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2023-07-05 05:15:44 来源:网络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如今,短视频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浏览和消费习惯,成为现代人“杀时间”的第一大利器,其内容的碎片、杂糅免不了被众多人诟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却为短视频做出辩护,她认为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或许可以说,短视频正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本文原刊于公众号“文汇报”,公众号“保马”推送其完整版。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文 | 毛 尖

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现代小说发生后,三十万字就应该是小说的天花板。为什么呢,因为时空变化了。这是一个“读秒时代”。以前,我们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要开一天一夜,我们等恋人的信,一个星期,很正常,后来,列车提速,三天信不到,死期。再提速,12个小时。然后有BP机。然后有手机。然后有微信。微信后的度量衡还可能是以前的度量衡吗。一个微信过去,一天没回,基本可以分手了。所以,在爱情“秒回”的时代,三十万字足足够了。

三十万,三万,微信上看到三百字,就已经是长篇。影像也是,八十集电视剧,八分钟看完,搞得短视频满天飞,专家学者一脸肃杀出来警示,短视频横行天下,以后人类会失去长阅读能力。

但我不这样想。坦白说,作为一个短视频服用者,我也没脸以人文学者的调门批评短视频。我承认我在短视频上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虽然这个形式本身可以被批评,但用碎片化阅读,返祖返图像、短注意力经济、内容变现、流量变现来批评短视频也实在太容易,说到底,时代的选择总有其强劲的理由。

► 中国短视频平台生态图谱(图源:公众号“艾媒服务号”)

► 中国短视频平台生态图谱(图源:公众号“艾媒服务号”)

詹姆斯伍德有一个词,用以批评当代小说,叫“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他把扎帝史密斯的《白牙》,鲁西迪的《她脚下的土地》,还有托马斯品钦的《梅森与迪克逊》,还有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放在一起批评,他说这些小说都像是永动机,“充满了非人的故事,人物不是真正的活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伍德的批评是否准确另说,不过,我很赞同伍德的一点是,对这些文本的歇斯底里状态的抓取。

► 《无尽的玩笑》[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初版 / 2023-4

► 《无尽的玩笑》[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初版 / 2023-4

这个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已经是当代宇宙的运行法则。别的不说,我们人文学科就非常歇斯底里,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一个课题接一个课题。文艺逻辑更如此,看看我们的影视剧,就是不断地制造爱情事故,你事故我事故他事故,结束之后再来一轮大中小型各款事故。刑侦剧也是,一个嫌犯整不出新戏,那就再拖一个嫌犯进来,这种游戏式扩句,构成今天的全部语法。而短视频是什么?短视频不过就是把时代的这种歇斯底里结构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出来,它们快速地把过程抽干风干,用神经病批评神经病。

在这个意义上,短视频就是时代的自我揭露者。它们有时确实像文化恐怖分子,予取予夺,但短视频创造的文化极端主义,也会迫使冗长的歇斯底里文本改变套路,迫使他们改变速度和长度。

► 影视剧《甄嬛传》截图,如今演变为日常交流或表达情感的表情包

► 影视剧《甄嬛传》截图,如今演变为日常交流或表达情感的表情包

同时,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胶囊,我也不觉得会必然引发长注意力的涣散。再说了,长和短,已经需要被重新定义。AI时代的阅读,GPT整理给我们的阅读任务,都是巨无霸的,即便是整本书阅读,在AI时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的碎阅读。而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也不能再用传统的视野去看短视频。相比长视频、长阅读来说,很多人会觉得短视频就是浅阅读,但实际上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甄嬛传》里的某些经典台词,在短视频里不也被无数用户理解和创造出了几十种意思,甄学十级,不也是在短视频里发生的吗。

► 《甄嬛传》十周年甄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来源: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 《甄嬛传》十周年甄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来源: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所以,我是愿意站在危险的位置上为短视频辩护。不管怎样,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同归于尽的很大可能。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如果没有短视频,工地小天鹅,田间舞者和歌手,也不会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多任务打开”的阅读新时代,极短主义带来的新狩猎阅读,我们用不着在新时代刚刚发生的时候,就慌不择路地进行围剿吧。而说到底,这个时代还能带着人文研究者一起玩,就比任何其他巨变时代都仁慈很多。

,短视频就是这安全教育网 个时代的形式

相关:

黄永玉:你想我嘛,你看看天看看云嘛逝者黄永玉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酷老头儿黄永玉走了。他那么爱笑,那么乐观,仿佛已提前就这件事劝过我们一样,朋友们呀,不要哭。1924年,黄永玉出生于湖南的凤凰小城。十二三岁的年龄,就离家外出谋生,开始漫长的漂泊,他去过福建、上海、香港、北京,也到过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翡冷翠,在山区小作坊里当过童工,也在街头巷尾支摊画过画。木刻和画画呢,都靠自学的,一路学下来画下来,自成一派,后来成了中国画院院士,当..

