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译《旅宿》特装版:随夏目漱石走进山林

2023-10-11 14:23:04 来源:网络

最近,丰子恺翻译的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旅宿》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丰子恺翻译出版《旅宿》65周年全新纪念版。

丰子恺译《旅宿》特装版:随夏目漱石走进山林

《旅宿》既可以看作是一本小说,也可以看作是游记散文。书中描写的是一位画家为了摆脱俗世的羁绊,背着画箱来到深山,一路沉醉于旖旎的春光和秀丽的风景。到达落脚的旅宿后,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和各种离奇的故事让画家在“非人情”的世界流连忘返。奇妙的故事情节中充满了夏目漱石对于艺术、美学和东西方文学的独特见解。

夏目漱石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他的代表作有《我是猫》《三四郎》等。这版《旅宿》中特别收录了丰子恺的《塘栖》这一篇,因此这本书的另一位作者是丰子恺。

早在小说《旅宿》出版之前,夏目漱石就在给友人的信中称,“代表我的艺术观以及部分人生观的小说,像这样的小说,开天辟地以来,未曾有过。”而他个人对于这部小说的期待是“只要在读者的头脑中留下一种感觉——一种美感就可以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目的。”

丰子恺将夏目漱石引为知己,曾在文章中称“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他们的人生观接近,艺术观相似,审美趣味趋同。因此,丰子恺先生翻译《旅宿》,相较于其他译者更容易把握夏目漱石原作的精髓,也更能够真正呈现原作的独特之处。而且,丰子恺十分钟爱《旅宿》,引用《旅宿》的文章多达九篇,也曾两次翻译《旅宿》。足可知他对于《旅宿》的上心。

《旅宿》日文名是“草枕”,丰子恺翻译时,定为“旅宿”,一方面是意思更为清晰明了,便于国内读者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契合小说内容所写——画家旅行到山里,并留宿。总体来看,丰子恺译本,一方面注重保持原作的风貌,充分展示《草枕》的文体和神韵,另一方面,也并不忘充分发挥作为散文作家对文字特有的敏感和把控力。丰译版,句子文白相间,文采四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书中有很多对于人生的思索,丰子恺译文为:“从难处的世界中拔除了难处的烦恼,而把可喜的世界即景地写出,便是诗,便是画。或者是音乐,是雕刻。详言之,不写也可以。只要能够即景地观看,这时候就生出诗来,涌出歌来。诗思虽不落纸,而璆锵之音起于胸中。丹青虽不向画架涂抹,而五彩绚烂自映心目。只要能够如此观看自身所处的世间,而把浇季溷浊的俗界明朗地收入在灵台方寸的镜头里,也就够了。”

此书特别设计了丰子恺先生的手稿折页

此书特别设计了丰子恺先生的手稿折页

《旅宿》作为一部小说,其情节性不强,也没有特别的强烈冲突,而是颇具散文风,作者以淡淡的笔触,讲述了一位画家的经历,他厌倦都市,背着画箱只身逃离,走进山林,走进山村,接触这个世界里的事事物物,见识形形色色的人,感受山野独有的自然风光。画家在这里,发现一切,更体会一切,咂摸着,思考着。在阅读的过程中,借由画家的心和眼,且看、且听、且想、且悟。让自己的心从日常的嘈杂、无奈、疲惫中解脱出来,获得短暂的休憩。而那些对于艺术、对于自然的思考,自是能够启发生活的发现,增长艺术的见识,对于自然的感受和抒发亦会留存心间,成为日常生活里的养分。

《旅宿》中,画家一次次的际遇丰富着小说的内容——他遇到了马夫、老妇、娜美姑娘等,接触了剃头匠、僧人等,与形形色色的人有过交流,他避开了都市的纷纷扰扰,在这偏僻的、幽静的山村,尽情享受着自然风光,看落英缤纷,听细雨霏霏,泡咚咚泉水,并随时以画笔、以文字记录下自己真切且细碎的感受。在阅读时,读者也可以跟随画家的脚步、心和眼,过一段不必追赶、不必慌张的隐逸生活。

丰子恺译《旅宿》特装版:随夏目漱石走进山林

作为纪念版,这本《旅宿》的包装也别具匠心,比如书的礼盒,沿着山脊而打开,正好与小说主人公——一位画家走进山里的活动轨迹一致;礼盒打开,背面所画的插画,也是内文所提狩野派代表画家的经典作品。走进乡村,亲近大自然,发现如诗如画的世界,这正是小说主人公的切身经历,而小说在外在呈现形式上也是此意。

此外,在得到丰子恺家人的亲自授权后,特别设计了丰子恺先生的手稿折页,折页保留了丰子恺翻译稿的原貌。

,丰子恺dnf怎么打红字 译《旅宿》特装版:随夏目漱石走进山林

相关:

残雪这位中国作家,为什么在国外更受欢迎?近两年诺奖颁奖前后,残雪的名字就会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今年尤其如此,她的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今年在瑞典出版,译者正是当年翻译莫言作品的那位,出版后引起瑞典各大报刊媒体的讨论。诺奖结果公布前的几个小时,残雪高居博彩公司赔率榜第一名。然而,一旦获奖者不是她,她的名字便再次在国内消身匿迹。残雪是谁?如果不是因为诺奖,知道她的人并不多,读过她作品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一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得诺奖的..

