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2023-07-04 11:22:01 来源:网络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如今,短视频正在改变互联网用户的浏览和消费习惯,成为现代人“杀时间”的第一大利器,其内容的碎片、杂糅免不了被众多人诟病。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却为短视频做出辩护,她认为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或许可以说,短视频正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的最好的方式之一。

本文原刊于公众号“文汇报”,公众号“保马”推送其完整版。

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

文 | 毛 尖

作家毕飞宇说过一句话很有道理:现代小说发生后,三十万字就应该是小说的天花板。为什么呢,因为时空变化了。这是一个“读秒时代”。以前,我们从上海到北京,火车要开一天一夜,我们等恋人的信,一个星期,很正常,后来,列车提速,三天信不到,死期。再提速,12个小时。然后有BP机。然后有手机。然后有微信。微信后的度量衡还可能是以前的度量衡吗。一个微信过去,一天没回,基本可以分手了。所以,在爱情“秒回”的时代,三十万字足足够了。

三十万,三万,微信上看到三百字,就已经是长篇。影像也是,八十集电视剧,八分钟看完,搞得短视频满天飞,专家学者一脸肃杀出来警示,短视频横行天下,以后人类会失去长阅读能力。

但我不这样想。坦白说,作为一个短视频服用者,我也没脸以人文学者的调门批评短视频。我承认我在短视频上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我始终坚定地认为,短视频,就是这个时代的形式。虽然这个形式本身可以被批评,但用碎片化阅读,返祖返图像、短注意力经济、内容变现、流量变现来批评短视频也实在太容易,说到底,时代的选择总有其强劲的理由。

► 中国短视频平台生态图谱(图源:公众号“艾媒服务号”)

► 中国短视频平台生态图谱(图源:公众号“艾媒服务号”)

詹姆斯伍德有一个词,用以批评当代小说,叫“歇斯底里现实主义”,他把扎帝史密斯的《白牙》,鲁西迪的《她脚下的土地》,还有托马斯品钦的《梅森与迪克逊》,还有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放在一起批评,他说这些小说都像是永动机,“充满了非人的故事,人物不是真正的活人,不是完整意义的人。”伍德的批评是否准确另说,不过,我很赞同伍德的一点是,对这些文本的歇斯底里状态的抓取。

► 《无尽的玩笑》[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初版 / 2023-4

► 《无尽的玩笑》[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初版 / 2023-4

这个歇斯底里现实主义,已经是当代宇宙的运行法则。别的不说,我们人文学科就非常歇斯底里,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一个课题接一个课题。文艺逻辑更如此,看看我们的影视剧,就是不断地制造爱情事故,你事故我事故他事故,结束之后再来一轮大中小型各款事故。刑侦剧也是,一个嫌犯整不出新戏,那就再拖一个嫌犯进来,这种游戏式扩句,构成今天的全部语法。而短视频是什么?短视频不过就是把时代的这种歇斯底里结构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出来,它们快速地把过程抽干风干,用神经病批评神经病。

在这个意义上,短视频就是时代的自我揭露者。它们有时确实像文化恐怖分子,予取予夺,但短视频创造的文化极端主义,也会迫使冗长的歇斯底里文本改变套路,迫使他们改变速度和长度。

► 影视剧《甄嬛传》截图,如今演变为日常交流或表达情感的表情包

► 影视剧《甄嬛传》截图,如今演变为日常交流或表达情感的表情包

同时,短视频,作为一种文化胶囊,我也不觉得会必然引发长注意力的涣散。再说了,长和短,已经需要被重新定义。AI时代的阅读,GPT整理给我们的阅读任务,都是巨无霸的,即便是整本书阅读,在AI时代,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的碎阅读。而从研究的角度看,我们也不能再用传统的视野去看短视频。相比长视频、长阅读来说,很多人会觉得短视频就是浅阅读,但实际上短视频带来的不一定就是浅阅读,《甄嬛传》里的某些经典台词,在短视频里不也被无数用户理解和创造出了几十种意思,甄学十级,不也是在短视频里发生的吗。

► 《甄嬛传》十周年甄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来源: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 《甄嬛传》十周年甄学十级学者统一考试(来源:豆瓣“后宫·甄嬛传”小组)

所以,我是愿意站在危险的位置上为短视频辩护。不管怎样,短视频里藏着这个时代的灵魂。全世界短视频创作者联合起来,未尝没有时代美学的新可能,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同归于尽的很大可能。但我们也可以想想,如果没有短视频,工地小天鹅,田间舞者和歌手,也不会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多任务打开”的阅读新时代,极短主义带来的新狩猎阅读,我们用不着在新时代刚刚发生的时候,就慌不择路地进行围剿吧。而说到底,这个时代还能带着人文研究者一起玩,就比任何其他巨变时代都仁慈很多。

,短视频就是这安装马桶 个时代的形式

相关:

黄永玉:你想我嘛,你看看天看看云嘛逝者黄永玉1924年8月9日-2023年6月13日酷老头儿黄永玉走了。他那么爱笑,那么乐观,仿佛已提前就这件事劝过我们一样,朋友们呀,不要哭。1924年,黄永玉出生于湖南的凤凰小城。十二三岁的年龄,就离家外出谋生,开始漫长的漂泊,他去过福建、上海、香港、北京,也到过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翡冷翠,在山区小作坊里当过童工,也在街头巷尾支摊画过画。木刻和画画呢,都靠自学的,一路学下来画下来,自成一派,后来成了中国画院院士,当..

