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2022-10-17 16:17:30 来源:网络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说起唐朝诗人,我们耳熟能详的已经太多,陈子昂、孟浩然、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等,然而在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之外,还另有一个唐朝诗人在其中显得尤其特别——王梵志。

作为一名唐初河南的底层农民,王梵志创作的一大主题就是道德劝诫,所谓“教你做人”,然而他在“讲道理”、劝诫讽喻的时候,真的触及了社会现实,讽刺当时的官吏司法、世态人情,在通达、通透之处看透了生死、爱憎与得失。

下文摘选自王晓磊(六神磊磊)新书《唐诗寒武纪》。在六神磊磊的笔下,今天流行的所谓屌丝、躺平等,无一不能在王梵志那里找得到源头:“中国人的性格其实就是几位诗人的杂糅,有一点李白,有一点杜甫,有一点陶渊明,有一点王维;除此之外,还多多少少有一点王梵志。”

本文经出版方授权推送。

我叫王梵志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王梵志

1900年6月,距今一百二十多年前,敦煌藏经石室打开。

就像藏有绝世武功秘笈的暗室被开启了一样,无数珍贵的文献重见天日,其中包括大量的唐代诗歌写本,经整理统计,有诗四千首以上。

这其中不乏鼎鼎大名的诗人的作品,包括刘希夷、陈子昂、孟浩然、王昌龄、李白、高适、常建、岑参、白居易,等等。有许多的发现都弥足珍贵,比如韦庄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描写唐末黄巢起事时大乱局面的,这是亡佚了千年的名作,从宋代起就不可见了,直至在敦煌被发现,世人才目睹了这首诗的真容。

敦煌藏经洞最初的模样

敦煌藏经洞最初的模样

在这诸多如雷贯耳的大名之外,还另有一个唐朝诗人的名字,在其中显得非常特别。

他的作品不在《全唐诗》收录之列。清代编纂《全唐诗》时,搜罗了唐代四万八千多首作品,涉及二千二百多诗人,却也没算上他一个。尤其元、明、清三代,几乎完全把他遗忘了。(施蛰存《唐诗百话》:“《旧唐书 · 经籍志》和《新唐书 · 艺文志》都不收录王梵志的诗集。……《宋史· 艺文志》有王梵志诗集一卷……以后,元、明、清三朝,没有人提起过王梵志。”)

然而他在敦煌却显得格外突出。藏经洞里足足有他的唐代诗歌抄本三十三种,涉及至少三百多首诗。

有如此大量的作品写本出现在遥远的敦煌,说明什么?大概只能说明这位非主流的诗人在唐时就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已然走红、出圈,被人广泛传抄,从中原扩散向河西,来到敦煌,并且被人珍而重之地和诸多经卷、典籍一起,存放于藏经洞中。(施蛰存《唐诗百话》:“在一个偏僻边远的敦煌石室中,就有许多王梵志诗写本,而且其中有小学生习字本,这就反映着王梵志诗在唐宋时代曾广泛流行过。”)

好比今天的电影界,有这么一位导演,走红毯没有他,领大奖没有他,和明星谈恋爱没有他,后来人编《世界著名导演名录》也不带他玩。然而他的作品却受到普罗大众的欢迎,窑洞里,土炕上,篝火旁,大家都围坐着看他的电影。

这位际遇独特的文艺家、不算诗人的诗人,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作王梵志。

王梵志,原名梵天,唐代著名诗僧

王梵志,原名梵天,唐代著名诗僧

而他的诗,则是不同于“四杰”“沈宋”的另一大诗歌门派,

这个门派历史悠久,一直到今天也很有生命力。倘若以偏概全不规范地称呼的话,不妨称它作:

打油诗。

在一些记载上,王梵志有着传奇的出生经历,比之哪吒也不遑多让。

他是被父亲从树上抱出来的。一部唐代的书《桂苑丛谈》称,他是卫州黎阳人,家里有一棵林檎树,不知何故忽然长了个大瘤子。三年后瘤子干瘪了,里面有个小孩,就是王梵志。

据说父亲收养他之后,到了七岁才能说话,一开口就很惊人,问:“谁人育我,复何姓名?”父亲如实告诉了他,并且由于他“因林木而生”,所以名字里用了一个“梵”字。后来王梵志经常写诗,讽刺世道,也被说成是因为菩萨的示化。

这当然是传说而已。今天一般都认为王梵志是唐初河南一个底层的农民。他早年应该家境不错,否则也不可能受到教育,读书识字。但后来他应是长期从事农耕,还做过帮工,生活比较困苦,衣食都成了问题。

这种贫困、拮据,从他的不少诗里能看出来:

我昔未生时,冥冥无所知。

天公强生我,生我复何为?