“五月的玫瑰”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23,与北岛、贝列西共赴诗的国度深秋时节,诗意生长。10月15日-11月6日,由诗人北岛发起、创办的香港诗歌节基金会,将在北京、秦皇岛、上海、杭州、中国香港等地举办“五月的玫瑰” ——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23系列活动。10月21日-22日,部分活动将在秦皇岛·阿那亚开展,以朗诵、舞蹈、音乐、对谈等多种形式,对话阿根廷当代国宝级诗人迪亚娜·贝列西(Diana Bellessi),邀请所有爱诗者的参与。本次活动由唐小兵策划。“请不要畏怯于诗歌,她如人类心灵一般深..

诺奖没有颁给残雪,而是给了这位“21世纪的贝克特”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约恩·福瑟:“因其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声音。”(“for his innovative plays and prose which give voice to the unsayable.”)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官方网站,给出了更多关于约恩·福瑟的补充:“他用挪威尼诺斯克语写成的巨著涵盖多种体裁,包括丰富的戏剧、小说、诗..

写作是超脱,也是壮胆 | 9月新书,推荐这 14 本9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请查收本月新书推荐——如果你对女性写作感兴趣,本月书单既涵盖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本月有两位推荐人不约而同推荐了她的作品)新近在国内出版的两部作品——小说《羞耻》与对谈录《写作是一把刀》,又有直接探讨女性创作的“德博拉·利维女性成长三部曲”第一部《我不想知道的事》。如果你对更为广泛的女性主义话题感兴趣,上野千鹤子的新书《无薪主妇》与孔慧怡《五四婚姻》不容错过。上..

民间文艺走向新时代,有哪些变与不变?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久远的历史、广泛而丰富的内容与复杂深厚的社会关联性,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李守白在开幕式上发言9月26日,第五届上海民间艺术成果展在上海市文联文艺会堂展厅开幕。此次展览的主题为“变与不变——走向新时代的民间文艺”,力图用创新的表达方式,展现当下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求发展的可喜景象。展览内容包括长三角名家大师邀请展、优秀作品征..

无论做了多少家务,似乎总有更多在等着我“无论我做了多少,似乎总有更多在等着我。”这种感觉对很多女性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家里牙膏、卫生纸快用完了,阳台的衣服早就干了,只有母亲会注意到,这些举手之劳的家务,除了家中的女性之外,好像大多数人不知道主动去做。而且,大多数家庭成员把做家务视为“帮妈妈的忙”,而不是做该做的事……长久以来,男性和女性都习惯相信这种迷思,认为女性先天就是比较擅长这类事情。而事实上,没有人先天更擅长什么。然而,其实日..

穿越极寒之地,她是“死亡公路”上唯一的女卡车司机“我(埃米)是一名女作家,也是沉默的家暴受害者。她(乔伊)是一名卡车司机,在美国最危险的公路上跑运输。”在某次被家暴后,埃米决定“出逃”,前往阿拉斯加,与乔伊见面。两位女性一起穿越666千米的致命冰路,在属于自己的车里,她们无须解释与证明什么,也不用再寻求他人的肯定。在道尔顿公路,在北极荒野的狼群与驯鹿前,在乔伊的大卡车上,两位女性互相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埃米开始明白,她所钦佩的乔伊的勇气和韧性..

上了班以后,才知今生唯爱自由 | 重读陶渊明凡是不朽的文学作品,都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每个时代都可以对它作出不同的解读,常读常新。陶渊明的作品至少有两篇,一是《桃花源记》,一是《归去来兮辞》,是永远不能道尽的。如果说,《桃花源记》是渊明社会政治理想的结晶,那么,《归去来兮辞》则是渊明道德人格实践的记录。桃花源旋开旋闭,幽眇难寻,真所谓“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归去来兮辞》由仕而隐,乐天知命,一切实实在在,读之即在目前。前者系念..

十九世纪的妇科男医生波齐:没有空窗期,每次都很真诚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是个地道的法国迷,对这个国家的种种如数家珍,奉福楼拜为文学偶像,曾被评价为“最具法国味的英国作家”。据《巴黎评论》的记者写,他家图书室的墙上,挂着一张乔治·桑中年时的绝佳照片,是纳达尔于1862年拍摄的,还有福楼拜一封短信的原件。尽管如此,在邂逅萨金特这幅《在家中的波齐医生》之前,他也从未在19世纪的法国著作中见过这位塞缪尔·波齐医生。画中人的猩红色长袍实在是很精美,它很长,从脖..

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 | 聂鲁达逝世50周年巴勃罗·聂鲁达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马尔克斯说:“巴勃罗·聂鲁达是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凡他触摸的东西,都会变成诗歌。”聂鲁达1904年生于智利帕拉尔,19岁出版第一部诗集,20岁享誉全国,被誉为“人民的诗人”。1971年,聂鲁达获诺贝尔文学奖。于他自己而言,固然任何一个作家都想获诺奖,但媒体的叨扰和多年陪跑带来的疲惫却也让人烦恼。他戏称,诺奖获奖者的庆典和外省小城的小学发奖仪式相似。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