“身为一名鱼贩,我很努力,很努力了”本文的作者林楷伦在《清晨鱼市与深夜书桌》中,讲述自己作为第三代鱼贩的经历。父亲赌光家产之后,对正在读书的他说,不要读书了,回来卖鱼。对于鱼贩这个职业,林楷伦讨厌过它、拒绝过它,但现在他熟悉它、理解它。林楷伦以鱼贩的视角,记述鱼市的竞标、商业与人情,除了卖鱼之外还有情感的一面。记忆中对生活和贩鱼永远耐心的阿公;有在台风天卖客人涨价鱼的烂咖仔;他会一边吐槽一边细数身为鱼贩的职业病,也会从行业的角度出..

上海是不需要介绍的城市上海,其身份声名远扬,魔都、东方巴黎、国际都会……许多人倾慕其独特的现代化景观、艳羡那份文艺的氤氲气氛。就像杨早在书中写道:“上海是不用介绍的都市。常常被用来与北京比较,‘双城记’。它越大,越迷人。你就越容易迷失其中。”然而,当精明、雅致、排外等形容词成为这座城市的刻板印象时,追踪其过往,探寻根系和缘由,似乎成为了一门文化的必修课。在近期出版的新书《城史记》当中,杨早讲述了他经历过的十座城市,其..

卞之琳:沟通中西诗艺的“寻梦者”中国新诗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在挣脱传统诗歌文言用语和韵律形式束缚的要求下,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而进行创造的。当它脱离了民族传统诗歌的轨道,努力重建自身艺术传统的时候,始终面临着一个与生俱来的、带有永恒性的命题:如何在外国与民族诗歌艺术营养的双重吸收中,寻找和沟通中西诗歌艺术之间的深层联系,建立现代民族诗歌新的道路和规范。这是中国新诗八十多年来一个最美丽的梦想,现代许多杰出的诗人都为这个梦的实现做过..

《耘:每当有人醒来》:星星们不再独自发光2000年以后,各高校相继出现了“文学教育的复兴”现象,其契机为一大批优秀作家从社会各界汇聚到了高校——如王安忆去到复旦大学并开设了写作课,刘震云、阎连科和王家新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飞宇调入南京大学……其中备受瞩目的是2013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莫言担任主任,之后小说家苏童和余华、诗人欧阳江河和西川等多位老师的加入,让北师大的文学教育有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局面。2014年以后,当来自全国各地..

“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是一种真切的纽带" | 6月新书推荐“人们共享的书籍经验曾是一种真切的纽带。一个阅读中的人看似与周围的一切相隔绝……然而阅读中也有很大的公共因素,它存在于那些你和其他人读过的书。”本月新书推荐其一《我以文字为业》中的这段话,充满了对每位阅读者慰藉,阅读尽管有其私人的一面,然而通过文字产生的隐秘联结,或许更为牢固。每个月的新书推荐,其实也是我们试图通过共享阅读经验与趣味,来达成这种联结。本月新书——有莫言的剧本《鳄鱼》,此书不仅跳脱..

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头绪,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读书笔记我们在抄书你来吗?前几日,读书君和好久不见的实习生抄书君说,大家都想再次看到读书笔记。此时的抄书君,已经是工作三年的科技公司产品经理,长期浸泡在价值判断和逻辑拉扯的环境里,忽视了对太阳、诗歌和眼泪的感受力。相信许久不见的大家,也经常如此。嗯好,那让咱们一起捡起读书笔记。书中总有小块的自由,希望大家经由此处,游到云海里,跑进山里去。参与方式:直接在本文后留言,摘抄你特别喜欢的书中部分。我们会选取留..

傍晚携爱人散步、饮冰酪。浴。过夏天的 13 种方式今夏的高温来势汹汹,未至七月却堪比三伏。让人回想起加缪对酷夏的描述,“这么走着的时候,一直觉得血老往头上涌”。闷热与汗流浃背是夏天的副作用,燥热总是无法令人愉悦。但可别因此就讨厌了夏日啊!其实,夏天蕴藏着无尽的魅力与乐趣。否则莎士比亚就不会说:“我能否将你比作夏日,你却比夏日更可爱温存。”否则村上春树也不会说:“可能的话,最好在明亮些的地方见,季节但愿是夏天。”夏季的热,是消暑的理由,让吃喝玩乐..

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尤其表现在吃的方面苏东坡的乐观态度,尤其表现在吃的方面。文人墨客的舌尖大都敏感,能在寻常的食物中品出不寻常的滋味。孔子收徒,弟子最好能拎几条腊肉来做学费。“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他对吃的主张。大才子金圣叹临上刑场,耳语儿子一个吃食密招,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味。苏东坡对待口腹之欲,似乎更接地气,透着人间的暖意。苏东坡苏东坡曾跟好友刘贡父聊起一种美味,三白饭,是他儿时常吃的,味道之好,无法比拟,通常一口气能吃三大..

“有事情可以抱怨总比没有好。” | 雷·布拉德伯里“有些时光就像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有些夏日拒绝结束。”——雷·布拉德伯里今天分享的是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废公路》。主人公一家自驾开上一条乡野的废公路,一路上景色惬意怡人,但妻子总担心这条无名之路上会有未知的危险出现,尽管如此,在儿子和女儿的欢欣鼓舞下,男主人公还是把车继续开了下去。这场短途冒险会遇上什么,谁也料想不到。惊喜还是惊吓?最终你总会有所看见,有所收获。读雷·布拉德伯里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