无衣使我寒,无食使我饥。

还你天公我,还我未生时。

——《道情诗》

在诗里,他质问老天爷:当初我降生在这个世上,又不是自己要求的。你既然让我出生,怎么又使我这么困苦,没吃没穿,挨饿受冻?快别折腾我了,让我回到未生之前吧!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他应该也娶了妻,但似乎运气也不好,老婆好吃懒做,让“家中渐渐贫”:

家中渐渐贫,良由慵懒妇。

长头爱床坐,饱吃没娑肚。

频年勤生儿,不肯收家具。

饮酒五夫敌,不解缝衫裤。

这位太太是个“慵懒妇”,王梵志抱怨说她喜欢闲坐,不肯做事,然而“饮酒五夫敌”,非常能喝,让人忍俊不禁。

孩子似乎也不争气。从诗里看,他貌似有五个孩子,但也都不大孝顺,说孩子是“忤逆子”:

父母是冤家,生一忤逆子。

养大长成人,元来不得使。

身役不肯料,逃走离家里。

阿耶替役身,阿孃气病死。

腹中怀恶来,自生杀人子。

当然,这些诗里说的妻子和孩子,是他自己的吗?有多少是他本人的遭遇,又有多少是他旁观到的人生百态和艺术发挥?我们已很难区分了。但总之,王梵志品尝了不少底层的艰辛是确凿无疑。到晚年他已经十分潦倒,干脆皈依了佛教,去过化缘乞食的行脚生涯了。

作为一位民间诗人,王梵志所搞的创作,一大主题就是道德劝诫,所谓“教你做人”。

他宣扬戒赌戒色,兄弟之间要和睦,父母不要宠溺孩子,行事要讲长幼尊卑的礼仪,有钱要舍得花,等等。

比如劝人花钱,不要太吝啬:“有钱但着用,莫作千年调。”说对人要知恩图报:“得他一束绢,还他一束罗。”

他还常常喜欢阐述“看透了”的思想:“有酒但当饮,立即相看老。匆匆信因缘,终归有一到。”

还有一些佛教中的因果轮回的思想:“前果作因缘,今身都不记。今也受苦恼,未来当富贵。”

倘若都是这样的村俗说教,在文学上便实在没有什么高明之处。这样的劝诫顺口溜,今天许许多多的民间人士都作得出,我们也没必要在王勃与沈宋之后、陈子昂之前专门来介绍这位老先生的诗作了。

除了以上这些“教你做人”的诗之外,他实在是有一些别的过人之处。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王梵志之所以与众不同,一大原因就是他在“讲道理”、劝诫讽喻的时候,真的触及了社会现实。

对于怎么鉴赏诗歌,一些读者往往有种误解,以为“讲道理”是高明的。事实上所谓生死无常、安贫乐道之类的“大道理”并不高明,真正高明的是生活。

比如王梵志这一首《贫穷田舍汉》,大家不要觉得长,这首诗非常通俗易懂,不妨好好读一遍:

贫穷田舍汉,庵子极孤凄。

两穷前身种,今世作夫妻。

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

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

男女空饿肚,犹似一食斋。

里正追庸调,村头共相催。

幞头巾子露,衫开肚皮开。

体上无裈袴,足下复无鞋。

丑妇来恶骂,啾唧搦头灰。

里正被脚蹴,村头被拳搓。

驱将见明府,打脊趁回来。

租调无处出,还须里正陪。

门前见债主,入户见贫妻。

舍漏儿啼哭,重重逢苦灾。

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

这一首诗,简直活画出了初唐农村里一对困苦夫妻的生活,男女两人的性格、面貌,以及他们的贫困、窘迫,都跃然纸上。

这首诗里有一对主人公,男女两个,汉是“穷汉”,妇是“丑妇”,似乎脾气性格都很恶劣。

他们两个倒也并不是不肯劳动,还是很勤快的。“妇即客舂捣,夫即客扶犁”,一个舂米捣粮,一个扶犁耕田,然而忙碌下来的结果仍然是“无米复无柴”,窘迫到极处。

村里的里正、村头来追收庸调了,要催捐催租,交不出怎么办?这对夫妇便摆出无赖姿势来,衣衫不整,肚皮敞开,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女主人还上来恶骂,乃至于双方厮打起来,里正、村头被脚踢、拳头打。

可是刁民又哪里硬得过官府?遂被拿了去,“打脊趁回来”,一身伤痛,回家见到“债主”堵门,又看到窘迫的妻子,孩子在漏雨的屋子里哭,这样的生活如何继续?

