年,他就主持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开始了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的血流感染病原菌早期精准诊断、实时动态报告和临床应用的研究。

  在该项目结题时,赵志军已开发出血流感染病原体诊断的新型技术体系,即“声微流控捕获血液病原体(细菌)+高通量测序诊断PANEL+荧光药敏技术”。这项成果正在进行进一步临床验证和转化前研究。

  这些成果的取得与赵志军爱学习、勤思考的习惯是分不开的。

  赵志军自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微生物学专业,但他从不觉得自己聪明。“我每一个单项都不比别人强,笨鸟先飞吧,综合起来可能会稍微好一点。”他说。

  “生命有限但学习一定是无限的,不学习分分钟就被淘汰了。”赵志军特爱买书,除了专业书籍,还涉猎很多理论和思维拓展类书籍,如《基因传》《枪炮、病菌与钢铁》《上帝的手术刀》《生命的未来》都是他的心头好。有时,下班了他愿意在办公室看会儿书再离开,他也因此成了待在科研楼里时间最长的人。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成长,更离不开环境熏陶和平台支撑。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推出了各种政策激励员工研发创新成果,赵志军说,正是在这种创新环境中自己渐渐成长。

  他所在的宁夏临床病原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在宁夏科技厅和依托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支持下,形成了临床病原微生物耐药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研究等3个研究方向,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122项,发表学术论文182篇,为宁夏临床病原微生物耐药性快速检测和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并率先在自治区内提出了“细菌耐药三级防控体系”的概念。

  作为该实验室副主任,赵志军在自我精进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研究生和科研骨干。

  他很喜欢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和团队成员、学生归纳总结科学问题,然后通过现有技术手段或医工融合技术开展研究,以获得一些创新性成果或结论。

  “经常学生们还不知道我怎么想的时候,我就把自己否定了。工作中需要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别怕失败、摔跟头,你要首先承认不行,才有可能行。”赵志军说。 【编辑:卞立群】 ,跟新冠病山丹军马场 毒“赛跑” 他要让机械人完成核酸检测

相关:

宋贵伦:真正考验一个城市的是下层基本  宋贵伦:真正考验一个城市的是基层基础  宋贵伦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社会建设促进会会长,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会长。曾任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书记、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主任,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著有《北京社会建设概论》《十年磨一“建”:社会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回归社会建设:四十年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建设现代化之路》等。  在北..

靓景明居社区书记王凤: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  靓景明居社区书记王凤: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  5月7日,通州区杨庄街道靓景明居社区解封。  “大家脸上有笑容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又回来了。”靓景明居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凤介绍社区封控11天,大家并没有消沉,凝心聚力守护家园。  一起并肩战斗后,王凤说社区居民对居委会有了新的认识,关系也更亲近了,“他们在走近我们、了解我们,我们也被他们感动着。”从事社工12年来,王凤说社工群体正在被越来..

北京多区发布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  北京多区公布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  “北京海淀”官微昨日发布消息,海淀区在全区设立第一批206个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后续将继续发布常态化采样点信息。  目前,北京多区已公布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东城区设立第一批139个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西城区设立263个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朝阳区设立292个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点,石景山区、通州区、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密云区、..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防晒“神器”竟是珊瑚“杀手”  科技日报北京5月8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最丰富、最具经济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尽管珊瑚礁具有巨大的环境和社会经济价值,但由于一系列人为压力因素,包括海水温度升高、沿海养分污染和过度捕捞,珊瑚礁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衰退。近年来,外用防晒霜中的一种化学成分羟苯甲酮已被确定对珊瑚健康构成威胁。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6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

设计答题板 让居平易近排队测核酸不再死板  设计答题板 让居民排队测核酸不再枯燥  隔离之前,孙爱琴在居民排队做核酸检测时,用自制的答题板让居民答题。受访者供图  ●石景山区南路东社区党委书记孙爱琴  从5月4日算起,5月8日是石景山区南路东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爱琴隔离在居委会的第四天。这四天当中,她的活动范围就是几平方米的办公室。孙爱琴人不能出去,但是处理日常事务还是毫不含糊。  “虽然我在隔离当中,但是电话永远不断,居民反映的各..

“态靶辨治” 辅佐患者快速转阴  “态靶辨治” 帮助患者快速转阴  近日,随着患者清零,吉林省长春市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等多个方舱陆续“休舱”,各医疗队也圆满完成了救治任务。  在接到医疗救治任务后,长春中医药大学迅速组建了一支157人的医疗队,全面接管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院,负责管理564张床位。医疗队历经46个昼夜,鏖战1104小时,累计收治患者1602人,治愈出院患者1480人。  作为一家中医方舱医院,北湖奥体中心篮球馆方舱医..

为医护人员做暖心饭菜  为医护人员做暖心饭菜  ●顺义区富各庄村第一书记言承浩  近期,北京疫情出现反弹,顺义区富各庄村第一书记言承浩和村里的工作人员几乎“连轴转”工作。“五一”假期,在顺义区开展区域性核酸检测工作中,看到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持续工作十分辛苦,言承浩想到为他们做饭。  早上7点,他到村口商店挑选食材,洗切炒,趁着午前为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送去饭菜。一连四天,村里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吃到了别样的工作餐。 ..

上任第一天就住进了临管区  上任第一天就住进了临管区  ●朝阳区美景东方社区书记张松涛  早晨5点30分的闹钟准时响了起来,张松涛从起身到洗漱完毕,花了不到十分钟。4月28日凌晨一点,张松涛接到任命,成为朝阳南磨房地区美景东方小区空缺已久的社区书记,他从值夜班的单位带上三套换洗衣物,没回家,匆匆住进了美景东方小区。  上任第一天,就住进了临时管控区,张松涛甚至没来得及与新同事们一一寒暄,便抓紧布置工作任务。在临时管控期间,张..

四省市连系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四省市联合医疗队为患者全方位“解忧”  【同心守沪抗疫】  在上海城市足迹馆定点医院的宣传墙上,各类慢性病、基础病的健康宣教手册用挂绳穿连着,供患者随时取阅。这样由医务工作者打造的温馨的“角落”在医院里随处可见。从心理咨询到康复锻炼,从健康科普到人文关怀,由陕西、福建、云南、上海四省市组成的联合医疗队自接管足迹馆定点医院以来,强强联手、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救治和关怀。  足迹馆定点医..

声音嘶哑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出格标识  声音沙哑成为社区工作人员的特别标识  ●朝阳区潘家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娜  凌晨5时,闹钟准时响起。张娜揉了揉眼睛,从床上坐起来。这一觉,睡了不到5个小时。  洗漱完毕,穿好衣服,简单收拾,她赶到了单位。   又是大规模核酸检测的一天,张娜提醒自己,“战斗”还在继续,坚持住。  从4月25日起,朝阳区对生活工作在朝阳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这几天,作为朝阳区潘家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娜和同事们每天都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