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2023-07-07 09:20:21 来源:网络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如今,短视频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浏览和消费习惯,成为现代人“杀时间”的第一大利器,其内容的碎片、杂糅免不了被众多人诟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却为短视频做出辩护,她认为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或许可以说,短视频正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本文原刊于公众号“文汇报”,公众号“保马”推送其完整版。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文 | 毛 尖

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现代小说发生后,三十万字就应该是小说的天花板。为什么呢,因为时空变化了。这是一个“读秒时代”。以前,我们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要开一天一夜,我们等恋人的信,一个星期,很正常,后来,列车提速,三天信不到,死期。再提速,12个小时。然后有BP机。然后有手机。然后有微信。微信后的度量衡还可能是以前的度量衡吗。一个微信过去,一天没回,基本可以分手了。所以,在爱情“秒回”的时代,三十万字足足够了。

三十万,三万,微信上看到三百字,就已经是长篇。影像也是,八十集电视剧,八分钟看完,搞得短视频满天飞,专家学者一脸肃杀出来警示,短视频横行天下,以后人类会失去长阅读能力。

但我不这样想。坦白说,作为一个短视频服用者,我也没脸以人文学者的调门批评短视频。我承认我在短视频上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虽然这个形式本身可以被批评,但用碎片化阅读,返祖返图像、短注意力经济、内容变现、流量变现来批评短视频也实在太容易,说到底,时代的选择总有其强劲的理由。

► 中国短视频平台生态图谱(图源:公众号“艾媒服务号”)

► 中国短视频平台生态图谱(图源:公众号“艾媒服务号”)

詹姆斯伍德有一个词,用以批评当代小说,叫“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他把扎帝史密斯的《白牙》,鲁西迪的《她脚下的土地》,还有托马斯品钦的《梅森与迪克逊》,还有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放在一起批评,他说这些小说都像是永动机,“充满了非人的故事,人物不是真正的活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伍德的批评是否准确另说,不过,我很赞同伍德的一点是,对这些文本的歇斯底里状态的抓取。

► 《无尽的玩笑》[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初版 / 2023-4

► 《无尽的玩笑》[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初版 / 2023-4

这个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已经是当代宇宙的运行法则。别的不说,我们人文学科就非常歇斯底里,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一个课题接一个课题。文艺逻辑更如此,看看我们的影视剧,就是不断地制造爱情事故,你事故我事故他事故,结束之后再来一轮大中小型各款事故。刑侦剧也是,一个嫌犯整不出新戏,那就再拖一个嫌犯进来,这种游戏式扩句,构成今天的全部语法。而短视频是什么?短视频不过就是把时代的这种歇斯底里结构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出来,它们快速地把过程抽干风干,用神经病批评神经病。

在这个意义上,短视频就是时代的自我揭露者。它们有时确实像文化恐怖分子,予取予夺,但短视频创造的文化极端主义,也会迫使冗长的歇斯底里文本改变套路,迫使他们改变速度和长度。

► 影视剧《甄嬛传》截图,如今演变为日常交流或表达情感的表情包

► 影视剧《甄嬛传》截图,如今演变为日常交流或表达情感的表情包

同时,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胶囊,我也不觉得会必然引发长注意力的涣散。再说了,长和短,已经需要被重新定义。AI时代的阅读,GPT整理给我们的阅读任务,都是巨无霸的,即便是整本书阅读,在AI时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的碎阅读。而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也不能再用传统的视野去看短视频。相比长视频、长阅读来说,很多人会觉得短视频就是浅阅读,但实际上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甄嬛传》里的某些经典台词,在短视频里不也被无数用户理解和创造出了几十种意思,甄学十级,不也是在短视频里发生的吗。

► 《甄嬛传》十周年甄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来源: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 《甄嬛传》十周年甄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来源: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所以,我是愿意站在危险的位置上为短视频辩护。不管怎样,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同归于尽的很大可能。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如果没有短视频,工地小天鹅,田间舞者和歌手,也不会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多任务打开”的阅读新时代,极短主义带来的新狩猎阅读,我们用不着在新时代刚刚发生的时候,就慌不择路地进行围剿吧。而说到底,这个时代还能带着人文研究者一起玩,就比任何其他巨变时代都仁慈很多。

,短视频就是这爱奇艺会员怎么取消自动续费 个时代的形式

相关:

北京小伙带的头?从足球到田径网球,全球都在冲入体育场内梅西与阿根廷队来到北京的时候,一位球迷冲入场内引爆全球媒体。似乎,从此时开始,冲入体育场内成为了一种潮流,而且开始被环保人士所利用。当时中国球迷冲入场内拥抱梅西的行为,被称赞勇敢,让人羡慕。随后C罗球迷也不落后,在葡萄牙队的比赛中,也出现了球迷冲入场内拥抱C罗的场面,梅西和C罗2位足坛巨星,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都相当给球迷面子,堪称足坛一段佳话。在这样的情况下,冲入体育赛场似乎成为了潮流,开始被人利..