你看王梵志这诗笔写来,既是悲剧,又是闹剧。一对小民,被生活虐得体无完肤。他们因为困苦,所以暴躁;又因为暴躁,导致更加窘迫。所谓的大唐“盛世”快来了,然而王梵志告诉你,这些小民仍然很苦,没吃没喝;而且与此同时里正也很苦,基层工作也难做。成年人苦,孩子也苦,苦仍然是底层人逃不脱的宿命。

更厉害的是写到结尾处,王梵志诗笔一荡,“如此硬穷汉,村村一两枚”,就是说每个村都有这样的人物,都有这样的家庭,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诗,完全就是好诗,是好的文艺。

看了“硬穷汉”的生活,再来对比一下,看王梵志描写的当时的富户:

富饶田舍儿,论情实好事。

广种如屯田,宅舍青烟起。

槽上饲肥马,仍更买奴婢。

牛羊共成群,满圈豢肥子。

窖内多埋谷,寻常愿米贵。

里正追役来,坐着南厅里。

广设好饮食,多酒劝且醉。

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使。

须钱便与钱,和市亦不避。

索面驴驮送,续后更有雉。

官人应须物,当家皆具备。

县官与恩泽,曹司一家事。

纵有重差科,有钱不怕你。

在这首诗里,前半部分描写了“富饶田舍儿”的奢侈生活,家畜成群,更买奴婢,而且因为粮食囤积太多,希望米价贵。

后半部分则写官绅勾结的现状,上至县官,下至里正,无不被打点周至。“广设好饮食,多酒劝且醉”,好吃好喝招待不在话下,并且“追车即与车,须马即与使”,要什么有什么,甚至要面就用驴驮送,还送野味,要钱亦是不在话下。关系到了位,法定的责任也可以规避和不履行了,反正是“有钱不怕你”。

这和前诗的“男女空饿肚”“舍漏儿啼哭”“打脊趁回来”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王梵志写诗不但有现实感,还有一股正义感,讽刺起当时的官吏和司法来也非常辛辣:

断榆翻作柳,判鬼却为人。

天子抱冤屈,他扬陌上尘。

官断一张嘴,能把榆树说成柳树,能够把鬼判成是人。

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

总由官断法,何须法断人。

法律跟着长官的意志走,可以随便被扭曲,官喜律喜,官嗔律嗔,所以律令成为具文。

他讽刺世态人情,也极生动,比如形容一些妇人的势利眼: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襖。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有钱的时候,妇人就来献殷勤。“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像鸟儿一样绕着自己打转,十分生动。相比之下,李白也有类似的抱怨之辞,说“会稽愚妇轻买臣”,但措辞显然不如王梵志的更通俗,更能迎合民间口味。

再说幽默,王梵志之流行,还因为他有一种诙谐的气质。

在谈生死话题的时候,他的诗往往是阴森的、暗黑的,总喜欢谈索命人、桃木棒、牛头鬼、阴间冥界等,拿来唬人。但在暗黑之余,他又往往有一种幽默滑稽感:

纵使千乘君,终齐一个死。

纵令万品食,终同一种屎。

还有:

你道生时乐,吾道死时好。

死即长夜眠,生即缘长道。

生时愁衣食,死鬼无釜灶。

愿作掣拨鬼,入家偷吃饱。

人活着的时候还要愁穿衣吃饭,死了做鬼才爽,厨房都不用了,去人家家里偷吃一个饱。

在幽默感之外,王梵志还有一种混不吝的气质:

我家在河侧,结队守先阿。

院侧狐狸窟,门前乌鹊窠。

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

闷遣奴吹笛,闲令婢唱歌。

男即教诵赋,女即学调梭。

寄语天公道,宁能奈我何?

这首诗固然把田园生活描写得很动人,“闻莺便下种,听雁即收禾”,但在结尾又忽然开始混不吝:“寄语天公道,宁能奈我何?”—老天爷能把我怎么样呢?

