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镇》:中国最普通的乡村古镇中,女性怎样生存

2023-03-13 07:58:23 来源:网络

2021年,媒体人易小荷回到故乡自贡,在家乡的一个陌生小镇待了整整一年。她在这里采访近百位当地居民,与她们成为朋友,并最终打捞出十二位女性挣扎求生的故事,这些故事汇集为《盐镇》这本书。

易小荷去到的古镇叫“仙市古镇”,它距离自贡市区仅有是一公里,古镇中心很小,若画个圆圈,直径距离也就一公里有余,当地人的形容:“点根火柴的工夫,就能在镇上逛一圈。”古镇的辖区总人口约为四万,女性占到其中一半。易小荷观察到,这些女性仍旧重复经历着古老时代的轮回。贫困始终是古镇女性必须时刻抗争的敌人,而伴随贫困的是见识的狭窄和环境的逼仄,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来自家庭成员的欺压。

“这是一个男性相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地方,婚姻和贫困成为套在女性脖子上的双重绞索——我目光所及的古镇女性,无一例外都在挣扎着求生,从十六七岁的辍学少女到九十岁的老妪,所得固然各不相同,努力却都一般无二。而生活本身的重压之下,她们还要遭受来自男人的普遍歧视和暴力。”易小荷在序言中写道。

易小荷认为,这样的小镇没有地方志,也没有成文的大事记,更无任何关乎女性的记载。她们默默无闻,终其一生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她们如何存在、如何生活。而正因为如此,她们才格外值得被观察与记录。

值此书出版,易小荷与历史学家罗新、作家蒋方舟进行分享,大家一起聊了聊乡镇女性的情感、生活与命运。这些女性以肉身与命运相搏,也带给我们一个知之甚少的乡土中国。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一份直指女性系统性困境的扎实证词

这是女性对于女性命运的又一次郑重的记录。十年前梁鸿以《在梁庄》记录了中国的转型之痛,易小荷的《盐镇》再次以性别之眼捕捉到巨大社会转型中,小镇女性们的彷徨与愤怒。

《盐镇》中,作者写下这些女性的名字和年龄:90岁的陈婆婆(1932年)、63岁的王大孃(1959年)、59岁的钟传英(1963年)、50岁的童慧(1972年)、40岁的黄茜(1981年)、37岁的曾庆梅(1985年)、35岁的梁晓清(1985年)、35岁的陈秀娥(1987年)、26岁的詹小群(1996年)、17岁的黄欣怡(2005年)。

她们是早早辍学在小镇叱咤风云的00后幺妹,经济独立却惧怕离婚的女强人,面临家暴威胁却选择复婚的媒婆,历经四嫁开猫儿店的九十老妪……她们的遭遇在她们生活的环境中看似极为稀松平常,但却是触目惊心的。

关于盐镇的写作,易小荷谈及,自己在做媒体的时候就写过很多这种边缘的、卑微的人。上海、北京、纽约这些大城市的故事总是千篇一律的,并且在中国,只有一个北京、上海、深圳,但却有四万个乡镇,这里的故事才是我们知之甚少的、更广阔的真实中国。

内页

内页

乡下人的哀歌

易小荷说,在这样一个遥远的古镇,女性的生活空间是极为逼仄的。

在《盐镇》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故事里都有别人,一个人的经历像是另一个人的镜像,因为乡土中国是熟人社会,大家相互之间像树枝一样勾连在一起,甚至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逼仄的、穷困的生活让她们无暇关心外面的世界,“陈婆婆是完全留在过去时代传统父权制、夫权制文化下一步没有走出来的人,她根本感受不到外面时代的变化。”

在《这里没有我的母亲》的故事中,陈秀娥以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证明着当生活于乡土中的人因为突然的变故而不得不走向城市、去接触更为复杂的社会时,她们极为有限的知识和阅历,会使她们一次次被意外击中,总是没有转圜的余地。

在《白鹭飞走了》这章,黄茜讲述自己第一次离开小镇去到重庆上学的经历,“晕得天旋地转的时候,车子进入隧道,噪音陡然隐匿,光线昏暗,洞穴一茬接一茬,就像俯着身子干活久了起猛的瞬间,引发不辨方向的眩晕。”