“身为一名鱼贩,我很努力,很努力了”本文的作者林楷伦在《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中,讲述自己作为第三代鱼贩的经历。父亲赌光家产之后,对正在读书的他说,不要读书了,回来卖鱼。对于鱼贩这个职业,林楷伦讨厌过它、拒绝过它,但现在他熟悉它、理解它。林楷伦以鱼贩的视角,记述鱼市的竞标、商业与人情,除了卖鱼之外还有情感的一面。记忆中对生活和贩鱼永远耐心的阿公;有在台风天卖客人涨价鱼的烂咖仔;他会一边吐槽一边细数身为鱼贩的职业病,也会从行业的角度出..

上海是不需要介绍的城市上海,其身份声名远扬,魔都、东方巴黎、国际都会……许多人倾慕其独特的现代化景观、艳羡那份文艺的氤氲气氛。就像杨早在书中写道:“上海是不用介绍的都市。常常被用来与北京比较,‘双城记’。它越大,越迷人。你就越容易迷失其中。”然而,当精明、雅致、排外等形容词成为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时,追踪其过往,探寻根系和缘由,似乎成为了一门文化的必修课。在近期出版的新书《城史记》当中,杨早讲述了他经历过的十座城市,其..

蔡斌专访!首次回应质疑:为何首发不变、不换人?网友听完不淡定结束了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分站赛之后,中国女排主力阵容终于迎来一段难得的休息调整时间。期间,主教练蔡斌接受了一次媒体采访,引发网友热议!关于“为何一套阵容打到底?”“如何看待最后一轮击败美国女排?”“总决赛首发阵容是否会变?”“如何看待球迷的吐槽?”等问题,蔡斌均做出相关解读,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过,在采访内容经媒体报道之后,网友又不淡定了!8胜4负 进军总决赛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在主教练蔡..

外籍教练眼中的中国足球青训:要多些乐趣,少些“唯赢球论”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马邦杰)青训问题是困扰中国足球进步的一大障碍,迟迟无解。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项目启动之后,一直在探索提升中国足球青训质量的路径。新华社记者借此接触到几名为中国足球青训工作的外籍教练,在谈及中国足球青训时,他们言语中不乏真诚和忧虑。要少些“唯赢球论”哈利·辛克格拉文此前是荷兰阿贾克斯俱乐部资深球探,曾任中国U22国足助理教练,也在大连、上海、广州等地执教过青训队伍,现任全国足..

中国足球青训调研:教育配套做得不实,球也很难踢到较高水平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马邦杰)在体教融合的推动下,中国足球青训被赋予显著的体教融合时代特色。做好足球青训的体教融合,是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核心课题。2021年5月份,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目前,共遴选出上海、成都、武汉、深圳、广州、长春、重庆、大连、青岛、北京、延边、苏州、杭州、西安、梅州和..

许家印确定广州队目标:今年保级、明年冲超!许家印主持召开俱乐部管理会议7月4日,许家印主持召开恒大足球俱乐部管理会议,会上明确提出了俱乐部今明两年的目标、夏窗引援和球员转会的原则。会议上,恒大足球俱乐部确定目标是:今年保级、明年冲超;夏窗引援的原则是:必须是恒大足校出品的球员,同时年龄不得超过23岁;球员转会的原则是:从今年起,核心主力球员必须满3年方可转会。另外,许家印表示:“俱乐部全体人员要进一步弘扬‘狼性十足、协同拼搏、坚韧不拔、锤炼..

林峥谈近代北京公园及其文学文化想象林峥(章静绘)公园是十九世纪中期西方为因应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问题而创造的产物,它是现代都市之心,是城市规划中始终挥之不去的乌托邦理想。在中国,“公园”一词古已有之,指称的却是官家园林,与西方public park的概念完全不同。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峥的《公园北京》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近代北京的过程。以公园为视角,该书呈现了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文学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

《耘:每当有人醒来》:星星们不再独自发光2000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出现了“文学教育的复兴”现象,其契机为一大批优秀作家从社会各界汇聚到了高校——如王安忆去到复旦大学并开设了写作课,刘震云、阎连科和王家新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飞宇调入南京大学……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莫言担任主任,之后小说家苏童和余华、诗人欧阳江河和西川等多位老师的加入,让北师大的文学教育有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局面。2014年以后,当来自全国各地..

“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是一种真切的纽带" | 6月新书推荐“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曾是一种真切的纽带。一个阅读中的人看似与周围的一切相隔绝……然而阅读中也有很大的公共因素,它存在于那些你和其他人读过的书。”本月新书推荐其一《我以文字为业》中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每位阅读者慰藉,阅读尽管有其私人的一面,然而通过文字产生的隐秘联结,或许更为牢固。每个月的新书推荐,其实也是我们试图通过共享阅读经验与趣味,来达成这种联结。本月新书——有莫言的剧本《鳄鱼》,此书不仅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