梁靖崑林高远惨败出局!樊振东创造乒坛名场面,与韩国名帅闲聊北京时间7月6日下午,2023年WTT球星挑战赛卢布尔雅那站比赛继续进行。混双1/4决赛,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楚钦和孙颖莎延续了良好状态,以大比分3-0横扫韩国组合林钟勋和申裕斌,晋级四强。女双1/4决赛,国乒全新组合王艺迪和蒯曼直落三局战胜芦茨和帕瓦德。男双组合梁靖崑和林高远则以大比分1-3爆冷负于法国队的勒布伦兄弟组合,无缘四强!本次比赛,是中国乒乓球队第一次以全主力阵容亮相国际赛场。此前的WTT常规挑战赛突尼斯站和萨..

登哥和利拉德撞上了,是福是祸?哈登的交易流言就像摁下暂停键,利拉德的交易流言如火如荼。一般来说,实体店的橱窗不会出现两个相似的产品,如果必须都摆上去,橱窗就会重新设计,凸显主打产品。在目前的球员交易市场,利拉德更像是主打产品,受人追逐,在流言中,利拉德定了交易下家为热火,仍然有超过5支球队想要成为他的新东家,还有更多的球队试图成为交易的桥梁,吃不上肉也能喝口汤。利拉德比哈登小一岁,上赛季入选全明星和最佳第三阵容,但登哥也不是..

皇马从巴萨手中抢夺的,是怎样的18岁妖人?几天前,在休赛期“百无聊赖”的欧联杯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突然无厘头地发出一段个人集锦。这个片段时长1分35秒,交互近2万次,观看超过160万次。画面上的轻盈、灵动和大视野,专属于早在足球游戏中声名鹊起的18岁费内巴切攻击手、土耳其国脚——阿尔达·居莱尔。或许,欧联杯官方社媒的小编已经预感到了什么,这样一次常规推送,大抵隐藏着一句潜台词:赶紧再发他一次吧,这个孩子以后就是欧冠的人了。2022-23赛季曼城纪念画册《..

石与心:夏目漱石的爱与哀愁然而,过去的一切都像梦一般从眼前消失了,剩下的只是一片大地。——夏目漱石《道草》漱石研究卷帙浩繁,我不想对此赘述。我倒是希望能给广大读者呈现漱石作为鲜活个人和情感丰富的艺术家的一面,一起靠近和感受漱石这个人。——约翰·内森《夏目漱石传》漱石仿佛用望远镜去回看一般,尝试将那四十年如电影胶片一样快放了一遍。如此一来,明治时代的元老也不过成了“虫豸”一样渺小的东西,明治时代的四十年也不过一瞬而已。——..

“平权行动”违宪:大学录取的公平正义是什么?6月29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学和北卡罗莱纳大学基于“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 又译“反歧视政策”)的招生违反宪法。“平权行动”主张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在入学、就业中收到优先照顾,自推出时起就广受争议。本次裁决为实践了近六十年的“平权行动”画上了句号,首席大法官罗伯茨在裁决意见书中称:“学校必须考量学生的个人经历,而不是种族。”而反对该裁决的自由派大法官在意见书中写:“在法律上认定的不分..

夏天到了,谁会嫌T恤多呢1920年,T-shirt 第一次作为正式词汇出现在韦氏字典里。也是这一年,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人间天堂》里描述了叛逆青年布莱恩前往预科学校的行装:“六套夏天穿的内衣、六套冬天穿的内衣、一件运动套衫或者叫T恤衫、一件针织套衫、一件大衣、冬天的衣物等等物品。”——据说,T-shirt 这个叫法就是由此传开的。作为一块流动的公告牌,T恤乘载着各种信息:人生哲学、经济状况、婚恋意识、性取向……感染上艾柯所谓“自我意识流行病..

林峥谈近代北京公园及其文学文化想象林峥(章静绘)公园是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为因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创造的产物,它是现代都市之心,是城市规划中始终挥之不去的乌托邦理想。在中国,“公园”一词古已有之,指称的却是官家园林,与西方public park的概念完全不同。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的《公园北京》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近代北京的过程。以公园为视角,该书呈现了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文学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

《耘:每当有人醒来》:星星们不再独自发光2000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出现了“文学教育的复兴”现象,其契机为一大批优秀作家从社会各界汇聚到了高校——如王安忆去到复旦大学并开设了写作课,刘震云、阎连科和王家新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飞宇调入南京大学……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莫言担任主任,之后小说家苏童和余华、诗人欧阳江河和西川等多位老师的加入,让北师大的文学教育有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局面。2014年以后,当来自全国各地..

“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是一种真切的纽带" | 6月新书推荐“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曾是一种真切的纽带。一个阅读中的人看似与周围的一切相隔绝……然而阅读中也有很大的公共因素,它存在于那些你和其他人读过的书。”本月新书推荐其一《我以文字为业》中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每位阅读者慰藉,阅读尽管有其私人的一面,然而通过文字产生的隐秘联结,或许更为牢固。每个月的新书推荐,其实也是我们试图通过共享阅读经验与趣味,来达成这种联结。本月新书——有莫言的剧本《鳄鱼》,此书不仅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