这种“眩晕”体现在书中每个从小镇跨入大城市的女性身上,就像这章的标题“白鹭飞走了”所写的一样——故乡已经远离,城市却无法落脚。

易小荷说:“看一个地方的女人,老人,动物,就能打开一个切口,了解到那里真正的内核。”女性视角的书写能够呈现出不一样的小镇生活的图景,梁鸿说,小镇中的每一个女人都携带着各自独特的生命气息从质朴无华的小镇走出来,既呈现了作为个体的血肉气质,也汇入了时代精神的沉渊。

但是这些女性也是极为复杂的。

以“家暴”而言,《盐镇》中写了一对同性恋,当李红梅变成“丈夫”以后,她也开始家暴自己的伴侣,她一切都要朝着男性方面去发展,她以前是一个很甜美的女生,但是她突然开始穿中性的衣服,像男生一样外八字走路,在裤兜外面挂一串钥匙,甚至像镇上的男人一样抽烟、喝酒,喝酒喝到打吊瓶,然后开始打自己的爱人。

“所以从她身上的变化可以看出强烈的文化对一个人的裹挟,她自己也变成帮凶或者这个文化的一部分。由此,无论是家暴还是其它,都是一个地域的历史在流传演变中逐渐形成的文化问题,不光是孰强孰弱的体力问题。”

由此,女性的故事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女性本身的故事,易小荷认为,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一本“乡下人的哀歌”。

罗新认为:“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一个女作者写一堆很边缘的女性,但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把这本书当作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作家关注我们都视而不见的人的写作。这里面男性有男性的问题、女性有女性的问题,但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

受访者之一陈炳之老人

受访者之一陈炳之老人

当我们的情感、眼光放到这些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历史真正的可能了

罗新分享道,我们今天的历史和传统的历史已经不一样了,过去的历史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们在权威的认可下制造历史,而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历史了。

“我们今天的历史是我们自己的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不是统治者的历史,不是有权力的人的历史,我们需要写作跟自己有关的事情。盐镇的十二个女人们,当我们把我们的情感、眼光放到这些人的身上的时候,我们的历史真正的可能了。”罗新说。

易小荷谈道:“这不是一本女性向男性挑战的书,而是只要对人类怀有善意,怀有同理心,或者关心他人命运的人就会看的书。最近一直在讨论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作家,但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爱和怜悯是不会被取代的。”

《盐镇》:中国最普通的乡村古镇中,女性怎样生存

,《盐镇》:鲍鱼的营养价值 中国最普通的乡村古镇中,女性怎样生存

相关:

黄昱宁:阿特伍德的成名是从典型的“女性写作”开始的她走进厨房,双手端着盘子走了出来;她小心翼翼,几乎是毕恭毕敬,似乎捧在她手上的是某种宗教仪式上的圣物,或者是某一出戏剧中放在丝绒垫子上的圣像或王冠。她跪下身来,把盘子放到彼得前面的咖啡桌上。“你一直在想方设法把我给毁掉,不是吗?”她说,“你一直在想方设法同化我。不过我已经给你做了个替身,这东西你是会更喜欢的。你追求的其实就是这个东西,对吗?我给你拿把叉子来。”她又干巴巴地加上一句。彼得看看蛋糕,..

置身青云不忘贫友《聊斋》中的人鬼情谊作为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超越了人类与非人界的限度,在玄妙的想象中投射真实社会与人情世故,值得一读再读。作者马瑞芳另辟蹊径,在《马瑞芳品读聊斋志异》中对原文本作出全新的解读,从“鬼、狐、妖、神、人”切入,以轻松诙谐的语言,为我们还原聊斋世界的悲欢离合。在下文中,作者选取《王六郎》的故事,讲述渔夫和落水鬼之间超越生死、贫富与功利的深厚情谊。蒲松龄曾在篇末感叹:“做了官之后..

在变得无情之前,你要先去爱 | 2月新书推荐短暂的 2 月匆匆而过,其中讨论度最高的,莫过于由 OpenAI 开发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 ChatGPT,关于“人类要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论调又开始此起彼伏,而其中充斥着不同领域人们的好奇心、野心与焦虑。书籍,没能幸免于此。目前已有超 200 本 ChatGPT 署名创作的新书在全球最大书籍销售平台亚马逊上架。一本书从构思到出版几小时即可完成,甚至还有书籍被读者评价“角色难忘”。然而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至少目前细读 Chat..