作者那么喜欢说轮回报应,但一方面好像又并不敬天信命,经常问老天:“宁能奈我何?”“谁能奈我何?”

王梵志还有一大特点,就是不但通达、通透,不但有一种看透了生死、爱憎、得失的态度,关键的是能用最巧妙的办法把它表达出来。

说几句“人生无常”“安贫乐道”并不难,俗手也能做到。真正的能力,是用诗的方式把它高度地抽象,变成神奇的意象: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把坟丘比成“土馒头”,这是奇思异想的发明,后来宋朝的范成大说:“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就是从王梵志这里化出来的。

“人难免生老病死”,这个道理人人能说。然而能因此造出“铁门限”“土馒头”来,就是艺术。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在唐代,王梵志影响了许多诗人,不少“主流”大家都模仿过他。王维便模仿他的风格写过诗,还特意注云“梵志体”。著名的诗僧寒山、拾得,事实上也是受了王梵志的衣钵。甚至他的影响力还远渡重洋,到达日本。

宋代之后,王梵志本人渐渐被遗忘了,但他的影响力却一直坚韧地存在着。

今天翻开《红楼梦》,处处能见到王梵志的身影。小说中,贾府的家庙叫“铁槛寺”,旁边有一个发生了许多故事的尼姑庵,叫“馒头庵”,这归根结底都是从他诗中的“铁门限”“土馒头”里化出来的。

还有《红楼梦》里跛足道人唱的那首著名的《好了歌》,也一听即是王梵志的传承: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后来,王梵志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了文学革命的招牌之一。

胡适当年倡导白话文,想找些古人做白话诗的佐证,但不管碰瓷哪一位,刘邦也好,陶渊明也好,还是唐代的王绩也好,都略显勉强。直到发现王梵志,胡适欣喜不已,如获至宝,因为这才是真真正正的白话诗人。

在国人的精神世界里,“王梵志性格”也一直延续着,从来没有中断过,成了国人精神的一个侧面。我们永远需要这种看破、放下、无所谓、爱谁谁的精神做调剂。

今天人所流行的表示自嘲、自我调侃的生活姿态,所谓屌丝、躺平、凉凉、皮一下……事实上并不新鲜,无一不能在王梵志那里找得到源头。中国人的性格其实就是几位诗人的杂糅,有一点李白,有一点杜甫,有一点陶渊明,有一点王维;除此之外,还多多少少有一点王梵志。

王梵志生前,大概预料不到自己会那么红,当然也更料不到自己又一度被人淡忘了数百年,直到后来才重见天日。

当然了,即便泉下有知,他应该也不会计较的,这个人太懂得知足常乐了。就像他那首诗所写的一样: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本文节选自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杂糅

《唐诗寒武纪》

副标题: 六神磊磊唐诗三部曲1

作者: 王晓磊(六神磊磊)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琥珀

出版年: 2022-9

,中国人的性格就是这几位诗人的攻壳机动队arise 杂糅

相关:

CNES的MICROSCOPE任务的最终结果达到了创纪录的精度水平访问:戴森11·11官网特惠季活动大厅 2017年,CNES MICROSCOPE卫星的第一批成果,配备了ONERA加速度计,将等效原理(或自由落体的普遍性)的准确性提高到了一个水平,将其作为世界参考。由于当时有了第一批数据,这些结果是由Géoazur实验室(CNRS/OCA/UCA/IRD)和ONERA与CNES合作并与科学工作组(CNRS、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帝国理工学院、不来梅大学、德国宇航中心、代尔夫特..

科学家在研究铅原子核时取得突破 有助于揭开宇宙之谜访问:戴森11·11官网特惠季活动大厅 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最近发表在科学杂志《自然-物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在计算重型稳定元素铅的原子核方面取得的突破。尽管一个微观的原子核和一个几公里大小的中子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尺寸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物理学在支配着它们的特性。其共同点是强力将原子核中的粒子--质子和中子--固定在一起。同样的力也阻止了中子星..

哈勃捕捉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湍流恒星“托儿所”的多波长景观访问:戴森11·11官网特惠季活动大厅 尽管在这张图片中可以看到这两个赫比格-哈罗天体,但是负责创造它们的年轻恒星系统却潜伏在视线之外。它被包裹在这张图片中心的厚厚的尘埃云中。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颗恒星的气体外流从中心的暗云中流出来,成为一个明亮的喷流。同时,位于该喷流和HH 1云层之间的明亮恒星曾经被认为是这些喷流的来源,但是现在人们知道它是在附近形成..

连办三大赛!世界杯倒计时一个月 卡塔尔又成2023男足亚洲杯承办国10月17日,亚足联在总部吉隆坡举行执委会议,投票决定卡塔尔成为2023男足亚洲杯承办国。这意味着卡塔尔将连办世界杯、亚洲杯、U23亚洲杯三项足球大赛。此外,2027年亚足联亚洲杯主办地将在印度和沙特阿拉伯之间产生。最终结果将在2023年2月的亚足联代表大会上揭晓。再过一个月,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卡塔尔世界杯就将正式大幕拉开,西亚这片神奇的土地将迎来连续不断的足球盛宴。

世界杯时间!国际电商平台:10月以来足球相关商品热搜词飙升明显阿里巴巴旗下的面向国际市场打造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数据显示,10月以来,速卖通上足球相关的商品热搜词飙升明显。在巴西,“巴西足球服”的搜索量环比9月翻了近三倍;在西班牙,“足球”的搜索量也比9月提高了两倍。世界杯商家覆盖面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足球、体育用品以外,还有20个行业将受益。比如球星卡、啤酒销售服、小旗子以及节庆相关的产品等超1000万件商品已经在速卖通平台上蓄势待发。北京时间11月21日0时,卡塔尔..

无悬念?曝本泽马压倒性优势夺金球,与第二名票数差距令人吃惊金球奖颁奖典礼将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凌晨2点30分正式开始,进球网提前透露了一些情况。进球网称,《法国足球》杂志对本泽马与第二名的得票差距感到吃惊,来自《法国足球》的声音称,本泽马“粉碎了所有纪录”。众所周知,本泽马年少成名,但多年来一直在皇马甘当绿叶。而在C罗出走后,本泽马举起了皇马的进攻大旗,收获颇丰。如果能在35岁的年纪拿到金球奖,对于这名法国人来说也算是职业生涯更上一层楼。

英超-阿森纳1-0利兹联,萨卡破门班福德失点北京时间10月16日晚9点,阿森纳在英超第11轮客场挑战利兹联。上半场开场阶段,因为裁判设备停电比赛中断近40分钟,厄德高助攻萨卡破门。下半场,萨利巴手球送点,班福德主罚点球罚丢,最终阿森纳1-0险胜利兹联。第34分钟,罗德里戈大范围转移变送礼,萨卡与厄德高配合后突入禁区小角度爆射破门,利兹联0-1阿森纳。第46分钟,班福德扛开加布里埃尔抽射破门,但裁判示意班福德犯规在先进球无效。第59分钟,萨利巴禁区内手球,裁判..

英超-曼联0-0纽卡,乔林顿连续中柱北京时间10月16日晚9点,曼联在英超第11轮主场迎战纽卡斯尔。上半场乔林顿两次中柱,下半场曼联有两个疑似点球未吹,最终曼联0-0战平纽卡。第24分钟,纽卡任意球发出,乔林顿的射门击中横梁后第二次头球射门又击中门框。第54分钟,B费直塞,C罗禁区内左脚射门打偏后倒地,裁判没有表示。第58分钟,桑乔禁区内带球过人被放倒,裁判在回看var后确认没有点球。最终全场比赛结束,曼联0-0纽卡斯尔。【双方阵容】曼联首发:1-德赫亚、..

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一篇“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1923年,著名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发表了《译者的任务》。与本雅明的许多作品一样,这篇文章当时由于过于晦涩难懂,并未引起足够多人的注意。多年之后,它才终于被认定为翻译理论领域极其重要的文献。翻译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称其为“20世纪关于翻译的核心文章”。本雅明在本文中提出了许多先知式的关于翻译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翻译的终极目的并非是为了“交流”,而是接近某种巴别塔之前的“语言原型”,这带有他本人十分典型..

拥有一个菜园,为何成了我们对城市理想生活的最佳想象?《菜园简史》,[法]弗洛朗·凯利耶 著,卫俊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版。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在《爱弥儿,或论教育》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告诉学生爱弥儿什么是“所有权”,卢梭特意选了乡间别墅旁的一片菜园,让小爱弥儿在这里种蚕豆。在老师的陪同下,爱弥儿每天都来这里给种子浇水,观察植物的萌芽、破土和生长。随着植物的生长,爱弥儿也渐渐知道了什么是“所有权”。卢梭写道:..