我写文案的方式和我奶奶做意大利蔬菜汤一样《文案之道——全球32位顶尖广告人亲述文案创作心法》的英文原书自1995年出版至今已有27年,被全球广告人奉为“文案圣经”,该书由D&AD邀请了32位文案大师亲述他们的工作方法与创作心得,这些文案大师来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告业非常发达的国家,他们的从业时间加起来足够写一部广告史。全书包含超过100个品牌的200余幅广告作品的原作原图,每位作者都给出了文案创作的个人忠告,并附上得意作品及解说,此次出版的新版对全书做了..

上野千鹤子:日本近代家庭的崩溃,从何时变得显而易见?在历史的某个时间点开始的事情,在别的时间点迎来终结。在现在这个时期“近代家庭”论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所熟知的家庭公然出现裂缝了吧。正因为感到就在眼前的家庭的自明性在崩溃,一个追溯性的问题——“这个崩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像现在一样显而易见的呢”——就浮现出来了。“近代家庭”的概念“近代家庭”是一个记述概念,而“近代式家庭”是一个规范概念。前者不过是在近代这个时代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家庭的..

为什么一旦开始阅读金庸,就停不下来?1924年的今天,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出生。香港作家倪匡曾说:“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武侠受欢迎的程度由此可窥一二。“一个好的小说家不难赢得一大批读者。但是,能够迷住一大批具有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背景、不同社会阶层、性别和年龄的读者,依然相当令人惊奇。”作家田晓菲在其文《瓶中之舟——金庸笔下的想象中国》里如此评价金庸。在她看来,金庸武侠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灵活..

我的爷爷丰子恺,撸猫、喝酒、存不住钱2007年,丰羽从他父亲丰新枚手中,继承了爷爷丰子恺的部分手稿,这些手稿被报纸包着,存放在皮箱内,有他的画作、译文、散文、家书……绝大部分,此前从未面世。从此,整理出版爷爷留下的吉光片羽,成了丰羽的首要任务。很少有人知道,丰子恺除了是漫画大师之外,还是民国时期标准的“斜杠青年”,精通文学、书法、音乐、出版、装帧设计,还翻译过俄、日、英三国语言的30多种著作。“猫奴”丰子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幽居小楼,..

范雨素:久别重逢,我写,我在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万名女工举行街头示威游行,早春的街头飘来五大湖的雾气,女工们呼喊的热浪冲破了它,“面包与玫瑰”的口号响彻摩天的楼宇。是啊,“面包与玫瑰”,这个节日的应有之意。一百年来,全世界的女工又何不为它欢呼、为它戚戚。这个口号,有一天,落在了一位叫范雨素的中国女工的故事里。2017年,北京,44岁的家政女工范雨素,用一篇自述体的文章《我是范雨素》,把她的名字写在了那一年中国互联网的文化记忆..

20世纪女性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进步故事本文系《女性史:20世纪卷》一书序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经授权,澎湃新闻转载,现标题为编者所拟。了解那些人生经历跨越了20世纪的女性,你将被她们的不幸和伟大所震撼。她们受到战争、革命和独裁统治的打击,也见证了两性关系的巨变。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到达了女性史的“终点”,到达了多年来稳定的、不可避免的解放进程的顶点?并非如此。如果诞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旋涡之中的20世纪地缘政治现在已经告一..

杰里·萨尔茨:艺术家是猫。艺术是狗。《如何成为艺术家》是普利策奖文艺批评奖得主、资深艺评人杰里·萨尔茨写给艺术从业者的创作生存指南,从创作前需要思考的事情、如何真正开始创作,到学习如何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再到踏入艺术世界并在其中生存,萨尔茨的63条建议和12项练习,既是艺术家的进阶指南,也是关于艺术的有趣思考。本书摘自该书,澎湃新闻经上海人民出版社授权发布。伦勃朗,《自画像和两个圆圈》,1665—1669 年艺术都是主观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